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年鱼朝恩被杀的内情渐渐地澄清了。内情也渐渐地明白了,当初许多受鱼朝恩贬降的人又复起当势了,那些曾经一度不谅解他,劾奏他的人,对他感到很抱歉,开始帮他讲话,也曾有人再度荐举他,却不知怎的,仍然未获重用,这使很多人为他不平。
现在包围在他身边最多也就是这些人,问得最多的也是这些人,问得最详细的也是当初擒杀鱼朝恩的始未。
至于他与卢氏的缔姻似及昨天下午的豪举,倒是没什么人问及,第一、因为卢方今天也在场;第二、这件事在男人们看来,究竟平常,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于对这件事传进皇帝耳中,卢方未因教导不严而获斥,反而得到嘉许的事,他们也不认为太奇怪,皇帝本来是个爱热闹,好新奇的人,卢方圣眷正隆,平素为人颇称方正,女儿上娼寮召妓聆曲固然荒唐一点,但是由未婚夫陪着去的,那也无所谓,而李益是名士,稍为放形亦属常事。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李益的前程,有人为他新放的优缺而向他道贺,也有人为他叫屈,这些人都是当初误会过他,现在听他解释后,才完全明白了内情。
鱼朝恩的势力并不是那样容易被拔除的,本人虽然伏诛,他蓄养的死士仍然有威胁朝廷京畿官掖安危的力量,黄衫客与贾仙儿利用疏导之法,把那些江湖亡命之徒远引他扬,这才是郭秦两府的家将能在一夕之间,把鱼党的势力整个拔掉,接管禁军,使朝局安定下来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这件事涉及了朝廷的威严,自天子以下,受制一内监,这是无以告天下、抚四夷的。
朝庭的自保力量如此脆弱,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很可能会引起边庭的骚乱,所以这个内情是不能公布的。
那些奏劾黄衫客夫妇蓄异志而图不轨的人,现在才明白了为什么他们的奏章被朝廷批驳了下来。
那些奏劾李益的人,也明白了为什么李益扳不倒的缘故,同时也对李益感到十分的歉疚。
最感到歉疚的是吏部侍郎高晖。他的先人高应龙是忤逆了鱼朝恩而被内廷所遣的刺客暗杀的,而刺杀的原因则是高应龙眼见宦阉的势力大盛,密诣皇帝得知内情后,故意在早朝时劾奏鱼朝恩刘希暹二人种种不法,皇帝也假意不准而免了他的官职,实际上却是授命他到四处去连络各地的节度使及兵镇共起清君侧而发勤王之师。
结果事机不密,被鱼朝恩侦知了,也不加拆穿,只派了个刺客,把他暗杀于途中,一面假装不知内情,还饬令地方严缉凶手,一面还示惠,请旨朝廷将高应龙官复原职以归葬,更重拔高应龙的儿子高晖,连升了三级,接了他父亲的遗缺。手段自有其过人之处。这一下恩威并施,震慑了朝廷,再也没有人敢轻于尝试了。而且还为鱼朝恩博得了一个不念旧嫌的美名,使得有些人真心地归附了他。
高晖一直在含冤待白的心情下苦忍着,鱼朝恩倒下了,他为了追念父仇,再度要求缉凶,那些死士却被黄衫客夫妇领走了,他如何肯甘心,才一再地上表请追索,甚至于还请朝廷将李益执捕下狱以胁黄衫客等人投案。因为他知道李益跟他们很要好。
这道奏章没准,朝廷对高晖不便解释曾有密旨授权黄衫客夫妇如此做的,只说汾阳王也曾将黄衫客等人邀为座上客;郭氏祖孙对平逆有莫大功劳,不可滥及无辜而伤护国元勋之体面。
这个解释很含糊,高晖自然不满意,可是也知道内情不如所想的那么简单,直到今天才算是真正明白了。
因此他也最激动,握着李益的手,恳切地道:“君虞,以前我是心切先人的冤屈,操之过急,对你们才诸多误会,后来在郭世子处已经稍稍明白了一点内情。对吾兄至感歉疚,所以这次郭世子道及吾兄有意外放,我获悉郑州有缺,立即向上官力争成命……”
李益颇为意外地道:“卑职不知道是侍郎公的成全,还以为是殷天官的赐助呢!”
