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8年9月17日,中国“东方龙”号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站。
杨阳还是待在实验舱里,象往常一样,他每天都会进行在实验舱里进行手动对接控制演练。
舷窗外,蔚蓝色星空影映下的地球显得格外的清新亮丽,在地球与太空的交界处,一层薄薄的耀辉闪动着妩媚的光芒。
他收回了目光,又一次地在眼前的小屏幕上开始练习着模拟舱体对接流程。
被太空站最高长官杨利伟称为“龙宫”的空间站,以每天12转的速度,围绕着地球同步轨道静静地漂移着。象一个巨大转轮的生活舱位于空间站主体前端,在整个空间站它是属于最突出的部分,转盘内侧三条旋臂支撑着生活舱,绕休息舱做缓慢地圆周运动,它提供了生活舱0.3G的重力,它也是空间站唯一能“走”的地方,所以它被用来当做是宇航员们就餐,运动的地点。
在生活舱的中心,是休息舱,它是生活舱连接各个舱体的最主要通道,也是空间站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比较宽敞的舱室之一——现在,休息舱里轰鸣着《春之圆舞曲》,强劲音乐的两位制造者——艾佳和饶辉正在忘情地沉醉音乐当中。
他们俩现在了这种失重交谊舞,这可是他们呆在太空站里三个月的杰作。在三拍子的圆舞曲的伴奏下,饶辉用脚抵在舱体边上的的突起部分,坐手轻轻地扣着圆盘型的通往补给舱的扶手上。
留短发的艾佳将头歪向一边,双手交叉着抱着自己的肩膀,带着俏皮的微笑,轻巧地旋转着向饶辉飞去。
接近的时候,饶辉伸出了右手,拉住了艾佳张开的手,借着冲力,顺势将艾佳搂在怀里,然后手一带,将艾佳甩向另一边。
艾佳很陶醉这种跳舞的方式,将右臂弯曲着虚虚地放在腰后,左手很享受的在头上做着孔雀手势,很轻盈地在空中旋转着。
在失重姿态下跳舞,感觉就是不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旋转。
她记得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羡慕空中飞翔着的小鸟,还常常问妈妈,“小鸟能飞,我为什么不能在天上飞?”
现在,她已经习惯了这种“飞”的感觉。
不过,她的这种飞还是不能同鸟儿媲美,在失重状态下的“飞”是不能改变方向的。
所以,当她看到杨利伟长官从生活舱的通道钻出来的时候,她根本无法停下,只好硬着头皮向长官飞过去打了个照面。
“杨头,”
“跳得蛮不错嘛,饶辉,接着,”杨利伟长官也是个挺随和的人,看到自己冲撞了年轻人的好事,乐呵呵地笑了笑,将艾佳接住以后,很利索地将她从原路甩了回去,
“你们继续,我去看看杨阳。”
在这个重达300吨的大家伙里,杨利伟领导着他的6位宇航员:
李云奇,地质学家,写过火星地质构造方面的书,负责分析火星地质变迁。
艾佳,女,31岁,负责空间站通讯及医疗救护。
饶辉,电脑专家,负责空间站通讯保障和电脑控制。
杨阳,主驾驶,负责空间站的轨道掌控。
杨菲然,女,副驾驶,负责空间站姿态调整和控制,是杨阳的副手。
李清扬,后勤维修人员。
艾佳和饶辉已经在空间站呆了156天了,等下一班航天飞机到达,他们就将被替换回地球。
艾佳和饶辉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回地球的,因为等一下班航天飞机到达的时候,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就要开始实施了。在这个时候回地球,显然会错过作为每一个宇航员都翘首以盼的机会。
经过将近5个月的努力,火星轨道站的部件已经全部运输到空间站上,现在的空间站是最臃肿的时候了,主站体各个对接口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舱体,甚至连太阳能电池板都不得不重新调姿,好腾出位置来连接这些比平常多一倍的舱体。
这些是为了将要开始的火星登陆计划准备,在11月中旬将要发生的火星冲日期间(火星冲日,就是火星位于太阳地球连线上,并且和地球同位于太阳的同一侧,这时火星往往距离地球最近,一般两年多发生一次),空间站将发射一组飞行器,这组飞行器将在火星轨道上组建空间站,做为登陆火星的后勤基地,然后在这基础上,以火星轨道站作为,开始登陆火星。

