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必须写一片关于饶恕的文章。因为我的一个朋友,一个非常好、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已经被仇恨彻底地蒙蔽了心窍。在我多次劝说下,也不愿意从心底放弃一段恩怨。同时我还记得在国内认识的一个友人,被她的丈夫在生小孩的时候遗弃了。后来她因为“见多识广”,竟然“饶恕”了她的丈夫。然而她的“饶恕”,却是将自己也彻底地堕落成为了一个与她丈夫一样的“游戏人生”的人。“你坏,我比你更坏!”,终于达到了心理平衡。这位在婚姻关系中受害的朋友,还不断地以她这种人生态度来影响周围的人。已经堕落成为了一个将自己的人生悲剧,总结成为一种非常负面的观点,反过来进一步毒害他人的人。
1)饶恕——最困难的人生选择
上周在聚会的时候,有一个教友说了一句话,说儒家的一个“恕”字,是最难操练的。依照我个人的看法,《圣经》的条文中,恐怕最难操练的一条也是宽恕。
从直觉上看,很多人担心人性的罪孽太重,不能彻底更改。但《圣经》的经义却承认罪孽是人的本性。连耶稣的大弟子彼得,在耶稣遇难的关头,都有三次不认耶稣。
根据《圣经》的教义,耶稣来世上,就是为了代替世人流血洗罪。只需要相信神,神就会原谅人犯下的各种罪孽(sin)。这就是“因信称义”的含义。而基督徒也自称是“蒙恩的罪人”。
然而神却没有替世人宽恕他人,却很明确地要求世人“自己”宽恕他人的罪和过犯。《马太福音》18:21-35,饶恕七十个七次,就是这样讲的: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的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地,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件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这个比喻很容易理解。耶稣赦免了基督徒的所有的罪孽。基督徒在世上的行为,自然是仿效基督,也应当宽恕他的同伴。中国有句话,叫“将心比心”。若你期望上天的父——若你相信他存在的话,饶恕你的罪孽,那么作为公平的原则,难道你不期待你上天的父,饶恕你的兄弟的罪孽吗?
所以即便你不饶恕你的兄弟,上天的父也必然要饶恕他。而你的满腔仇恨,只能是白白地做小人了。你也许会愤怒地说,“见鬼去吧,我不相信你!”。撒旦一定会高兴地在一旁说道:“沙扬娜拉,地狱再见!”。
基督徒相信耶稣承诺过,在世上每一个过犯的人,在进天国前,都要受审判。不用担心公义得不到伸张。所以基督徒在对待“仇恨”时,态度很超然。有很多经文,教基督徒怎样对待敌人。其中很多人觉得最“荒谬”,但也最震撼人的,自然是“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马太福音》5:39)。
我个人更喜欢下面这条经文: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19-21)
对于非基督徒来说,要解释饶恕的意义和逻辑就很有点麻烦了。在具体解释前,我不得不谈一谈解经的方法。
2)解经的方法
今天蔡牧师讲道,说解经的方式,要注重理解上下文,找出神当时对世人说那番话的时候的真实含义。然而这种含义,不一定能运用到现在,或者必须以另外一种形式运用到现在。而且神学强调用《圣经》的经义作为前提解经。我想他说的,是主流的、正统的解经方式。我在上一段文字中,解说饶恕,就是用《圣经》的经义本身解释的。
为了方便无神论的读者了解《圣经》的智慧,找到相互的共同点,我却一直试图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去解析《圣经》。然而,另外一位牧师在今天的讲道中解释道:逻辑思维的方式并不能完全解释神学。因为人的逻辑思维是有限的,而神的思维则完全超越于人的思维范畴的内容,因为其中包含人所无法猜测的逻辑,以及神的力量的运用。《圣经》中出现的很多反逻辑的例子,在2000多年前,我想是很难理解的。现在我们积累了2000多年的经验,又有了更加完全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不断地用逻辑推理解释其中的一些片段内容,发现其深刻的社会科学性。
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用逻辑解经。一来自己是中国人,必须尊重中国现在无神论为主的现状。二来《圣经》的某些片段,若能被人用逻辑理解后,运用到社会科学中,其作用是相当巨大的。美国第二任总统,《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发明家兼政治家杰弗逊,就曾经将《圣经》中的各种与神迹有关的章节全部删除,编写了一部《杰弗逊圣经》。他本人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将上帝的原则运用到社会科学上,将造物主(上帝)赋予人类公平的权利——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写进了美国宪法。
当然,从神学的角度上来说,杰弗逊犯了很大的偏差性错误。他删除了与耶稣复活有关的章节,而现在我们知道,在天国复活并审判,是使神的公义得到完全的唯一途径——除此以外,别无他途。《圣经》中,十字架是人发明的最邪恶的工具,将耶稣钉上十字架,是人类最不公平的审判,因为耶稣完全没有犯任何罪孽。然而耶稣临死前,向上帝祷告,求上帝解脱他,却没有得到应允!根据《圣经》,耶稣的死是为了救赎世人。但从逻辑学上来讲,这就是上帝在明确地彰示,人类社会自身的逻辑和公义是多么残缺不全!