高晖道:“殷尚书是个很刻板的人,虽然知道吾兄有殊勋于朝廷,但圣上未降谕旨,他就不敢破格行事,以前下官是不甚知晓内情,今天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以吾兄对朝廷的贡献,所得的当不止于此!因此下官为吾兄所作效劳,倒是成为多余了。”
李益一笑道:“侍郎公言重了,君虞只是适逢其会,因人成事而已,诛邪除贼,是我那拜兄嫂的功劳,而清除奸党,安定社稷,则是列朝诸公之力……”
高晖忙道:“吾兄客气,鱼朝恩不仅技击非凡,力敌万人,而且还狡诈万分,若非吾兄善于策划纵有江湖义侠为助,恐怕也不易使彼獠伏诛,元凶不除,就谈不到削减党羽,先君子当年就是因为事机不密,致为所乘,先君子离京之日,还带了九名精于技击的护卫随行,仍不免于难,可见鱼逆势力之盛,而且听吾兄叙述当时诛贼之情形,贵友伉俪并力合击,犹不能制止他,最后还是吾兄筹划周密才将他制住的,若论首功,当推吾兄为最……”
他的声音忽然变得非常慷慨:“鱼朝恩把持朝政,垄断言路,上挟天子,下胁诸侯,多年来都无法奈何他,而吾兄只以五人之力,一举而诛凶,实令下官等愧煞,而事后又使吾兄委屈如此……”
这人倒是直性子,想到那里就脱口而出,未免使人听来不是滋味,因此他的话虽使李益有知己之感,但也觉得不太妥当,连忙道:“侍郎公错爱,君虞铭感五内,但却愧不敢当,鱼朝恩虽然专横跋扈,但不是他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仍然是许多奸佞党人之附从,才造成他的势力,所以各位在朝的忠贞之士,或以凛然之正气;或以不二之死节,坚守所事,压制着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为患朝廷,才保得社稷之安宁,元凶伏诛后,奸党立即清除,可见大家对这件事早有了充份的准备,因此君虞以为功劳还是大家的。”
高晖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过于梗直,让一些人听得不舒服,但他向来就是这个脾气,依然不肯改口地道:“下官并没有说别人没有尽力,可是吾兄抱屈至今却是事实,以前是下官不明是非,一再阻挠,后来下官略知梗概,在圣上面前力言吾兄之功绩,理应有所奖旌,却不知道为了什么缘故……”
高晖并不是李益等预先安排的人,却凑巧地挤了上来;恰好符合了李益的要求,因此轻叹道:“事后君虞承郭老千岁的厚爱,也曾力言保存过,只是君虞初到长安时,年轻无知不慎于言,得罪了很多人,在圣上面前,对君虞的批评并不怎么好。”
高晖坦然道:“那就是下官,下官为了先君子惨死力请缉凶,因黄侠士伉俪庇护了那些死士,未蒙圣上允准,进而对吾兄也颇为误会,所以下官得知原委后十分歉疚,决心补过以为吾兄稍尽棉簿,今后大概不会有人再加阻挠了。”
这是个机会,李益用目轻扫一边的户部侍郎董其武,暗示这是他们开口的时候了,董其武果然轻哼了一声道:“高年兄。你不必费神了,这事情的关键不在你。”
高晖一怔道:“不在下官,难道还有人跟李兄作对?”
董其武笑笑道:“你以为李进士交游江湖游侠,庇护奸党?真正的内情。圣上不便明言,却是十分清楚的,因此进士公不获上用的原因与你所劾奏的全无关系。”
“那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有人说李君虞生性浮躁,小有才情而不知谦虚,恃才傲物,语多诮刻,虽有寸功,却不宜立加擢升而养其傲气,宜加挫遏而挫其气势!”
高晖道:“这是谁?”
董其武但笑而不言,李益却一叹道:“是现掌兵部的于大人。”
高晖哦了一声道:“吾兄与于老儿又有什么瓜葛?”
李益又一叹道:“也谈不上什么瓜葛,只是有一次诗酒酬酢中聆闻了于老的构作,当时晚生有了点酒意,当席指出了其中九个用典错误之处……”
高晖哈哈大笑道:“他的文章如果用典不错,那才是奇闻呢,只是没人当场指出来而已。君虞我真佩服你的勇气,那是他最忌讳的事,因为他一直以文宗自命,这下子你可要吃足了苦头了!”
李益装出一副庄然的神情道:“不然,于老尚书的器度实在令人钦服,第三天,晚生就接获了一封于老的亲函,对晚生指出他文中的谬误,十分感激,说他案牍劳形,因为公务繁忙,无暇从事研读乃有此失……”
高晖笑道:“那就乾脆藏拙。别再到处献宝似的宣陈他的大作,对了,那封信上还说些什么?”
