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木看了四人一眼,说道:“正如孙大哥刚才所说,当今天下正是纷乱之时,我等也因该早日决定今后所图,不知道诸位兄弟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东方无名说:“现今之计,应该先重返南唐,以求进身报国之策,毕竟单凭我们的力量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其他三人都面露赞同之色,等着赵木拍板决定。
赵木看着包家兄弟,问道:“包家兄弟在政务上颇有所得,不知道两为兄弟对南唐现在的政治时局有何看法!”
包拯对答如流:“现在,南唐国内大概分为两派势力,一派是以国戚敖广为代表的政治集团,这一派基本由先朝老臣组成,经过多年的经营,现在在朝野中占据上风;另一派是由国师姜仲所为代表的政治力量,姜仲本为国主的受业老师,对敖广把持朝纲的做法,颇为不满,在国主亲政后二十年间,在国主的支持下,稳步壮大,但是至今仍然无法撼动敖广在朝中的影响力,这一派对国主李择忠心耿耿,也是国主用以对抗敖广的主要力量。”
赵木点点头,说:“四弟分析的不错,那我想知道,要是我们现在重返南唐的话,对南唐的政治时局有什么帮助吗?”
“这……”包拯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木紧锁眉头道:“要是真如四弟所说,南唐的局势现在还掌握在敖广的手里的话,我们现在回去不但难以有进身的机会,反而会因为先祖之事受到敖广一派的攻讦,让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国师一派,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要知道,接纳我们,就等于承认了先朝对我等父辈犯下的错误,这样的事,对一个地位尚不稳固的国君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包拯听了一愣,他原来只是想着早日返回南唐,协助国君早日铲除敖广,重整朝纲,却没有想到这一层的厉害关系,听赵木这么这么一说,他顿时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要是情况真的像赵木预想的那样的话,那他们非但不能帮助国君铲除国贼,反而成为了国君的累赘。包家兄弟想到这里,一脸的惭愧。
赵木笑了笑,又把目光移向了林冲。
林冲看见赵木注视着自己,连忙说道:“属下一介武夫,对政治不熟,让少主见笑了!”
赵木笑着说:“三弟严重了,我正想请教一个军事方面的问题,想来你在这方面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行家!”
林冲道:“请少主明示!”
赵木看着他问:“不知道当今四大国中,谁对南唐的威胁最大?”
林冲毫不迟疑的说道:“要论军事实力的话,当然是北晋的军力最强。普天之下,也只有东齐的强兵利器可以与之抗衡。更何况,北晋久有南并之心,所以对南唐的威胁应该最大!”
赵木点点头笑道:“三弟对军事方面的情况还真是了如指掌啊!只是我向闻北晋实力强劲,但是却不知道究竟强在什么地方,三弟可否为我指点一二。”
林冲流利的答道:“据说,北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且民风飚悍,常年拥兵百万。百万雄兵之中,又精选五万精锐骑兵,号曰‘狼骑’,战力远超一般军队,自北晋帝亲手创建以来,五十年间,血战千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天下无国能敌。”

“那他们可有弱点?”赵木继续问道。
“这个……”林冲的话显然有些不连贯了:“据说,只有东齐的军队依仗先进的兵器才能和其勉强打个平手!”
“那是何原因?这一切三弟可于其交过手?有过切身体验?”赵木仍然不死心,继续追问道。
林冲一时语塞:“这些属下都是通过一些军史的记载和司马叔叔的讲解而得知,加之这几年一直在西蜀修炼,并未远足,更没有达到过北晋境内,所以无法亲历。”
赵木缓缓的说道:“既然已经明知道北晋是南唐的主要敌人,但是我们却连北晋最强大的实力都不了解,将来要是在战场上遇到此敌,三弟能有多大的把握取胜!”
林冲一脸的惶恐:“属下无能!”
赵木提高音调说:“不!我并没有要责怪三弟的意思!”说着又向其他人看了一眼,继续说道:这些天来我一直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南唐最主要的敌人是谁?我们对它又了解多少?”
在座的人都惭愧的低下了头。
赵木继续说道:“这几年,我们都忙于修炼技能,对整个时局的发展,其实,看的远没有其它的人清楚,我们对敌国的认识,还仅仅限于一些不甚清楚的侧面,看到的只是一些模糊的影像。现在我们本事是学到了,但要是我们单凭这些模糊的印象,就妄想依靠我们的蛮力,与强敌抗衡,是不是有些太武断了呢?我常常觉得自己一身的本领,应该学着先祖的样子,早日建功立业,但是有一天,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敌人突然挡在我的面前,我却对他毫不了解,诸位觉得,我们成功的机会能有多大!”
四人听了这话,都对自己的急功近利而感到惭愧,为赵木的深谋远虑而深深的折服。众人在一刹那对赵木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要是刚才他们是被赵木的宽仁的性情所感动的话,那他们现在才真正的了解到赵木是一个能带领他们冲破荆棘,走向成功的明主,因为有本事的人,这个世界上多的是,但是只有会用脑子的人,才能出人头地,战无不胜。
孙武问道:“少主远见,我等不如。不知道少主有什么计划?”
赵木想了想说:“我觉得,我们不仅仅要了解北晋的实力,而且还要知道东齐的状况,甚至连西蜀的情况我们现在也不是很清楚。要知道,虽然这两国暂时不会对南唐构成首要威胁,但是终究有一天,会在争霸天下的战争中和南唐兵戎相见,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因此,我想暂时放弃返回南唐的计划,先和众兄弟周游各国,查探各国实力,了解各国风土人情,知己知彼之后,等待时机,再图南归。诸位看怎么样啊?”
四人一听这话更是对赵木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声的回答道:“一切听凭少主吩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