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近距离认识警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距离认识警察
有困难找警察,孩童时代警察留下的好印象,深深地铭记在心里,但今天晚上的一件事,彻底改变我对警察的看法。
渝澳大桥通车,邀请市民上大桥观瞻两天。昨天一大早,何兴华夫妻来看桥,陪同他们走了一遭。大师傅讲,晚上还要好看。
七点过我走上大桥,人流涌动,灯光溢彩,在大桥收费处,碰上派出所的王*,打了个招呼。走上桥一路漫步,照相的,观景的络绎不绝。刚好走到华唐路与华新街两个收费站出来的交叉口,一对年轻夫妇从我身边走过,我们同时看到了停在此处的一辆长安牌警车渝A1505警,车子两边一边抛了一堆饭盒,各有十余个,那对年轻夫妇讲,你看这警察太不像话了,连公德也不讲。
整坐桥,就此处最显眼,最肮脏。我也有同感,便记下车号,准备给有关部门反映一下,这是一件小事,但也是一件涉及警风、警纪的大事,众目睽睽,万人瞩目。
转来碰上吴师傅一家,我让他们也去看一看,作个旁证,以便人家不相信,说你诬告。
路上碰到大桥执勤的张姓保安(收费员),我给他讲,他说:盒饭是他们送的,马上要收拾,我讲现在不是收拾的问题,而是随便乱丢,影响观瞻,也影响警察声誉的问题。
对这种乱丢,他也感到有点出乎意外。他讲,他们总经理还在称赞重庆人的觉悟高,用纸写了个不准攀越,基本上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很感叹。
来到收费站,我看王*在,就讲,给你们警察提个意见,他留心听。我讲起这件事,他说,人家要来收拾。我说,人家要来收拾,你也不要乱丢啥,可以重迭起来,也可以装进塑料袋。
他讲,没有塑料袋,就在收费站的一张桌上乱七八糟,摆了一桌子他们吃过的空饭盒,有一个送盒饭时的塑料袋,不大,我马上示范,将他们吃剩的饭盒重迭起来,整整齐齐迭了五个,并随手放进袋子里。
我讲,空饭盒乱丢实际上是一个坏习惯。在那儿乱摆一小时,就影响警察的声誉一小时,乱摆两小时,就影响两小时。他承认。

但又说,我们还没有进到那一步,人家生活水平高,当然就做得到。我讲,不能这样说。举了兼善中学的老校长如何教学生做人吞痰忍屁的故事。
他讲,吞痰对吗,我说,他至少教育人宁可亏待自己,也不影响他人和环境的社会公德。他讲,社会进步到那个时候就对了。
又说,你看我们吃的什么,这个盒饭是叫花子吃的。听到这句话,我又来劲了。如果叫花子能吃上这样的东西就好,农民能吃上都不错。
他说,农民比你我好,有土地,我说多数农民并不富裕。能吃上这样的饮食算不错。他说,要教育就从局长教育起走。
我讲,局长不会乱丢饭盒,他讲,因为局长他不会吃盒饭,吃的山珍海味。旁边那位穿便衣的女同志,也说,局长才不吃你这盒饭。
我说,你们警察不错了。这时来了一个四十余岁的男同志,他们认识,接上话就说,你们警察是铁饭碗。王*最后说,对,我们大家都要改。
我讲,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不乱丢东西,我改什么?说毕,就离开了收费站。
这次对话,相当于是一场辩论,让我近距离的认识了一个警察,一位曾经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去朋友家赴宴)有人动武,出来制止被刀捅伤,名噪渝州的警察王*,由此可以想见,如此素质的警察真能兢兢业业,一扪心思扑在工作上,这里的强盗比渝澳大桥管理部门的人要慷慨,决不会拿叫花子的饮食招待他们。
为吃饭都一脸怨气的人,能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么?
整件事,除那堆盒饭盒有人证外,其余都是两人对话,另外就是那位穿便衣的女同志,因为他俩的腔调相同,所以,仅当我认识警察的参考。
关阳02-01-04p8:50如果发局长,也仅作参考。但警察的素质的确让人担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