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官封中郎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安国站出来了:“臣赞成长官令大人的说法,大月氏已亡族,族中战士想必已死绝,与其联手有百害而无一利,臣也反对派使西行!”
这话还真的有三分道理,一个种族战到首领死亡,全体搬迁,理论上来说战士应该的确已经死绝,剩下的要么是一些老弱残兵,要么是妇女儿童,与其联手好象也不大可能获得什么帮助,朝中人都在思索,连汉武帝都有了迟疑,是的,这一点自己原来没有想到。
郭春与赵绾偷偷地看了皇上一眼,皇上呆呆出神,好象心神不属,他们对视一眼,一时语塞。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圣上,臣张谦能否说几句?”
汉武帝抬头,轻轻点头:“张爱卿既然获准参加朝议,自然能开口,想说什么大胆说就是!”
“谢圣上!”张谦平静地说:“臣觉得窦大人、韩大人的话有几分道理!大月氏经历战争的巨创,短期内无法恢复战斗力,与其联手并不智……”武帝失望了,破格召见的人居然是帮太后召的!但张谦话锋一转:“不过,派使西行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窦婴和韩安国等人一开始听得连连点头,暗暗称道补充得好,突然听到后面的转折,一齐惊讶地抬头,武帝也抬头。
韩安国盯着他:“你说说看,派使西行有什么好处?”朝堂之中官员对话是极客气的,一般都会称呼“大人”,哪怕比他官职小的也不例外,但张谦比他小得太多,他也就毫不客气。
张谦轻松地面对他的质询:“大人可知道西域并不止有一个大月氏?据下官所知,西域共有三十六国,其中半数以上都与匈奴有积世之仇,而且实力强大的国家也不在少数,如果能够直通西域,带上圣上的印信,发出联手抗击匈奴的邀请,相信三十六国中最少有半数会接受大汉的邀请,成为我朝坚强的臂助,有此强援在西,大汉从东一路西进,匈奴之覆灭指日可待!”
他提出这个方案用意有三,其一,太后反对与大月氏联系,自己也顺应时代潮流来反对,更容易让人接受,也不得罪太后,其二,西行寻找强援才是目的,只要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没有理由非找大月氏不可,他也会赞成自己的观点,其三,他知道大月氏在历史记载中后来转入南亚地区,根本不愿意与匈奴再战,张骞的最初任务是失败的,自己未必能比张骞做得更好,只有先在任务分配上动动脑筋了,不将大月氏作为任务,也避免失败的危险!
短短几句话出口,朝堂之上大为震惊,没有人知道西域还有三十六国,更不知道这三十六国大半与匈奴有仇,而且他的说法合情合理,窦婴这边觉得他的说法不违反太后的命令,武帝则眼有精光,是的,他的目的只是寻找强援,又何必在“大月氏”这个目标上与太后较劲?
缓缓开口:“西域另有三十六国?此言可真?”
问的是张谦,看的却是大行令郭春,大行令这个职务是分管少数民族这一块的。
郭春脸有红色:“圣上,臣只知西域另有国家,但……但并不知其数几何!”在这精明强干的皇帝面前,他不敢吹牛,要是吹嘘自己知道,没准皇帝就要自己一一数出来。
赵绾躬身道:“圣上,西域共有多少国家,微臣亦不知,却不知张大人从何得知?”
张谦早已暗暗叫苦,自己随口一说,根本没想到这数字中另有玄机,他自然不能说是从后世历史中得知,只得含糊其辞:“回赵大人话,下官喜欢猎奇,这西域三十六国也只是听塞外之人提起。”
汉武帝微微一笑:“听人一提立刻记在心头,与军国大事联系在一起,张爱卿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
这个评价可是不低!张谦受宠若惊:“谢圣上!”
武帝说么说当然是有用意的,赞扬张谦,自然就是赞成他的建议,别人焉能不知?这一次窦婴抢先一步:“圣上!臣才疏学浅,思虑欠周,张大人言之有理,臣赞同西行!”
他这一转向,别人哪用人教?很快,在一片表态声中,方向锁定:派使西行!张谦的地位也在众官员心目中直线上升。
汉武帝目光扫视全场,全场肃静。
左边一人会意,站出:“西行西域,路途艰险无比,中有强敌阻隔,各国情况亦未知,谁能担此重任?”
