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乱世佳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夫妇间的一段对白
2008年12月14日,是我正式受洗成为基督徒的日子。我想读者们大概都不是基督徒,所以最好别刻意提基督教的事情。只不过我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以及我的朋友,大量都与基督教有点关系。若文中顺其自然地提到了,请大家不要见怪。欢迎砸砖头。
今天与我一同受洗的,有一对已经离婚的夫妇。他们已经离婚的消息,暂时还是对同团契的其他基督徒保密的(团契是基督徒活动的一个基层团体,开个玩笑的话,可以想像成街道委员会)。在受洗时,有其他数对夫妇,是一同受洗,接受主耶稣的祝福的。只有这对已经离婚的夫妇是分开受洗的。其中那男方在排次序时,被排到了第13位,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他因此有点神情恍惚。
受洗后的团契活动中,女方匆匆离开赴约会去了。男方一人继续参加团契,照顾小孩。晚上,男方给女方打了一个电话,他问了女方一个奇怪的问题:“你一直喜欢影片《乱世佳人》中的那个郝思嘉(Scarlett-O‘Hara),我几年前给你买了一张DVD碟片,你看过了吗?”。
“看过了,我和我妈一起看过的,谢谢你的DVD。”女方说。她一直道听途说地知道了郝思嘉这样一个人物,并在实际生活中,效仿郝思嘉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是通过他离婚丈夫的这张DVD碟,她才真正地了解《乱世佳人》的情节的。
“看了后,有什么感受吗?”,男方问道。
“很好啊,那个郝思嘉很好啊。”,女方爽快地回答道。
“你知道片名的含义吗?”,男方郁闷地问道。
“不就是《乱世佳人》吗?”,女方觉得有点奇怪。
“不,是《Gone-with-the-wind》”,男方强调道。
“喔,你以前给我讲过了,是《飘》。”,女方说道。
“《飘》这个翻译,有点无根漂流的含义,还不很贴切。是《Gone-with-the-wind》,随风飘逝。还是看看影片的结局吧,对郝思嘉这样的女人来说,最终的结局是一切虚幻、荣耀和爱情都随风飘逝,都消失了。这本小说和这部影片实际上是批判性的。”男方认真地说道。
女方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顿时沉默了。她的婚姻的破裂,就是因为她崇尚郝思嘉,而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个像卫希礼(Ashley-Wilkies)这样的男子,外表上彬彬有礼、甜言美语,内心却脆弱虚伪。当然,现代的卫希礼,已经堕落得像本书中的吴松三郎一般龌龊不堪了。
《乱世佳人》的影片上,郝思嘉的结局是很痛苦的。女儿白美蓝死于非命,怀中的小孩流产,暗中爱了很长时间的卫希礼实际上是一个虚幻,随着卫希礼的妻子韩梅兰(Melanie-Hamilton-Wilkes)的离去而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而自己真心相爱,却又盲目不知的第三任丈夫白瑞德(Rhett-Bultler)终于决定离开自己了。《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是一部悲剧性的批判性的作品。
然而,不仅是我们的年代,也包括美国的无数年代,很多年轻、美丽而富有才华的女子,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的支配下,还是要不顾一切地追求做郝思嘉这样的角色,而将生命燃烧成一种美丽的辉煌,最后“随风飘逝”。
2.她不是郝思嘉
男方是我的知交,将整个对话告诉了我,并恨恨地说道:“为了我的小孩,我一直希望与她(前妻)复合。我深知在《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真爱是白瑞德。我一直想做生活中的白瑞德,留住她的心。只可恨她连《乱世佳人》都没有看懂,就模仿郝思嘉。”
“郝思嘉一直讨厌其貌不扬,粗鲁狂妄,甚至有点不修边幅的‘非绅士’的白瑞德。而一直爱那个表面光鲜,夸夸其谈,一脸绅士风度,其实是个扶不起来的草包的卫希礼。其实她的真爱就是白瑞德。”,他说道。
他又补充道:“我看我和她(前妻)之间已经完了。我想当白瑞德,就去炒股,结果这两年的股市,没有大赔特赔就算成功了。而她的哥哥在国内开公司赚了大钱,把眼界无形中提高了。我这个做现代白瑞德梦的家伙,怎么也没有办法与她这个现代郝思嘉复合了。”