这倌问题才是整个计劫的垃捶要部份,原是准备旁敲侧击,由董其武提出来,想不到高晖半途杀出帮了个大忙。这么快就提了出来。
李益抬起眼睛,环顾四周,接触到董其武时,对方霎了一霎,表示他已知道如何接下去,李益才深吸了一口气,换了副恭敬的神态道:“他老人家盛赞再晚治学之精,同时又说再晚浑朴天真,择善固执,不失赤子之心,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态度。他接触过很多新进的士子,对他那篇文章备极颂扬,居然说那是一篇十全十美,传世不朽之作,他不相信那九处谬误,他们会连一处都看不出来,因此对再晚治学认真的态度更为赞同,要再晚永保此一持真以恒的态度来做人处世,不要怕得罪人,只要他老人家在朝一日,他就会全力支持再晚,更感慨地说……”
他忽而止口,似乎有所顾忌,高晖道:“君虞兄。没关系,我们都想听听此老有些什么感慨!”
李益道:“他感慨世风,尤其是仕宦这一个大圈子里,大部份的人都变得因循圆滑,征逐浮沉,闭起眼来盲从附和,居高位者目光浅近,胸襟狭窄而不能容物,在下者则又阿谀曲承,不敢说一句真话,乃造成一片浑浑蒙蒙,朝廷间此风尤彰,以致黑白不分,是非不明……”
高晖对此倒有同感道:“这几句才是真话,那时正是鱼朝恩势力薰天之际,没有人敢忤触其锐,对他的跋扈横行视而不见,噤若寒蝉,缄口不言。”
他叹了口气接道:“不过下官说句老实话,鱼朝恩虽然罪孽滔天,上挟君主,下胁诸侯,一手把持了朝政,他在大体上,倒还能懂得个是非,所以没把天下弄得大乱;尤其是在他权动势固之后,他的胸襟反而变得开舒了,在国事方面,只要真正有理的,即使与他的意见相左,他仍能虚心接受……于老儿还说了些什么?”
李益道:“于老大人说要移风正俗,很需要像再晚这种正直、认真、守正不阿的年轻人,勉励再晚莫为时俗所同化,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提拔举荐。”高晖冷笑道:“这正是他对付新科进士的一贯作风,他不是主考座师,却偏喜欢故示小惠,收拢人心,吏部受到他的关说最多,好一点的缺,都被他要了去,安插他的门生了。君虞兄他没有向你作进一步表示吧?”
李益道:“没有!我接获这封信后,深感悔暄,觉得公开批评一位忠厚的长者,殊失恭敬,所以信上虽然一再恳邀,要我没事去谈谈,我却一直不好意思登门。”
“你错了,你该去的,只要你投个帖子,自认门生,他一定会为你设法安插个优缺的。“
董其武笑笑道:“君虞,于尚书常以此博个举才荐贤之名,而他的门生也最多,表示他喜欢奖掖后进,不过说到他会写这封信给你,倒是有点令人难以相信。”
李益道:“是真的,我还把信给几个人看过,他们都对于老的胸襟异常钦佩!”
“那封信,进士公还保存着吗?”
“保存着,昨天家岳问起,我还特地捡了出来,给他老人家过目,想请于大人在廷上为再晚美言几句,向我以前在无意间得罪的先进前辈们解释一下,因为家岳说于老现在颇得圣宠,有一言九鼎之力,信还在再晚身边揣着。”
董其武笑道:“能借给我过目一下吗?我倒要看看是否是他的亲笔。”
李益想了一下道:“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那封信上又没有什么**之言。全篇都是奖掖勉励之词,不过说得再晚太好了,令我有点不太好意思而已。”
说着在身边把那封缄函取了出来,董其武接了过去,看看信函外封的字迹笑道:“倒的确是他的亲笔,进士公,对不起,我要找几位同僚一起看看这封信,于尚书能这样夸奖一个年经人,倒是很不容易。”
他拉了几个人,都是当前的红人,而且也是经常在御前共参权密的要员,高晖则是自动地走了过去,把信封打开后,抽出里面的信纸,一张张地互相传阅。
时间控制得很巧,这也是安排好的,一直有人在外面等着,于尚书到达的时候,也就是大家看信的时候。所以那一圈的人传阅还没完毕,于善谦已由王阁老亲自陪同着走进来。
够资格在这花厅有一席之地的,都是当前侍郎以上颇有地位的大员,大家都认识他的,纷纷上前见礼,于善谦的架子很大,见了侍郎不过点点头,只有同列尚书的主部大臣,以及更高一点的阁员,才能博得他一丝微笑与几句寒轻,济济嘉宾中只有李益一个年轻人,而且还没穿官服,显得很抢眼,也引起了于尚书的注意。
王阁老笑道:“谦翁!这个年轻人你不认识吧,他可是长安市上的名人,山西姑臧李揆的侄儿,卢方翁的新娇客,也是以文采风流而闻名天下的少年才子李十郎!”
