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节 风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节风波
“柏华,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这次实在是太不理智了。”孙承宗端坐在太师椅上,端着茶水的手有些抖动,一脸严肃的对垂首站立在一侧的李柏华说道。
“岳父大人,我那奏折确实是根据我大明现在的弊病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并不是要弹劾或打压某些人,再说了,御史言官们上书圣上的提出这样相关的事情也多的很,也不见这些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啊。”李柏华虽然恭敬的站着,但回应的语气中透露出他对眼下的局势并不服气。
“糊涂!才和你说最近做事要谨慎、要低调,你这么快就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你要知道,朝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在盯着你这个红人。你这次不仅仅让某些派系的人落井下石,还得罪了宫里宫外的那些势力,我看这次皇上和太子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你!”孙承宗说完把茶杯重重的顿在八仙桌上,茶水溢出了一片。
看到孙承宗发怒,李柏华也不敢再多说什么,轻轻的说道:“这事情是我一个人的主意,有什么事情我负责担当着,既然已经发生了,他们在不断的上书弹劾于我,我还是应该认真的去面对。并且,太子只是传话过来说皇上有些拿不定主意,可见皇上对我的折子还是比较看中的,只是迫于大臣们的压力而已。”
孙承宗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你那折子的抄本我也看过了,里面写的的确都是事实。还好你那些建议都是为如何增加朝廷收入提出的建议,要不然这次的麻烦可够你受的。皇上已经和朝臣们对着干了十几年了,我是怕他这次顶不住压力,牺牲了你啊。”
李柏华倒是没有想到这层,他总以为自己只要护好了皇上和太子就能保证自己前程无忧,从孙承宗的话里看来,自己的政治经验还是稚嫩了许多。
原来,自李柏华把那奏折呈给朱常洛之后,朱常洛位对帝国的一切心知肚明的太子顿觉眼前一亮,那其中茶盐税的改革方法尤其令他关注,近几日沿海的多位巡抚上书说盐税流失,私盐泛滥,朝廷也为此一直没有拿出有效措施,万历虽然派出了太监作为盐税官去征缴,但情况似乎是越来越糟,那些太监惹起的民愤极大,已经有赶上矿监的趋势了。
那被李柏华引以为傲的采矿权却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因为现在的多数矿产都在皇室直接掌握之中,矿监虽然骄横跋扈,但也不可否认他们为皇室内库每年也增加了不少的收入。朱常洛虽然有心严加管理那些骄横的矿监,但万历对他们确是信任有加,这从不少犯事后证据确凿的矿监被特别庇护就能看出来,所以,他一天没有登基就一天无权对这件事情进行变革。
但总的来说,这本奏折是站在皇室的角度考虑的,其中的建议的确能为国家和皇室带来足够的收益,所以,他亲自把这份奏折地送给万历,希望老皇帝能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引起重视,并加以推广。
奏折到了万历手上之后,这位一切均以自己腰包为主的皇上对这份奏折的看法却和朱常洛的不同,他虽然对李柏华开始提出的一些大明财政存在的危机有些生气,并嗤之以鼻之外,他对奏折中提到的那些增加收入的建议兴趣十足。他感兴趣的除了那茶盐专卖制度之外,还对由皇店主导进行大宗的海外贸易特别感兴趣。
原因在于万历早就知道这弗朗机人自隆庆年间就屡次侵犯大明沿海,但均被击退,后占据原属大明藩属国的吕宋,屠杀汉人数万。
后来又有大量的奏折说南方沿海出现了大量的海盗,走私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到南洋给弗朗机人,只因这中间利润丰厚,因此屡禁不止,更有甚者许多大明水军都加入走私行列,奏报中也多次出现南洋之地富庶、盛产金银的描述,要求朝廷派兵去吕宋赶走弗朗机人。