直到今日,依然一样,人类的逻辑既无法推翻神学(反神学家都失败了),也无法验证神学(一些用逻辑去解释《圣经》的神学家,所做的解释都不完全)。《圣经》的经文指出,人无法测试上帝。根据现代科学原则,一个长期内无法推翻的假设,就是真理。也就是说,“人无法测试上帝”是一条真理。
同时,上帝承诺了,在天国有完全的公义。当然,是按神的角度,去判定的公义。人由于自身的利益冲突,以及人生百年的短暂的限制,根本无法定义出完全的公义标准和可以执行的法则。杰弗逊暂时否认复活,以我个人的猜测,是神暂时应许的,是为了将公义的标准,更多地在人间体现。但完全的公义,必须由神在天国,由神的审判体现。

3)一个不能饶恕他人的“好人”
我不想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作分析,以免伤害了他人的声誉。我又要拿金庸先生开刀了。我分析的例子是在《笑傲江湖》中,被金庸先生颇为赞许的人物——岳夫人。通过对她的剖析,讲一讲“宽恕”对我们的人生的影响。
熟悉《笑傲江湖》的人知道,岳夫人在获悉爱女被林平之杀死,并面对丈夫变成了“人妖”的绝境时,对令狐冲说道:“冲儿,你以后对人,不可心地太好了!”。在说这句的时候,她已经用一把尖刀**了自己的心脏,鲜血和泪滴落到了令狐冲的背上。
一个让人敬佩的“好人”,却在爱女丧生、丈夫背叛时,否定了自己的一生。“冲儿,你以后对人,不可心地太好了!”,这句话,在那个场景描述下,直接地写进了读者的心中。作为一个读者,我不由得对人生充满了疑惑。
岳夫人走到这一步,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将她绊倒的。绊倒她的,是她自己的罪——骄傲,而不是她的优点——对他人的“好”,换句话说,对他人的关爱。她若少一分在别人面前强出头的骄傲之心,或许岳不群不会变得那么虚伪,或许她根本不会嫁给岳不群那样的伪君子。
所以岳夫人在临死前,对人生做了一个完全错误的判断,并将这个判断,传给了最敬爱她的令狐冲。而金庸先生又将这个判断传给了读者。
岳夫人在临死前,还犯了另外一个错误:“将来杀林平之为珊儿报仇,这件事,自然是你去办了。”。岳夫人对令狐冲很好,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真的是对待令狐冲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吗?《笑傲江湖》的读者仔细看看在岳灵珊和令狐冲的情爱纠缠中,岳夫人的处理心态就知道了,还是差了一点。
然而这种报仇的重托,却理所当然地交给了令狐冲。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这是理所当然的。读者们读到那段文字的时候,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林平之虽然学了辟邪剑法,但眼睛已经瞎了,令狐冲出面对付林平之,自然是手到擒来。读者们有一点胜者为王的心态,若令狐冲能稳稳地胜过林平之,为什么不去“伸张正义”,去“报仇”呢?
先不说当令狐冲在武功上稳稳地胜过林平之的时候,去“报仇”,似乎带有一点谋杀的味道。但岳夫人嘱咐令狐冲杀林平之的时候,并不知道林平之眼睛已经瞎了!林平之之阴险狡诈,绝不下于岳不群。若没有任盈盈在一旁,优柔寡断的令狐冲早就是岳不群的掌中之物。没有任盈盈相助,令狐冲纵然有高妙的剑法,却根本不是林平之和岳不群之流的对手。
而任盈盈是谁,除了对令狐冲的爱情以外,她实实在在地是一个邪教人物,阴险狡诈无一不全。我想岳夫人在临终托付令狐冲报仇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吧。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任盈盈这样一个金庸先生硬拼凑进去的人物——这种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小得可怜。岳夫人的一句“报仇”的托付,已经将令狐冲送进了地狱!