李益很会装做,深深一揖道:“姑臧李益参见大人。”
于善谦微微一怔,随即伸手拦住他的下拜笑道:“十郎!不要多礼,不要多礼,老夫闻名久矣,今日才得相见,老夫要好好地看看你!”
他把住李益的臂膀,端详了一阵才大笑道:“好!好!果然是翩翩一表人才,文采风流,当之无愧。十郎,你可真了不起,今日早朝,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你们小两口儿在长安市上的豪举。”
李益低头道:“李益年轻无知,荒唐失检……”
于善谦笑道:“没什么!本来你们年轻人,是不该到那种声色的场合去的,但是带了未婚妻子,自然又作别论,可见名士风流,不愧本色,下次再有那种有趣的场合,别忘了带上老夫一把。”
李益红了脸道:“老大人取笑了。”
于尚书笑道:“不是开玩笑,是真话;你不信可以问问别人,老夫不是那种故作矫情的人,名士风流,可为人间添一段佳话,况又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不乐何待?人生得意须尽欢,如老夫等这把年纪,再跑去临老入花丛,那才是真的荒唐了!”
言词风趣,引得一片哈哈大笑。
高晖好像跟他一直不和忍不住道:“于老倒真是善于修词,不愧为庙堂之才,先前在早朝之际下官还听见于老对此事大发议论,说什么天下荒唐之事,莫此为甚,说君虞兄与卢小姐虽经文定,尚未成礼,偕同出游,已失礼范,况又召妓市上,公然佚乐,更不可恕……”
于善谦不禁红了脸道:“这个……老夫起先并没有弄清是谁,才作那等看法,及至知道是李十郎,后,自然就要另作解释了。吾人论事,不可守成而不变,譬如捧心颦态,行之于西子则增其媚丽,见之于东施则令人作呕矣!无才无行之辈,如此行径就不可谅矣!十郎文采风流F才华盖世,则益可见其不拘小节之豪情。”
王阁老赶紧在旁打圆场道:“是极!是极,论事当因人而易,文王建灵台则圣人颂之。商纣建鹿台而圣人詈之,一事而异人,就有两种看法。”
高晖却不肯放松他,冷笑道:“不过我不相信于老连人都没弄清楚,因为于老在早朝时还说要面奏圣上请旨惩劾以正世风,怎会连人都没弄清楚?”
这一来于善谦的老脸挂不住了,愠然道:“侍郎公,难道老夫刚才那番话是故意说来讨好十郎的吗?以老夫今日之地位,大概还不必如此吧!”
这个理由很充份,于善谦是现任兵部尚书,对李益这一个新仕的小进士,的确没有巴结的必要。
高晖冷笑道:“那当然不必,可是于老一日之间,两种说法,以圣意天裁,才是最大的关系,因为未等于老参奏,圣上已经知道了,而且在散朝后,召见卢中书大人,对此事作了个评断,认为名士风流y不但是才子雅事,而且也可点缀太平盛世,上国天朗的升平景象。于老居朝日久,善体天心,自然不会傻得去违抗圣意了。”
于善谦脸色一沉道:“侍郎公似乎是专跟老夫过不去,别忘了老夫与令尊翁是同年同榜……”
高晖吭声道:“不错。先君子在世之日,是经常提起于老,而且先君子遭难时,原本与于老商定同时行动的,那知到了早朝廷奏的时候,于老竟将奏章撤了回来,而让先君子孤军奋斗。”
于善谦夷然晒笑道:“那时老夫执掌兵部,不能轻易言死,老夫死不足惜,使天下兵权俱落入鱼朝恩的手中,朝廷就岌岌可危了,你那时年纪还轻,懂得什么?”
高晖还要开口,却被李益挡住劝开了,高晖气呼呼地走过一旁,李益笑道:“侍郎公,这是何苦呢?今天大家是来给王夫人祝寿的,为些小意气之争,伤了和气不说,也令主人面上难看。”
高晖放低声音道:“君虞兄有所不知,这老儿口蜜腹剑,是个最阴险的人,他表面上跟你亲亲热热,背地里却专在圣上面前放冷箭,不知有多少人吃过他的亏,上过他的当,所以下官有个办法,就是每当人多的时候,就跟他翻上脸吵上几句,闹得无人不知……”
“你不怕他报复吗?”
“不!这样反而安全了,因为这老儿惯会沽名钓誉,不会去背个挟嫌密告的口实,而且他为了要表示自己的大方起见,还会偶而为我说两句好话的。”
李益笑道:“侍郎公,高明,高明!”