后来吕宋国王曾遣使历经千辛万苦赴北京求助,但万历刚进过两次朝鲜战争,国库空虚,加上长期的海禁,水军已无力再战,因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直没有能加以干涉,但他内心中一直向往着南洋那片盛产金银的岛屿。

这次万历看李柏华奏折的时候又勾起了他埋藏在心底的旧事,恨不得马上派出天兵前往吕宋剿灭外来强盗,但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冲动,自郑和之后,大明水兵自保海岸的本领都不够,更不用说出远洋南下了。而那被派往南京兵部整理郑和宝船资料的洪承畴虽然有所进展,已经重新开启了宝船厂,但那第一艘宝船何时试造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出兵不能的情况下,采用李柏华的方案用大型商船前往南洋同弗朗机人贸易,或者让弗朗机人来大明港口,由皇店给他们提供货物,一样都能赚取大量的金银,这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另外,在这奏折中他还嗅到了一丝商机,他看到李柏华用来佐证的布厂和铁厂巨大的收益。为此他特意询问了朱常洛,朱常洛只能照实回答,指出那布厂皇室占有六成股份,但现在刚刚开始营业还没有红利,按照现在的产量预计每年红利约有十余万两的收入,这让万历更是龙颜大悦,连夸李柏华会办事。对那没有正式运作的铁作坊,万历当即指示朱常洛安排一个皇家大型的铁矿交给李柏华,同样按照四六分成的方式,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华钢铁厂,这也就是李柏华在这篇饱受争议的奏折中获得的最大好处了。
没出朱常洛的预料,万历对于那采矿权的事情也是装作没有看到,龙颜大悦的他让秉笔太监王安把这份奏折抄了副本送给了内阁去审阅。
问题就是处在内阁中,现存的三位阁老中,吴道南、叶向高和方从哲三人有三种看法,吴道南已经立志致仕,并且李柏华是他才认的干侄子,虽然对奏折中提出的建议持有不同意见,但也没有指责什么。
那叶向高是三朝元老,属于人老成精的人物,但他早年结识过来华的西洋神父利玛窦,思想还算开放,他对李柏华其中矿监的观点表示足够的认同,但对他李柏华策动皇室“不务正业”去经商发财十分的反感,毫不犹豫的书写了措辞严厉的奏折进行批驳,甚至提到了身为朝廷官员的李柏华都不能去做那些与民争利的事情。
这都不算什么,坏事的是坏在方从哲这里,经过前面的几次事件,他内心中已经把李柏华列入了自己要对付的重要人物之一。看到李柏华的这份奏折之后,暗道机会来了,当着其他阁臣的面不动声色,表达出的意见也和叶向高类似。
但是私下里却指使家臣把李柏华的这些奏折悄悄的透露给那些矿监和茶盐商们的幕后老板,并且暗示皇上可能要采用这其中的建议。
这一下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那些茶商、盐商的后台老板们不是王公大臣就是皇亲国戚,任何一个叫唤起来都够李柏华吃一壶的。那些矿监们能够在各地如此嚣张,自然也是在宫里有人撑腰的。一时间有关系的各地的王爷、皇亲和朝廷重臣们纷纷直接递上奏折数说茶盐税收的艰难,各地百姓生活的艰苦,还有什么祖宗成法不能改变之类的。而后宫也是猛吹枕边风,说什么矿监忠心耿耿为皇上办事,有人看了眼红想要把这权利和矿产收入收走之类的,弄的万历是焦头烂额。
看到火烧得差不多了的方从哲召集他的党派成员,又在火上狠狠的倒上了一盆油。言官门上书弹劾李柏华,有的指责他不精圣贤之道,钻研奇技淫巧;有的指责他生活铺张浪费,婚礼大操大办;还有的指责他身为朝廷命官,开设工厂作坊与民争利;更有甚者说他不守孝道,无亲无故,来历不明等等,把李柏华说的简直就是浑身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
朝中的风风雨雨让李柏华无法明哲保身,就连本来想拉拢他的东林清流也不得不对他避而远之,生怕一不小心惹祸上身。幸好自己那几位在京的同年,钱氏兄弟等人还算仗义,纷纷出面为他说项,但人轻言微,他们的话语很快就淹没在言官们的责骂中了。
孙承宗作为老丈人不得不和李柏华站在一个战壕里,不断的为李柏华的事情多方奔走,并把李柏华喊过来痛斥了一番。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