我当时没有办法回答他。后来我去仔细地查阅了一下《Gone-with-the-wind》的小说,这才给他打电话。
“恭喜你,你的前妻并没有看懂《乱世佳人》,也没有能成功地效仿郝思嘉。”我首先说道。
在那位朋友目瞪口呆时,我解释到:“郝思嘉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在年轻时,她的武器是嫉妒。她有天使一般的美貌,却将这种美貌用于挑逗周围的男子,来引起卫希礼的嫉妒,试图让卫希礼娶她。但她的父亲却看得很清楚,知道他这个任性而美貌的女儿,若嫁给卫希礼,将是一件可怕的结合。”
“她的前两个丈夫都死去了。第一个丈夫参与的是一场捍卫南方‘奴隶主义’文明的南北战争,第二个丈夫参与的是一场与解放了的黑奴之间的战斗。郝思嘉可以豪无羞愧地认为她讨厌这样的战争。但她对于这两个丈夫的死,却抱着一种‘活该’的心态,完全出于其自私心。”
“她不愿意受道德约束,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她为人刻薄,无亲朋之义。她的木材厂是靠抢了其妹妹的婚姻得来的。为了交税,她愿意去做白瑞德的情妇。她的物欲很强,很快就在新婚时被白瑞德的金钱腐蚀了。但她却缺乏爱心,生了小孩后,她首先关心的是如何恢复自己的身材。”
我笑道:“这样的人,在真正的生活中出现时,只会遭受无比痛恨的。实际上,无论是《乱世佳人》的小说还是电影,都表现了社会舆论对郝思嘉的谴责。但在电影中演出来时,因为费雯丽成功的演技,郝思嘉却成了一个光耀四射的人物。你若读过我的小说《最大与最小》,就知道不能将电影人物硬套到生活中。电影上的007是很讨人喜欢的。生活中若出现了一个那种色狼,则一定会很招人讨厌,为周围的人带来无比的痛苦。”
“你的前妻根本没有能成功抄袭郝思嘉。否则你已经是那死去的第一个丈夫或第二个丈夫了。”我劝慰道。
那位朋友长叹一声,说道:“谢谢你。其实我的心已经死去了。这才借着受洗复活的。没想到牧师一听到我的故事,就想帮助我。说我和她的旧我都死去了,新我已经诞生,完全可以在新我的基础上,考虑重新复婚的可能。”
3.他不是白瑞德
我听说是牧师的带领,就非常认真地为他进行了分析。“恭喜你,股票没有赚大钱,所以你不是白瑞德!”,我说道。
我的朋友再次目瞪口呆。电影中的白瑞德,是所有男士们都想效仿的,有权有势有性格,有血有肉有爱的顶天立地的大男人。
“小说中的白瑞德也是一个充满罪孽的人。他代表了在一场血腥的战争中的投机和暴发。在南北战争的早期,他毫不在乎地邀请刚刚成为寡妇的郝思嘉共舞,并要求郝思嘉做他的情妇。他曾经在郝思嘉最困难的时候,两度拒绝帮助她。其中一次是郝思嘉逃回塔拉时,丢下了她和正要生育小孩的韩梅兰,去发战争财去了,还虚伪地声称是为了战争尽最后的义务。另外一次是郝思嘉没有办法交税,愿意做他的情妇,来换取金钱时。他看见郝思嘉手上因为劳作的老茧,就毫不在乎地拒绝了她。小说并没有描述当时白瑞德的心态,但我猜测他只是想看着郝思嘉彻底被击垮,然后再随心所欲地占有郝思嘉。”

“但郝思嘉没有被击垮。所以白瑞德只好娶了她。他娶她的理由很清楚,是在郝思嘉嫁给另外一个男人前,先把她搞到手。”
“娶了郝思嘉后,他就用金钱将郝思嘉彻底腐蚀了。在小说中,用了Spoil(惯坏)这样一个词,来形容白瑞德和郝思嘉之间的新婚。经过了那种生活方式的郝思嘉,已经永远无法离开白瑞德了。”
“白瑞德不懂得爱,尽管他口口声声说爱。尽管电影中的他,能够用一个深吻征服郝思嘉的心。但那不是真的爱。所以郝思嘉的心,才会不断地离去,飘到卫希礼身边。他在嫉妒时,用了最原始的征服的方式。但他在征服成功后,却带着女儿白美蓝飘然离去了。在他的心中,只有情绪(或者叫**Passion)、嫉妒和征服,没有真的爱。”
“所以他才读不懂郝思嘉爱的语言。会在刚刚征服了郝思嘉的心时,就飘然离去。也许对他来说,征服女人就是爱。至于被征服的女人,却立即变得毫无意义。”
“他诅咒已经怀孕的郝思嘉会流产。他的诅咒得逞了。更为可悲的是,被他宠坏了的爱女也死于非命。”
我说完了这样一通评论后,对我那位目瞪口呆的朋友说道:“白瑞德曾经对郝思嘉说过:你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但他的做法,却是加倍地宠他,让他变得更怀。他又对郝思嘉说:其实我们是一丘之貉。”
连作者自身都被迷惑了。所以作者赞同了白瑞德的观点:“我们是一丘之貉,所以我们的相爱是天经地义的。”
但白瑞德最后离开郝思嘉时,终于露出了其人性中,魔鬼的真面目。他对已经痛哭流涕,洗心革面地期望悔改,并表示真心爱他的郝思嘉说道:“I-dont-give-it-a-damn!”。用中国话说:“关我x事!”