高晖也一笑道:“君虞兄,彼此,彼此,我想你不会恰好凑巧把他那封信带在身边的,大概也是要给这老儿一点颜色瞧瞧吧!”

李益不禁一怔,高晖又笑道:“董其武等那一批人,昨天就在一起鬼鬼祟祟,我就知道他们又在有所图谋,一直到今天君虞兄拿出信来,他一手接过去,又把那些人拉在一起,兄弟才明白了。”
李益知道高晖是个厉害脚色,瞒不过他的,只好苦笑一笑道:“还请侍郎公包涵一二。“
高晖道:“没问题,朝中对于老儿有好感的没几个,祗是无其奈何而已,你们打算怎么办?”
李益道:“也没怎么办,因为在圣上面前进谗,一直阻挠再晚仕进之途的就是他,董大人等为再晚抱不平……”
高晖道:“于老儿这下该倒霉了,他不该有个真凭实据落在你的手中,这下子恰好证明了他人前人后,言行不符,揭开来了,叫他的老脸挂不住。你们是不是这样打算?”
李益道:“即使他赖着不肯走,事情传到皇帝那儿去,对他的信任也会减弱一点。”
高晖道:“这个办法虽好,只是所谋非人,董其武他们都有把柄,或多或少地握在于老儿手中,他们是又恨他,又怕他,何况于老儿也不是个笨人,稍微有点不对,他立刻就会用话点出去,叫他们开不了口,而你徒作恶人,得罪了于老儿,以后更将受他的掣肘了。”
李益不禁一怔,连忙道:“侍郎公莫非另有妙策?”
高晖道:“是的!于老儿要面子,打击他就绝不能撕破他的脸,那反而使他无所顾忌了。”
“侍郎公计将安出?祈请指示。”
“把信交给我,我拿了信就告辞回家,你再去见于老儿,把他拉到无人处,直接告诉他,叫他明天上辞表乞休,否则我就怀着信私下面诣圣上,也密告他挟嫌怀恨,公报私仇!”
“这不太妥当吧?”
“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我是公开得罪他的,也是唯一不怕他的,董其武他们还靠不住。”
李益想了一下,心中已有底子,于是道:“侍郎公制策果然又比再晚精密多了,再晚这就去。”
高晖握握他的手道:“君虞,我是真心对你感激,也是真心对你感到歉疚,所以才包揽这件事,董其武那批人最好还是少沾惹,一个个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他们这次之所以热心帮你的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无非也为于老儿一直在捣他们的蛋。”
李益笑了一笑:“多谢侍郎公垂顾,再晚对你也相当了解,这次也是为了家岳。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隙,虽然尚书对再晚极度不满,因为圣上也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才疏薄了再晚的。”
“那是为了什么缘故呢?”
李益道:“为了再晚结交的朋友在江湖上太有名了,唯恐再晚遽膺重寄,会对廷上有所不敬。”
高晖不禁一震道:“君虞,这倒是件很堪虞的事。”
李益轻经一叹道:“是的,再晚知道黄衫客与贾仙儿夫妇生活淡泊,无意于功利,但是圣虑不为无当,本朝之初,太宗皇帝就是仗着一班江湖游侠之助而成了千秋之霸业,朝廷对这一股隐于湖野的力量,一直不敢掉以轻心。而前些日子,听说贾仙儿曾有密缄致圣上要圣上将除掉鱼朝恩的功劳转在再晚身上,这虽是一番好意,却反而增加了廷上的疑虑。”
“这样下去,对你的前程可是大有妨础!”