北京时间9月18日晚上9点,“长城号”航天飞机从酒泉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以每小时4万2千公里的速度挣脱了地球的怀抱,42分钟后,甩掉了最后一级助推火箭,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轨道上开始做控姿飞行,40分钟后,将与“东方龙”空间站进行对接。
“长城号”航天飞机采用的是被称为超音速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新型发动机,它的研制多亏了中国航天技术人员的努力,是他们解决了遇到的一些重大的技术挑战。
由于超音速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只能在海拔非常高的稀薄大气中工作,而且速度要高于声速的5倍,这样的飞机必须采用更多的常规引擎技术才能完成起飞和着陆。而且由于太空中没有氧气,这种飞机需要携带一些液氧用于在轨运行。但它的设计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燃料的问题,它不携带大量的液态氧,而是在超音速状态下从大气层中吸收氧气,进行压缩,然后让它在一个特殊的气缸中与其自身携带的液态氢进行燃烧。在加速到声速的若干倍之后,飞机将会竖直向上升入轨道。
“长城号”航天飞机的外形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长了翅膀的砖块。它生硬的外形会在重返大气层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这有助于飞行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免受周围高温电离气体的破坏。
“X-39”实验室航天科技部的方案是非常大胆的。这种型号的航天飞机使用了石墨和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重量只是常规飞船用铝制材料的几分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解决了氢燃料箱的热应力问题,飞行器的燃料箱由于要盛装仅比绝对零度高几度的燃料,将承受巨大的热应力,在进行的试验性装料中,氢燃料箱的箱壁曾经发生了破裂。这个问题在经过为期6个月的材料甄选和风洞测试后,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北京时间10时20分,“长城号”航天飞机和“东方龙”空间站相距只有12公里,杨利伟开始命令杨阳进行对接前的准备程序。
杨阳一边观察着“长城号”的位置,一边引导着“长城号”向空间站的3号对接舱移动。
“相对速度135,方位角12,关闭主发动机,控姿发动机逆推启动,”
在空间站外的摄影图象里,“长城号”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斑点。随着小推力发动机的启动,它正地减速,一步步地向着空间站靠拢。
当距离不到50米的时候,杨阳指引“长城号”关闭自动控制程序,改为手动操作进行对接,将3号对接舱液压推力杆打开,3号对接通道开始缓缓地向外伸展。
“长城号注意,电池板已更改角度,请注意避让,电池板已更改角度,请注意避让,”
他有点担心“长城号”会不会不习惯空间站的电池板新的排列方式,在对接的时候,机翼有可能碰着太阳能电池板,而给空间站带来极大的麻烦。
“长城号”从前舱两端喷出了三股白气,将机体捎捎向右旋转,让机翼避开了长长的电池板阵,在又一次的打开控姿发动机后,缓缓地向3号对接舱滑行。从杨阳现在的位置来开,“长城号”象是死鱼翻白式的倒悬在空中,以每秒0.3米的速度,慢慢地靠近3号对接舱。
“米……”副驾驶杨斐然开始看着电脑屏幕读数,
“开启对接通道,连通,对接通道封闭,”李清扬操纵着3号对接舱里的对接吸盘,将它准确地吸住“长城号”机头上方的对接口,
“对接通道充气,检测通道内气压,”
太空站长官杨利伟在指挥舱里看着整个对接过程,他很满意手下的表现,以他老资格的太空经验来看,如此平稳的对接,是需要非常娴熟和严密配合的,他觉得这次应该给部下们打9.5分。
“通道内气压正常,开始开启通道,连接主控电脑,”
连接通道的监视屏幕里,华纬从窄小的连接通道向空间站的3号舱“飞”去,还没到生活舱,就听到了带着北方口音的空间站指挥官杨利伟的声音:
“欢迎来到龙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