主父偃!这是汉武帝破格提拔的人物。

汉武帝缓缓地说:“成此惊天动地之事者,必是惊天动地之人!各位爱卿,谁能举荐贤人?”
说这话之时,他的目光落在张谦身上。
主父偃提议:“臣举荐一人,羽林将耿亮,此人英勇无比,武艺无双,定能突破重重险阻,将圣上的天恩传遍西域!”
张谦愣住,他居然没有举荐自己!好小子,你不赏识老子,老子有的是办法整你,别的不说,你流传后世的唯一壮举给你占为己有!他知道主父偃流传后世的唯一业绩就是“推恩令”,公元前127年,他建议武帝允许各位诸侯将自己的封地赏赐给自己的亲人,并加以继承,此举看起来是对各位王爷的恩惠,事实上却是削弱各王爷的实力,让他们各自为政,封地自然减少,最终无法与中央政府为敌,正因为这把杀人不见血的怀柔之刀,他得到了武帝的欣赏,也成就了一生的辉煌。
赵绾早就从武帝那里得到了准确指示,上前一步:“臣举荐一人!”
武帝点头:“赵爱卿素有识人知人之能,举荐之人想必是有真才实学的!”还没开始就等于否认了主父偃的提议,认为他举荐之人没有“真才实学”,主父偃如何听不出来,退后半步,不敢再开口。
赵绾躬身谢过:“远征西域的主意是张大人所出,他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臣举荐张骞!原因有四,其一,张骞弓箭之技极精,具备远征的先决条件;其二,张骞英勇坚韧,对大汉一片忠心,必能完成此艰巨任务;其三,刚才他自己也说了,素来喜欢猎奇,对西域的了解在所有人之上;其四,张骞能言善辩,这一点,臣也是刚刚才知,远征异域之人,智慧与口才远比实力更重要。”
主父偃接着说:“臣并非否认张大人的能力,而是……此次出征代表圣上,张大人只是一名郎中!”
还有官职的因素在里面?张谦沉吟,也对,一个皇上派出的使者怎么着也代表皇上,级别太低也有些不象话,史书记载,张骞是主动请缨的,幸好自己没有这么做,否则,众人必定是以为自己想捞一个职位,伟大的行程与职务和名声挂上钩,英雄事迹就会打折扣,不管了,让他们自己定!
汉武帝目光落在张谦脸上:“张爱卿,你可愿意为大汉历此艰险?受此大任?”对这个年轻人,他颇有几分喜欢,刚才的局面除了他,还没有第二人能解,自己正准备宣布以后再议的。
张谦踏上一步:“臣身为大汉之臣,感受圣上天恩,每每思之匈奴犯境,总是热血沸腾,自然愿意为圣上分忧,让辽阔的西域响起大汉的声音,也让匈奴知道: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这几句话一字字而出,豪迈而又充满**,如开水浇过雪地,雪地留痕,话停下,声音久久回荡,众人鸦雀无声!
武帝拍案而起:“好一句: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将是大汉的经典之言!赏!传令,赏张骞府第一座!”
张谦震惊了,一句后世的话就能换一栋豪宅?这也太离谱了吧?殊不知,武帝一样是有用意的,这句豪言壮语一旦传扬,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士气,同时,也向朝堂和太后传递一个意图,与匈奴作战,已不是他与太后讨论的问题,而是事关大汉尊严的问题,没有人能阻止民众的呼声!他目前处于权力的敏感时期,但凡对他有利的事情最不吝惜的就是赏赐了,皇家赏赐凭的向来就是皇帝的心情,张谦成了一个幸运儿!
黄衣侍者躬身接令:“遵旨!”两个字出口,张谦在京城安家了!
张谦连忙跪下,他痛恨的下跪:“圣上如此天恩,微臣焉敢领受?主父大人说得不错,西域之行代表圣上,微臣只不过一名郎中,身份实在不配!还请圣上收回成命,另择贤能!”
武帝心情好极:“传旨,封张骞为中郎将,另赏万金,一月后出使西域!如能完成此任务,归来另有重赏!”
中郎将?天啊,历史真的改变了!张谦清楚地记得张骞被封中郎将的时候是他第二次出使西域之时,怎么可能在第一次出使之时就封上了?主父偃对他的反对居然成就了他的官职升迁,这老小子是有意为之还是失算?他摸不准,这一满屋人没一个人的心思好猜,全是肚子里打官司的角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