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时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柏林,在爱娃独居的那栋小别墅内,清晨的阳光,从窗外静静地洒落。爱娃今日起床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她迅速地梳妆好,在镜子中,仔细地检查了一番自己的容颜。然后兴冲冲地走到屋外,去打开房门。她的眼睛突然湿润了。
房外,堆满了玫瑰花。一切宛如梦中。那个她日思夜想的人,就站在门外,手里还拿着一个包扎得漂漂亮亮,打着如意同心结的小盒子。
爱娃在惊喜中,却大叫了一声,砰地把门关上,跌跌撞撞地跑回了室内,伏在床上大哭起来。
尧明傻呆呆地呆在屋外,手中拿着他特意地去选择的那个求婚戒指。他只见门口人影一闪,一个胖得出奇的女子出来看了自己一眼,就大叫一声,躲进房内去了。在那一瞬间,他几乎觉得自己来错了地方。
就在这时候,随着“叮铃铃”的一阵自行车响,一个快递员骑车过来,将一个大大的巧克力盒子放在门口。
“先生,你要订我们的巧克力吗?真的很好吃呢,保证你喜欢。这个别墅里的那位小姐,一开始只订了每天一小盒,现在每天要订好大的一盒哟!”,那位脸上带着雀斑的年轻的快递员兴冲冲地介绍道。
尧明突然明白了,刚才那真的是爱娃。大概是她每日等不到相爱的人,就每日订了一盒巧克力作为宽慰。于是她就成了一个大胖子。
尧明带着一种荒唐的感觉,谢绝了那个巧克力公司的快递员。当他越过那片鲜花,走到门口,再要去按门铃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爱娃等了很久很久,尧明都没有来再按门铃。她不知所措地站在梳妆镜前,看着自己整整宽了一大圈的身材,眼泪又忍不住哗哗地往下流。她习惯地要去拿巧克力,却又没有任何一片剩下。她又再也没有勇气,走到门外去……
也不知道在这种局促不安的煎熬中过了多长时间,门铃再次响了。她没有开门,却偷偷地挑开窗帘的一角,往外观看。
房外的鲜花又全部都消失干干净净,一切就好像在梦中。
她终于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门外空空荡荡的,鲜花不见了,那日思夜想的人不见了。门外只有一个大大的巧克力盒子,上面写道:“赠与爱娃小姐的特别礼物”。
她鼻子一酸,终于忍不住去打开那个巧克力盒子,拿那每天给自己一点慰藉的巧克力。却在这时候,一个人从巧克力盒子里钻出来,紧紧地拥抱住了她。
3天后,宋依华在南京,看到了关于阿道夫.尧婚礼的报道。她心中一阵酸痛,再也无法抑制,珠泪滚滚而下。
良久,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终于忍住心中的伤痛,打开报纸,想看看尧明的新娘,那个叫爱娃的女子,究竟有多么漂亮。
她手上端着的一个装水的杯子,跌倒在地板上,摔得粉碎。她简直难以想像,尧明的新娘是那样一个大胖子。在“胖子”爱娃的衬托下,尧明都显得丑陋了。那照片上的唯一亮点,就是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怪不得尧明说她有一颗美丽的心。”,宋依华高兴地说道,“她一定最适合尧明了。我为什么老是这样想不开呢,我真的应该为他祝福才是。”,在那一瞬间,她心中所有的伤痛,竟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人的心理,真的很奇妙。
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见到过爱娃在公众场合露面。后来有很多关于爱娃的传说。有的说她在爱情的滋润下,很快就恢复了体型。又有的说尧明整天替她买巧克力,故意让她吃成一个大胖子。至于尧明嘛,一定是像笑傲江湖中,桃谷六仙嘴里的令狐冲,“一见肥女,便魂飞天外。”
尧明回到德国后,德国修宪已然完成,人类平等的思想写入了宪法,尊重少数民族的思想也写入了宪法修正案。
宪法既定,德国必须尽快修改一系列歧视犹太人的具体法律。其中一个法律非常糟糕,内容是不允许犹太人聘请45岁以下的女佣。
据尧明(烽火)身边最忠实的律师朋友弗兰克的说法,这个提议还是烽火提出来的,与烽火的1/8犹太人身份有关。据说烽火的祖母是40多岁时,在犹太人家当女佣时怀孕,生下了烽火的父亲。当时在德国,谣传犹太人喜欢勾引女佣。在当时民风保守的情形下,这样的谣传对犹太人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可以想像,在当初制定这个法律的时候,纳粹党因此得到了多少人的支持。现在因为烽火把经济搞上去了,人民可以容忍他的1/8犹太人身份,但要废除这样的法律,势必引起强烈的民意反弹。