李益点点头道:“是的,但这也没有办法,再晚只有假以时日,以耿耿忠诚,向圣上剖示绝无异图,而且也要尽力避免与那些江湖游侠接触,使圣上安心了,终必会对再晚有所酬报的。”
高晖点点头道:“是的!假如真是有这种顾虑,吾兄于近期内,倒不必躁急求进了。”
“再晚急于求职外放,也是为了这个缘故,因为前两个月再晚以微故进诣东宫太子千岁殿下,甚蒙器重,拟邀召为侍读之职,再晚深知圣上心中所虑,所以立加恳辞,且立挽郭世子至吏部殷天官处谋缺,幸得侍郎成全。”
高晖笑道:“原来是这层缘故,下官还以为是吾兄闲居长安,不胜负荷,所以才把郑州的这个缺极力推荐,下官对吾儿的家世颇熟,吾兄虽出身望族,毕竟不是豪富之家,长安居,大不易。况吾兄生性豪霍,拮据难免……”
李益很坦然地道:“侍郎公所见亦是,寒门虽书香传家,也不过小康而已,初至长安,因不知撙节,费用日奢,是感到后继为难,不过再晚尚知货利,江南布绢长安卖,微有所得,闲居些日子倒还过得去,只是为了情势迫人,不得不急为之计。”
高晖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大家总算了解了,你我今日虽是初会,却因肝胆相照,萍水知己,郑州任上,吾兄好好地一展长才,过个两三年,由下官负责为吾兄推荐,去了于老儿,再加上令岳的关系,青紫立即可期。”
李益很高兴,他知道高晖的力量的确比任何人都靠得住。因为他在吏部,是真正掌握着一个升迁的主宪。能够结识高晖是意外的收获,也是真正的,最大的收获,所以他跟高晖谈话时毫无隐瞒,在对方心中树立了一个坦率无伪的印象,也因此争取了高晖的友谊,这股助力,才是他异日扶摇直上,真正靠得住的后援。
离开了高晖,他再回到那个圈子里,于善谦跟董其武他们都在一起,神色很难看;一见他进来,于善谦立刻道:“十郎,高晖那小子跟你说了些什么?这太岂有此理了,老夫看他是故人之后,不便跟他一般见识,那知道他竟仗着先人死节之微功,处处与老夫为难。”
李益微笑道:“高侍郎是个很厉害的人,于老何必跟他去呕气呢?”
于善谦一拍桌子道:“笑话,人家怕他厉害,老夫却不怕他,他的老子死于国事,于某也不无微劳,只为了他是个晚辈,老夫才相让一二,他倒狂了起来,过两天老夫非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可!”
气冲冲地走过一边,王阁老连忙上前去劝解,李益趁机问董其武道:“大人进行了没有?”
董其武道:“还没有,被高晖一闹,恐怕今天进行不成了,因为于老儿正气在头上,说出来恐怕他恼羞成怒,以为我们站在高晖一边在整他,硬是拉下脸来不在乎了,反而失去了作用,所以大家都主张暂缓行事。”
李益吁了口气道:“再晚也怕的这个,所以赶紧过来,也是想请各位不可造次。”
董其武笑道:“老弟,我们都是一大把岁数了,那会这么不开窍,这东西你拿回去留着,下次再用,反正大家都看过了,书中的词句,大家都能背了,以后他如果再在圣上面前批评你,我们就背上两句给他听听。”说着把书缄递了过来,李益往怀中一放,就走了开去。卢方悄悄地跟在后面,见四下无人,才轻叹道:“十郎。董其武他们胆小如鼠,不敢得罪于老头儿,我们还是另外想办法吧!”
“是的,小婿也看透他们不足以成事,故不寄望他们了,不过大人放心。没有他们小婿一样能办成事,现在请大人把王阁老找个理由拉开,同时也拦住别人过来,小婿一个人向于老儿说话去。”
卢方一怔道:“你自己去?十郎,你可得小心点,于老儿也不是好惹的,真要把他给惹恼了,你可比不上高晖啊!”
李益一笑道:“大人看高晖如何?”
“为人还不错,颇有乃父之风。而城府尤过之,因为他先人是被鱼朝恩害死的。圣上对他特加恤敬,帝眷极隆。”
“这就行了!小婿为大人把高晖的关系拉近,大人以后办事就会顺利得多。现在就请大人把王阁老请出来,他们恰好在书房里,小婿今天就要于老儿把辞表写出来,明天由王阁老转呈……”
卢方还在犹豫,可是李益已经直向书房而行去,只听他在里面道:“阁老!家岳有急事请商,您请过去一下,再晚替您陪陪于老好了。”
王阁老出了书房,跟着书房门也关了起来,卢方迎着王阁老,两人相顾一眼,见到卢方一脸慌急之色,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忙问道:“卢公见召不知有何指教!”
卢方把王阁老拉到一边,交头接耳一阵,两个人的脸色都不太自然,却见到高晖笑哈哈地走了过来道:“两位大人可是为十郎跟于老儿的谈话而担心?”
两个人都很尴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高晖却免除他们的困窘,不等他们回答就笑道:“两位无须担心,这次下官挺身而出做恶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概由下官付责,牵涉不到别人头上,而且据下官的推测,于老儿必定就范,因为他年事已高也到了可以休致的时候,以他的为人,得保清名,未尝不是难能可贵的事,如果他执迷不悟,两位最好劝劝他想开一点,下官要先告辞了。”
长揖致礼后就往外走,王阁老忙追上去低声道:“侍郎公能否少留片刻?”
高晖笑道:“不,下官必须先走,否则对于老儿就没有了要挟之力,这不是下官做人太狠,实在是念及先君子之遭难,不教训他一下,难平胸中之愤!”