“报仇”,好一个理所当然的悲剧!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得报大仇,是因为与任盈盈的结合。在现实中,恐怕就只能像我提到的那位女友,让人生彻底堕落了吧。其实《笑傲江湖》中,已经很深刻地阐述了另外一个以报仇为人生目标的人物的悲剧下场——林平之。
中国武侠小说,往往是在好人获胜的时刻,潇洒地仰天长啸,撒下几点眼泪,丢下一句“冤冤相报何时了”,最终解脱好人和坏人之间的仇杀循环。武侠小说的特点,都是好人获胜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是坏人具有更大的能量,不断地吞噬好人。
所以神说让好人饶恕坏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起来,往往是让处于弱势的好人,饶恕那处于强势,不顾一切的坏人!神这样要求,其实是一颗保护好人的善心。而坏人嘛,神自有惩罚邪恶的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佛家的话,也基本符合《圣经》的经义,可以说是准确的。至于神怎样惩罚邪恶,又是一个大篇幅的内容。
4)饶恕的收益和艺术
翻了几本诠释《圣经》的书,都没有怎么提饶恕之道。有一本叫《饶恕的礼物(The-Gift-of-Forgiveness)》的书,解释了在《圣经》中,有很多章节都在讲饶恕。
现代科学发展了,对饶恕造成的心理效应有了很深入的研究。饶恕不仅是上帝给基督徒的一个礼物,若你能在生活中学会饶恕,你会得到很直接的报酬。
根据现代医学,一个忘却仇恨的人,多半会品尝血压降低、免疫系统增强、血液中的压力有关的荷尔蒙减少等好处。很多研究表明,背痛、肠胃问题、头痛等都可能消失。心理上,饶恕他人的人将减少愤怒、苦闷、怨恨、沮丧等负面情绪。
然而真正的好处,绝不只是生理和心理上的,而是你的人生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目标驱动人生》一书中,提到有很多人,其一生被愤怒和憎恨所驱动。这种人将人生的创伤紧紧地拥抱住,一遍一遍地在心中重播。这种人又分两类。一类经常怀恨在心,而另外一类是经常向他人发泄。
其实,愤恨对自己的伤害,往往比对敌人的伤害大得多。人类的良知远远没有你想像中那么强,当你在心中斤斤计较的时候,伤害过你的人,往往早就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大多数情形下,伤害了你的人,不能再进一步伤害你了,除非你将那种伤害一遍一遍地在心中重复,而不愿意去饶恕和忘却。现代生活中,由于受法律的限制,试图报复的人,往往是越报复,越“苦大仇深”。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对于普通人来说,饶恕是极端困难的。著名的作家兼神学家www.xiaoshuodaquan.com说:“在真的需要饶恕之前,每个人都说饶恕是个好主意。”。如果哪位朋友在生活中,真的遇到了什么事情堆积在心中,无可饶恕的话,去一去就近的教堂,请求神的帮助吧。顺便说一句,如果神帮助你完成了对一段难以克制的仇恨的饶恕,让你过上了新生活,算是神迹吗?
当然,饶恕和忘却也是有艺术的。有些基督徒在饶恕并忘却了一些恶人后,却同时放弃了对那些恶人的防范,给那些恶人留下了进一步伤害自己的可趁之机。而另外一些基督徒,却把“饶恕和忘记”,当成了不分善恶。
要永远记住,饶恕和忘记,甚至按《圣经》所教导的,爱你的敌人,为你的敌人祷告,都不等于信任那伤害过你的敌人。信任恶人的结果,往往是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结果。《圣经》的《箴言》中,累累地教导基督徒不要与恶人为伍。除非你的目的很清楚,也有那样的智慧、坚毅和能力,愿意像耶稣那样,冒风险去拯救恶人。
即使是为了拯救恶人,根据现代社会的“避嫌”原则,你也完全可以请其他基督徒做。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恶人,特别是反复无常地伤害过自己的恶人,最好远远地离开他们。
最后说明,我说的这些,都是道德范畴内的内容,不涉及对刑事犯罪的态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