弗兰克为了劝说议员们更改这些法律细则,分外头疼。他甚至建议不让任何人雇佣45岁以下的女佣,以避免歧视犹太人。但工会又强烈反对,因为这会造成过多的失业。
尧明哑然失笑,就将在美国公司学习到的那一套“反性骚扰法”的要旨告诉了弗兰克。弗兰克如获至宝,对尧明在法律方面的“天才”深感佩服。
尧明通过弗兰克,就当初废除元首称号的判决,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上诉结果自然推翻了当初的判决。尧明又重新坐回了“元首”的宝座,那操心日常事务的总理还让赫斯继续当着。不过为了让那些民主国家放心,尧明还是建议在1938年恢复总统大选。罗斯福总统能在二战期间在美国搞一定程度的独裁,尧明相信自己的政治驾驭能力,依然能在民主的体制下,搞一定程度的独裁。
其实尧明对权力并不是那样感兴趣,但这个工具却必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直到原子弹造出来为止。那时候才能靠核武器的威胁,彻底改变国际政治的思路,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937年4月,由美国、大英帝国和法国出面调解,中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日本归还热河、察哈尔等中国领土,正式退还上海租界,从海南岛撤军。中国方面虽然不承认伪满洲国政权,却同意在伪满洲国边界达成的停火协议。中国方面也同意了与伪满洲国之间建立商业往来。国际上仅有少数国家承认伪满洲国的主权,但大多数国家均表示愿意与伪满洲国建立商业关系。
1937年5月,一名日本间谍在德国盗取了德国豹III坦克的最新研究资料。这种德国豹III坦克可以针对当时苏联最先进的BT型高速坦克。当然,这是海德里奇故意泄露给日本间谍的。在原时空,日本在南下进攻中国前,曾经试图北上进攻苏联,却在1939年因为坦克不敌苏联坦克,打了个大败仗。在原时空此战役后,日本的国策定为南下侵略中国和太平洋地区。

当然,该日本间谍还得知德国储备有能击穿该坦克的反坦克炮技术,却一直得不到该技术的详细内容。
于是在陆军武器技术上,日本人逐渐相信自己能胜过苏联,却不如德国。其实德国对坦克的使用,关键是靠无线电通讯技术,进行集团化的作战,而不仅靠单一坦克的技术指标。但这一点,当时无论日本还是苏联,都无法理解。
美国放弃对日本的制裁后,一向瞧不起贫穷的苏联的日本,尾巴又翘了起来。1937年7月,日军终于成功地仿制了豹III坦克。就在这时,冒充俄国人的詹姆士.棒在日本策划了一次幼稚的政变。这次政变很快就被镇压了,詹姆士.棒逃匿无踪。全日本国终于揭穿了“俄国间谍”玩的“斗鸡眼”运动的谎言,舆论大哗,民心浮动。
为了稳固民心,裕仁天皇只好指示陆军在伪满洲国边界上与苏联产生摩擦,转移国内矛盾。当然,日军也试探着与中国产生摩擦,却被刘伯承将军予以痛击。日军盗窃的豹III坦克不敌我军特地装备的猎豹型反坦克炮车。
1937年7月,在与原时空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类似的日子,日军与苏军产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日军提出了“三个月内夺取北满洲”的目标。正在国内搞大清洗的斯大林仓促应战。因为苏联红军各级指战员被斯大林大清洗,青黄不接,日军大胜,趁夏秋季节,挺进北满洲,后来一直打到了尼布楚条约所规定的大清朝和俄国的边界。
1937年10月,德国合并奥地利,南斯拉夫解体,斯洛文尼亚独立。意大利出兵干涉斯洛文尼亚独立,意图将斯洛文尼亚纳入意大利的势力圈。隆美尔在斯洛文尼亚设伏,大破意大利军队,俘获意大利军10万之众。尧明压住获胜的消息不发,墨索里尼为了保住颜面,不得不与德国签订盟约,在私下俯首称臣。从此,意大利成为德国的卫星国。
通过收服意大利,德国不仅获得了使用意大利地中海港口的权力,还获得了利比亚油田和铁矿开采权。当时利比亚的油田并没有开发出来,墨索里尼并不重视。尧明出重金从美国购买3000米以上油井的开采技术,开发利比亚油田。并由德国、意大利联合出兵保护。德国勘探家又在利比亚探到了大型铁矿。
1938年1月,粟裕在西班牙对失去意大利支持的佛朗哥政权进行全面反攻。佛朗哥退出西班牙,退回西班牙的非洲殖民地摩洛哥。佛朗哥宣布摩洛哥从西班牙独立。