马太福音中有一个章节。犹大(耶稣的第13个门徒)出卖其老师耶稣后,看到耶稣被定罪,终于良心不安。他想将出卖耶稣所得的30金币退还。但那些给了犹大金币,让犹大出卖耶稣的(犹太教)祭司长和长老,却对犹大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犹大就把钱丢下,自己出去自缢了。
这就是魔鬼的真面目,当诱惑人犯下罪孽后,只需要说一声:“你自取其咎,关我x事!”。
我的这位朋友,效仿白瑞德,在受洗时,排到的受洗次序正好是那不吉利的13。我的朋友听得呆了,终于傻呵呵地问道:“这么说我想学白瑞德,也是人性中的罪孽在作怪了?我得的那个13又如何解呢?”。
我说道:“我猜测这个13,是告诫你即使犹大也有被救赎的机会,是魔鬼将他杀死的。《圣经》中的犹大是吊死的。实际上,即便犹大出卖了耶稣,若他相信被定罪的耶稣是神而不是人的话,他还是有获救的机会的。”
我又笑道:“《Gone-with-the-wind》,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是二十世纪的杰作。它把人性强烈地展示出来,以最真实的,也是最美的方式展示出来了,却是充满了罪孽。”
4.郝思嘉真正爱的是谁
通过这样解说后,我的朋友放下了他的自大之心。他比他的前妻看得远一些,看到了《Gone-with-the-wind》的痛苦局面,却没有看到《Gone-with-the-wind》说描写的罪孽,以及伴随着这样的罪孽的悲剧,只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郝思嘉真可怜”,他叹息一声,说道:“她爱的卫希礼,是一个虚妄的幻境,她爱的白瑞德,是一个罪孽之徒,是代表著金钱、奸诈、放纵的罪,最终也必然是虚妄。那她真正爱的,应该是谁呢?”
这个问题很深,我当时没有答案。冥思了一夜,才终于明白了。
郝思嘉真正爱上的,是卫希礼背后的韩梅兰。她的爱一直都没有错,一直也都是真实的。这一点,就连作家自身,都没有看透。
郝思嘉对卫希礼的爱,是在卫希礼的妻子韩梅兰去世后,才突然变成一团空虚的。卫希礼自己说道:“韩梅兰带走了我的一切。”
实际上,卫希礼所表现的坚强、绅士、荣誉等等“骑士”品德,那种郝思嘉无比渴慕的品德,背后的支撑者,一直都是韩梅兰。
韩梅兰是《Gone-with-the-wind》中,唯一去世的主要人物。她是一个近乎神圣的女性。她的宽容近乎盲目,尽管她知道郝思嘉对卫希礼一直充满情愫,但她却一直当姐妹一样接待郝思嘉。
在南北战争的时候,韩梅兰却因为怀孕而变得特别软弱。卫希礼托付郝思嘉照顾韩梅兰。在战争的毁灭中,韩梅兰在艰难中诞生了新的生命。
当郝思嘉击毙了那个前来劫掠的北方士兵时,韩梅兰刚刚生完小孩,却拖着一把长剑出来相助,尽管她虚弱得已经无法拿起那把长剑。
在无数场合,韩梅兰显示出了她的高尚和宽容。她受人尊敬和爱戴。她能容纳所有的人,包括声名狼藉的妓女和白瑞德这样的外表光鲜的罪人。
在郝思嘉流产和白美蓝意外死亡的那些时间里,是韩梅兰挽救了濒临崩溃的白瑞德。
韩梅兰是在卫希礼背叛她后,在诞生新婴儿的时候去世的。她走了,却留下了新的生命。
在卫希礼从战场上回到家时,韩梅兰冲上去迎接他。当时郝思嘉也想冲上去迎接和拥抱卫希礼,却被家中的黑奴大妈使劲地拉住了。当时黑奴大妈说:“她是他的妻子,是吧?”
我永远记得那一刻,电影上由费雯丽演绎的郝思嘉的眼中的痛苦和失落。在这一刻,我对那种痛苦和失落理会得更深了。郝思嘉一直追求和爱的,不是卫希礼,而是卫希礼说代表的高尚、尊严、坚信、绅士等等美德。
而自私、任性、美丽的郝思嘉,永远不可能是卫希礼所代表的这些内容的合法承受者。而韩梅兰,这个充满了神性的女子,才是卫希礼的“合法妻子”。郝思嘉能渴望的,也就是做一做卫希礼的情妇。
郝思嘉对卫希礼的爱,是真的,是强烈的,是她的一颗追寻自身缺失的心,也是凡人寻求上帝的心。
但卫希礼却是假的,他身上显示出的高尚,来自于韩梅兰。而他自身则是虚伪而卑劣的,他承诺郝思嘉以爱,但他却无法付出。
很多人想写《Gone-with-the-wind》的续篇,却没有什么成功之作。其实不能理解韩梅兰会复合的人,是无法写好续篇的。郝思嘉一定还会继续寻求,寻求生活中真正的韩梅兰。
而我那位朋友,我祝福他在受洗后,让韩梅兰所代表的圣灵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成为生活中高尚的韩梅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