说到后来,神色转厉,王阁老道:“尊大人死于臣节,求仁得仁,似乎与于尚书扯不上恩怨。”
高晖道:“有一件事下官没有说出来,是为了保全他的颜面,当先君子圣上密诏以罢官致仕,欲图各地忠于皇室的将领,发兵勤王,是他向鱼朝恩通的风,鱼朝恩才向先君子下了毒手。”
王阁老一怔道:“这……不可能吧?”
高晖道:“不!此事千真万确,是鱼朝恩自己告诉下官的,而且下官也于圣上处求得证实。”
“那圣上怎么还对他如此信任呢?”
高晖道:“他在告密之后,自己先向圣上密奏了!”
“哦!圣上居然不责怪他?”
高晖叹道:“就事论事,他的作法不为不妥,先君子昔年之举实在过于草率,所连系的几处兵镇实力并不强,如果真要起兵勤王清君侧,成败难料,万一事败,则将陷本朝于万劫不复之境,因为那时鱼朝恩势力极盛,天下兵马,十之五六入其掌握之中,所可恃者,不过十之三四而已,而此十之三四。实为圣上可恃者仅有之武力,一举失败,则天下将尽入鱼逆之掌握矣。为慎重计,实不宜操之过急,故而死先君子一人,则保全此十之三四实力,为国家计,并无可厚非。”
王阁老道:“那么侍郎公就不该对于公有所芥蒂。”
高晖道:“于公,我不恨他,于私,我实在难以原谅他,那时他也是执掌兵部,却没有实权,鱼朝恩不会允许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来掌兵部的,此十之三四的忠心将领,都是先君子的挚友,在定谋之际他极力赞成,更叫先君子预先作书交给他,叫那些人信任他的忠心,万一有所不幸时,则全力支持他,跟他合作,因为他那时在表面上跟鱼朝恩走得很近,引起很多人对他的不齿。”
王阁老道:“是的!老朽那时候就很卑视他。”
高晖道:“苦心孤诣,致力国事,效忠皇室,这一点我很敬佩他,谋国之老成,功不可没,只是为人阴沉,实令人愤然,他如果认为先君子之谋不当,应该加以制止的,可是他在定策之际,极力赞同。然后悄悄向鱼朝恩告密,对先君子下了毒手,再又到圣上面前备个底,面面俱到,而先父的那些挚友也都成了他的支持者,使他在鱼朝恩那儿也更见寄重,几年来一直稳居兵部不动。”
王阁老道:“但也多亏他维持这个局面。”
高晖道:“本来下官也是这样想,所以一直隐而不发,一直到今天,听见了他在圣上面前说李十郎的谗言,却又看见了他自己致李十郎的亲函,迥然大相迳庭,也深深地感觉到此人之奸诈,所以才决心挺身而出,跟他拼一拼。十郎已经进去告诉我的意思了,恐怕光是那件事还不能使他死心,所以下官藉这个机会再告诉阁老这个秘密,阁老可以有机会去点他两句。”
“这个老朽恐怕有所不便。”
高晖道:“阁老大概是怕我说的假话。我可以提个证明,当时先君子设谋之际,恰值风湿痛发,手不能握管,所修致六位总镇制府的密书,都是由我代笔,那六封信在鱼朝恩伏诛后,都进呈御览,收藏在御书房中,再者他密告鱼朝恩。泄露先君子行藏的私函,也在我的掌握中,如果他不肯退致,我就要公开召匠镂版,石印成册,详述始末,公诸于世了。”
“兹事体大,侍郎公千万不可造次。”
“我知道,阁老大人位列三台,道德为世所钦,所以我才告知阁老,请阁老也去敦促他一下,若非万不得已,我也不愿意轻易毁了一个重臣的清名。”
听高晖说得如此有把握,王阁老知道高晖不是说着玩的,也知道这一次于善谦是垮定了、心中暗暗欢喜,表面上却仍装作十分为难地道:“老朽相机说说看!”
高晖一拱手道:“打铁趁热,下官在家专候佳音,如若今夜未获所报,明日早朝时,下官就当庭面圣,直诉其奸,向满朝文武乞求一份公道,到时候不管他的帝眷多隆,相信也护维不了他。”
高晖走了,王阁老却兴冲冲地回到厅上,却没有机会向于善谦说什么,因为李益也满脸春风地向他道:“阁老,于老尚书偶感不适,正在书房中休息,等他稍微歇口气后,阁老就叫两个人扶他出门登轿,送他回家去吧。”
王阁老倒是吓了一跳,他想到于善谦上了年纪,也许真受不了那等打击,要是一气倒了下来。发生在自己家中,又值老妻庆寿之日。实在是件很遗憾的事。因此忙问道:“十郎!他那里不舒服?”