德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与中东国家的合作。通过罗斯切尔徳家族,德国与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建立了石油交易。德国自1930年代起,就与伊拉克、伊朗等国家建立了军事合作协议。
为了进一步解除苏联对中东的威胁,德国与大英帝国合作,实施“分裂中亚以保证中东和平”的方案,在阿富汗地区扶植新势力。斯大林果然上当,于1938年3月派兵进攻阿富汗。德国与大英帝国资助阿富汗进行游击战争,并期望通过阿富汗战争的胜利,使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脱离苏联。
在大英帝国、法国的支持下,波兰借着其占领下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进行乌克兰、俄罗斯独立运动,向苏联发动进攻。波兰得到了类似于原时空慕尼黑会议的承诺,在对苏联作战胜利后,乌克兰、白俄罗斯将获得独立,而波兰将获得捷克和斯洛伐克作为补偿。
德国趁机提出解决波兰走廊问题。波兰走廊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凡尔赛合约》产生的。它将德国的土地划分为两块。波兰走廊的存在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上建设性的,这条走廊将使得波兰能连接地中海,有利于带动波兰的经济。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很负面的,是为了将德国的土地分为两片,“制约”德国的发展。
当初《凡尔赛协议》签订的时候,美国人对这种“制约”就很反感。美国人曾经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因为波兰走廊问题打起来。在原时空,美国人不幸言中了。
在波兰走廊上,还有一个原来属于德国领土,由国联代管,实际上是波兰在使用的海港城市——旦泽市。在原时空,希特勒要求收回旦泽市,并在波兰走道上建立一条连接德国的东普鲁西亚的陆地通道。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大英帝国和法国的同意,于是希特勒派人制造了波兰入侵德国电台的事件,悍然向波兰发动进攻。大英帝国、法国对德国宣战,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然,尧明是不愿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趁波兰发动对苏联进攻的机会,向波兰提出了彻底解决波兰走廊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向波兰“赎回”波兰走廊上的旦泽市,并帮助波兰在旦泽市旁,建立进入波罗的海的海港。其实波兰在获得波兰走廊后,早就可以在旦泽市旁另外建立海港,并归还旦泽市。
尧明也提出了在波兰走廊上,购买一条连接德国的东普鲁西亚的陆地通道。这条通道,并不妨碍波兰入海。在交通交叉的地方,德国愿意建立地下工程,将地面的大路让给波兰人。
波兰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国家,在1920年代与1930年代之间,就多次入侵邻国,掠夺土地,曾经先后与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苏联等产生土地纠纷。波兰还吞并了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进行了各种种族歧视性的统治,并压制其民族文化,进行文化同化。尽管尧明提出的方案非常有诚意,波兰仍然意图拒绝,想彻底吞并旦泽市。
尧明只好请法国总理布鲁姆出面。波兰的主要后台是法国,波兰又要集中精力对付苏联,就终于同意了尧明的方案。至此,在原时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终于被解除了。
世界上国土最大的加盟共和国苏联终于陷入了来自于欧洲的波兰、中亚的阿富汗、东亚的日本的三面夹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