第三十三章 上陈条置屯田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席君几人在等待,等待朝廷里准许他们设立裁兵安置署的公文批下来,结果也如他们所想,张让在接到他们送达朝廷的奏折之后,展现了自己对皇上的影响力,不仅成功的说服了汉灵帝那老小子同意了这一项决议,而且在朝廷上还头一次的获得了全票通过,无论是阉党一系还是清流一属都是大力支持这一决议。
获得朝廷上下全数通过的裁兵安置署设置的政令不久之后由一名中官带着几名侍从赶往青州宣旨,这名中官到达临淄之后沈席君几人颇为重视的接待了他,并安置酒席为他接风,席上那名宦官臣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将一封密函递给沈席君后装作酒力不支便告退了。第二天一早便宣读完旨意打马回洛阳了。
再说当晚团伙的核心分子都聚集到沈席君的客房内围在一起,众人这时的眼睛都定在沈席君手上的那张汉朝出名的蔡侯纸上,这就是今天那名中官传给沈席君的密函。
看过密函,众人都露出了阴险的笑容,每个人的鼻子眼睛都挤到一团了,能不高兴吗,自己几人提出的增添裁兵安置署之一提议居然在朝廷上获得所有大小官员的支持,而且张让还嘱咐他们让他们抓住兵权,说以后拨乱反正就靠沈席君了,要他放手干,朝廷里自有公公保他。这张让,把刀子递到了人家的手上还让人家别忘了捅人的时候捅的狠点,只不过不知道捅的人是自己罢了。
有老太监张让暂时充当自己的保护伞,想必现在也没人敢动他们。这是沈席君迎来发展自己实力的第一个时期,至于张让说的以后成大事就靠他们了,的确就靠他们了,第一个就先把你们这帮太监搞死。
有了朝廷的批准,屯田一事就算可以正是动手开工了,一个月内,在文武两班人的齐心协力之下,仅齐国一郡就有三千多人完全不能在继续参军而被刷了下来,而在齐国郡的带头下,济南国,北海郡,乐安郡,东莱郡,城阳郡也都纷纷完成了各自的精兵任务,整个青州淘汰下来的老弱残兵总计约有三万人,这些人由荀爽负责的青州裁兵安置署统一调配,开始他们的屯田生涯,由于都是军籍,在军队待了大半辈子,手头上也没有多余的银两,故裁兵安置署由青州司职财政后勤的荀彧同意拨下专款用来购买农具及种子,种子无偿发放,而农具则是借给这些个屯田户,每一郡都设有一名屯田客,管理一郡的屯田事宜,青州总计六名屯田客,直接归属于裁兵安置署管理。这次裁兵屯田政策开始时遭到了青州下属不少官员的反对,只有北海郡守孔融孔文举表示极大的支持,因而在呵斥了其他官员必须依照朝廷的政令行事不得有误之外,特地的嘉奖了孔融这位海内大儒,而荀爽这位士林领袖还专门的拜会了孔融,据称两人见面之后相谈甚欢,当晚两人抵足而眠,在荀爽吧沈席君治理青州的策略向孔融叙说了一番之后,孔融二话没说,当即表示极力支持,并说绝对相信寻爽的眼光,这位信赖的青州刺史大人绝对会是一个好官,自己只要还是这北海郡的太守一天,北海郡就会无条件执行青州发布下来的政令,绝不含糊。
虽然在一些郡里好多官员并不支持这一项政令,因为这样军队每年的军饷意味着要少上许多,自己能从中捞得的好处就少了许多,这样这一群蠹虫怎能甘心,只不过碍于沈席君等人的压力才不得已行事,不过当然是能偷工减料就偷工减料,能少裁几个就少裁几个,对付了事。不过在青州各郡的军队中却激起了不小的反响,得到了许多老兵的拥护和新兵的支持。因为青州政府承诺讲推一下来的老兵的粮饷的一般平均发给新兵,这样一来退下来的老兵越多,新兵得的粮饷也越多,而且人一少,自己升官的几率就大了很多,所以新兵是极力支持,甚至有不少的兵还主动的劝一些老的不能动的,但是却还犹豫的老家伙抓紧机会,退伍务农。而那些个本来已经很老了的老兵们听说有地可分,而且租税比地主的地少得多,有免费提供种子,农具还能免费使用一年,所以这些个老兵也是动了心思。总体上说,虽然郡里的官员一百个不情愿,但是抵不住军队的热情,这样,约总计三万人的屯田部队就出来了。

沈席君他们也是上任的时间赶得比较巧,这号再过一段日子就是春播,此时裁撤下来的老弱残兵正好可以抓紧时间的整理非配到自己手中的土地,准备春耕。至于农具和种子在张让那老太监的强硬要求下,徐州支援了大部分农具,而一边的冀州怎是捐出了不少种子,再加上青州自己解决一部分,这样种子和农具就得到了保证。
春耕一道,青州农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与此同时,沈席君新馆上任的第二把火也在烧着。
沈席君看来要给下属各郡官员一个雷厉风行的狠角色的姿态,上任一个多月,已经准备下发第二项对于下属郡县官员切身利益的重大政令,,沈席君准备对青州郡县的官员来一次大规模,全体化的政绩考核,不合格的全他妈给我滚回家种地去,少站着茅坑不拉屎。贻害百姓。此次考核还特允许青州各地的百姓以匿名方式检举各地不发官员,已经查探属实,检举者将获不等数额的奖励,而被检举的官员则可以考虑回家种地争什么比较好了。若是极大民愤的则要上报朝廷,革职抄家也不一定。
同样还是要报上朝廷批准,然而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朝廷现在对于青州发生的事似乎都默许了一般,这一次仍旧没什么人反对,反而是朝廷里对于这位青州刺史一上任便开始着手发展经济,整顿吏治,给国家国库创收赞不绝口,虽然还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是只要现在青州已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不是造反,朝廷都是在精神上予以支持,经济上那就想也不要想了,汉灵帝自己还不够花呢,哪有银子给你青州种地玩。
紧接着朝廷的批准随之而来,而且富裕的沈席君更大的自由度,若是民愤极大的官员,可就地革职抄家,但是圣旨中明确规定抄家所得财务必须将七成要上缴国库,其余三成划归青州。这汉灵帝的昏庸可见一斑啊。
朝廷和青州的政令同时下发到各郡并且发布了公告,青州的百姓终于盼来了一个机会,打到欺压乡里,鱼肉百姓多时的贪官污吏,一时间,沈席君手下田丰等负责这次考核的手下还没有出马,许多匿名的上报已经递到了他们的手上,沈席君他们一看这些个匿名信,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在上一任那个白痴的治理之下,这青州的官场还真是他妈的**,几乎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有不光彩的事情被揭发出来,剩下来的也就是孔融几个那样的君子还在固守为臣之道,这要是按照本来的想法把这些个大小官员都给革职了,估计青州剩下来的权利空缺那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十官九空不足为奇。看来计划得改上一改了。
沈席君等人的眉头开始越皱越紧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