“心口闷,正在里面亲书辞表,人实在健得很,但必须装做一番,所以回头必须让大家看见他是被扶持而去,相烦令公子送他回家,对他何以托阁老大人代递辞呈的事也好有个交代。高侍郎呢?”
“已经回府去了。”
“那小侄也告退,上高府去知会一声去。”
望着李益的背影,王阁老突然感到一阵凛惧,他发现这些后进的厉害之处。幸喜他们没跟自己作对,否则自己是万难与他们抗衡的。
高晖已经够厉害了,他敢出头来公开逼于善谦乞致,到底还掌握着一些有力的证据以及他本身的实力与后台。而李益,不过是一个新仕的进士,还没有用到高晖所持的有力证据,居然把一个公目之为不倒翁的兵部尚书,逼得下了台。
当王阁老悄然地进入到小书房,接过了于善谦递给他的奏章时,他更为惊骇了。
于善谦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逼得下台的,主要的压力自然是来自高晖,可是于善谦在矢口痛訾高晖时,居然还对李益极道感激与推崇之情,就使得王阁老对李益的看法更进了一层。
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如何说词的,当然也不便询问,随着附和了几句,接受了于善谦的奏稿,完全按照李益所安排的方法,叫自己的儿子送于善谦回府。客人们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于善谦年岁已经不轻了,自然愤怒难免。还有人为高晖担了心事,那是吃过于善谦暗亏的人,他们知道这老儿很厉害,当众受辱不知道要采取什么手段报复呢。
董其武那批人有点讪然,也不太好意思来见卢方。因为商量得好好的一个计划,在他们犹豫下未能实施。为了怕卢方迫问,他们吃过了寿酒就急急地告辞了。
卢方则由于李益向他所作的暗示,心中大定,也没再跟那些人追究,看他们匆匆告辞的急态4心中还在暗笑,这些有头有脸的客人一走,王阁老就不必再去周旋了,邀了卢方与礼部尚书刘铎入小书房密谈,本来是无须要刘铎加入的,但因为他与卢方是郎舅至亲,所以才把他一起邀了进去。
卢方问道:“我那小婿是否将于老儿说服了?”
王阁老这才将一个锦盒打开,指着里面的奏摺道:“令婿果然不愧为干才,居然有本事叫于老儿在这儿亲自把摺奏楷录妥当,单等老朽明日早朝时递上去了。”
卢方看了一遍,才笑道:“我先还担心他会莽撞行事,想不到他还真办到了!”
王阁老点点头道:“不错,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说词,逼得于老儿低头不说,更难得的是于老儿受了摆布,还直说他的好话。”
卢方很得意地道:“于老儿惯会暗箭伤人,这下子自己也得到报应了,君虞那孩子看事情一向很准,他早就说老董他们不足以成事,果然给他料到了,说得好好的,到了临时,他们又裹步不前了。明天阁老把这份奏摺呈廷时,看看老董他们的嘴脸一定很有意思,他们一定没想到不仗他们,小婿也能把事情办妥。”
刘铎比较仔细,看了一下奏摺后才道:“事情未可乐观,摺子呈上去,圣上准不准还很难说,于老儿也是很有机心的人,他在摺子上说的是年高体弱多病,力将不能胜任,才恳请准休,但是这封奏摺却写得十分用心,字体方正,笔墨圆润,而且笔力苍劲,比他以前的奏摺更见火侯,这表示他还能办几年事,圣上岂会不加挽留?所以虽然他上了这份辞章,却并不一定就表示他准会走路。”
这一句话把两个人的一团高兴都浇凉了下去,他们的确都没想到这一点,刘铎用手摸着胡子,慢条斯理地道:“圣上有倦政之意,退为太皇,禅位太子,却又怕太子千岁殿下少不更事,对顾命老臣都极为推重,于善谦在圣驾前能言听计从,可见是相当受重视的,岂会轻易地放他走,所以于老儿在辞呈上用足了精神,别具一番心思。”
王阁老道:“刘公观察入微,的确有道理,难怪于老儿在递过辞呈的时候,虽是满脸急愤,却暗有得色,老朽再也没想到他是在这上面用心思……”
两道眉毛深深的锁了起来,刘铎却又笑道:“阁老!你也不必烦虑,好在这次是高晖跟他斗,成与不成,都与我们无关!何况我们原是为了帮助十郎而为,现在他在阁老面前盛夸十郎,大概是改变了对十郎的看法,目的已达,对他的去职与否,都无什么紧要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