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练斗鸡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本东京皇宫内,裕仁天皇雍容华贵地端坐在一仗舒服宽敞的大椅上,却拿着一个手指头树在眼前,用两个眼珠使劲地往那根手指头上聚焦。
“尊敬的天皇陛下,您在双眼聚焦的时候,心情要尽量地放松。不要想任何事情,要让自己神游物外,让心中一片空灵。”,旁边一个英俊高大的白种人,温文尔雅地用俄语指引道。那语声中,带有一种充满磁性的柔和,富有暗示力。
这个名叫勃日列日夫的俄国人,正在向天皇介绍一种治疗近视眼的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每天专注地让两个眼球同时注视鼻子面前的一根手指,作出一种类似于练“斗鸡眼”的活动。天长日久下来,会减轻眼睛的疲劳,增强眼球的调节能力,帮助治疗近视。此法的确是俄国人在60年代发明的,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日本最近在中国连连吃败仗,尧明又在不断地搞什么“文明轰炸”,动摇日本民心。裕仁天皇心中很想找一件事情,转移国民的注意力。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热心的俄国眼科专家找上门来了,带来了这种练“斗鸡眼”的眼球锻炼活动。
1930年代的日本近视眼特别多。随便抓起一张日本军队的照片,特别是宪兵队的照片,就会发现里面大多戴有近视眼镜。很难解释这一现象,一种说法是因为日本房屋低矮,周围所见的物事都很近。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认为这种近视,只是心胸狭窄的缘故。
其实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当时日本的教育普及程度比较高,却不懂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护视力。日本人当时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做事情全靠一股蛮劲,认为只要把功夫花足了,事情就能做成功,却很少讲究系统的和科学的方法。却又很贪心,什么好东西都想要,拿一双绿豆眼睛,拼命地往不该看的地方看。在这样的心态下,近视眼比例高,原不足为奇。
那勃日列日夫笑眯眯地想着尧明对日本人的评价,一边用带有强烈的心理暗示的语言,引导着裕仁天皇。这个冒充的俄国人,却是原大英帝国的金牌间谍——詹姆士.棒。
裕仁天皇心满意足地练了一阵斗鸡眼,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下,感觉到心里虚飘飘的,如游太虚幻境。他立即兴冲冲地将首相近卫文磨叫来,向他推荐了这一套“俄罗斯万年古墓中发掘出来的修炼秘宝”。
詹姆士.棒自然又对近卫文磨做了一番心理暗示,让这个近视眼首相也获得了有如腾云驾雾一般的快感。很快,日本重臣们都尝试了一遍。在封建集权统治下,所有臣工原来都是马屁精。裕仁天皇这些年来,为了集权,又将反对者清扫一空。于是大家纷纷将这项练斗鸡眼的运动歌功颂德一番,仿佛照此方法练习,日本第二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所有近视眼了。
日本帝国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在全国推广这种练习斗鸡眼的活动了。在推广过程中,只知道蛮干的日本官僚们,把练习时间不断加长。在皇宫里,詹姆士.棒推荐给日本天皇的练习时间是每天15分钟,已经比尧明知道的健康练习时间高了3倍。众位大臣们为了拍马,又将练习时间加长到了45分钟,比健康练习的时间高了9倍。到了州县一级,又继续加码。等到到了老百姓那里,恨不得除了睡觉外,人人要干的事情就是拿眼睛瞪自己的鼻子了。
当时日本官僚溜须拍马,已经到了一种狂热的程度。每村每户,若练出一个斗鸡眼来,就有人敲锣打鼓,上前祝贺。也不知道舆论是怎样传的,大家将这斗鸡眼神功,传为了治军秘宝。认为但凡练成斗鸡眼,就能拿起一把三八大盖,毙敌于万米之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了。为了练这斗鸡眼,农民不下田,工人不上班,女人不做饭,孩童不读书。其实日本冬季,农人原来下不了田。被国际制裁,缺乏矿物,工人上班也没用。日本人已经习惯吃生东西,女人不做饭也很正常。至于那刻苦练斗鸡眼的孩童,若还能正常读书,却是奇迹了。

又有人将斗鸡眼功,总结成了“裕仁天皇思想”,与日本国旗那小红日一道,印成宝书,日日传诵。近卫文磨竟然发明了“天皇一眼顶万眼”之类的语录。各种浮夸吹捧的花样纷纷出台,让不练的人多看两眼,也都要成斗鸡眼了。
这种损人的招数,却是尧明想到那俄罗斯的斯大林因为集权统治,堵塞言路,搞了一个乌克兰饥荒。这日本帝国也是同样的封建独裁统治,怎么也应该上行下效,闹一个天大的笑话出来,才算过瘾。
尧明为日本出此损招,却是因为中日战场上,日军伤亡惨重,日本富人贵族出生的军官,均想开小差,却苦于找不到借口。这后天练出的斗鸡眼,据说能提高视力。但若是先天的斗鸡眼,却是无论如何上不了战场的。尧明在请詹姆士.棒将斗鸡眼功夫传遍日本时,却又偷偷在日本官宦贵族中,传播如何借斗鸡眼,逃避服兵役。这样的消息,在上流社会传播得极其迅速。
果然,就在淞沪会战即将展开的时候,当即无数有后台背景的军人,纷纷将后天练出的斗鸡眼,说成是先天的,以此逃避战争。却又有无数平民百姓,练斗鸡眼真的走火入魔,走路都要摔跟斗的,反而被逼着送上了战场。日本官僚们自己的子侄避了兵役,却将这中间的弊端隐瞒得铁通一般,深怕天皇知晓。于是那天皇高坐皇宫之中,悠哉游哉时,偶尔练练斗鸡眼。却不知全日本国人民,已深受荼毒。
在原时空,日本最多时,能兴兵700万。若是700万斗鸡眼兵,却也并不可怕。多半会出现后排的士兵,将子弹打到了前排士兵的**里的场面。中国古代范蠡谋吴国,将煮熟了的稻米,送给吴国做种子,让吴国闹了三年饥荒。相比起来,尧明这“斗鸡眼”神功,算是相当仁慈的了。
大战序幕还未拉开,元旦却又快到了。为了让人民摆脱战争的忧患,凭空添点笑料,尧明想起了金庸的小说中,那胡闹的韦小宝让清军向俄**队打尿战的情形,当即心生一计。
尧明让空军用燃烧弹轰炸了上海日租界。那批燃烧弹,原来是为了在不得已时,轰炸日本本土用的。日军早就断水多日,为了救火,将剩余的水全用完了。这却难不到日军,他们只需要冒着我军的炮击,到黄浦江上去打水就行了。但尧明却在私下将消息传递给了爱闹事的大学生,让他们去黄浦江边撒尿,污染水源。
其实黄浦江之大,纵然全中国的人来撒尿,恐怕也不能将水源真的污染了。但人却是喜欢那种心理上的胜利。那些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搬迁出来的大学生们,正因为日寇入侵,心中憋了一口气,无处发泄。顿时互相邀约,来到长江边上。学生们热血沸腾,擅长组织,人数既多,还每人都提前喝饱了一肚子水。当时巍巍长江边上,万尿齐撒,极为壮观。还有爱热闹者通知了韩大嘴,冲上来吐沫横飞地解说了一番,再杂以各种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将1936年的最后一日,搞得极端活泼,效果直比原时空的春节联欢晚会。
那些学生们却不依不饶,不断喝水,不断撒尿,夜色降临后,还在长江边上,浩浩荡荡地点起了火把,要一直撒到过了元旦钟声。我军还将高音喇叭架在上海阵地上,将我方的各种元旦“庆祝”活动向困兽犹斗的日军转播。日军在凄风冷月、一片乡愁中,喝着怎么想,都觉得有股尿味的黄浦江水,迎来了1937年的第一日。
尧明约了宋依华,偷偷地混在学生中,享受这大战前最后一刻的宁静。当他看到那支撒尿队伍绵延数里的火把时,突然心中一动,大叫一声“哎哟”,生出了一个克敌的妙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