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家庭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数信基督教的人,还有很多人只是简单地接触基督教后,就现生命开始出现改变,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有一位牧师讲道,曾经提到《圣经》就好像上帝造人后,为人写的一本维护手册。
有人说,上帝在哪儿,拿出来给我看一看?其实我们谦虚一点,就会现上帝在很认真地向我们揭示自己。上帝说人是?创造的,绝不是一句空话。上帝将我们不知道的隐秘一一告知我们,并告诉我们怎样改进我们的生命。若人自幼失去了父亲,并经历了许多苦难。突然有一天,他的父亲来告诉他,说你是我的儿子。请问他怎么靠什么确认这是自己的父亲?
比如他的父亲会告诉他,在他的脚板心上有一颗痔。这个秘密甚至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他拿起脚板一看,还真的有一颗痔,真真切切。我想这个人定然会痛哭流涕,说,是的,你是我的父亲。
《创世纪》第二章,当上帝宣称?创造天地后,突然将视角从整个宇宙拉近,拉近到了一个真真实实具体的人,我们的始祖亚当,就是让我们人看清楚自己脚板心上这颗痔。不信教的人很难相信亚当是一个真实人物,认为只是一个神话传说,是在讲故事。我们不妨先将这假设成上帝讲的一个故事吧。我们应当好好地体会一下,这个故事讲的,究竟是什么内容。
儿童版《圣经》伊甸园故事是最容易理解的,上帝让小男生不要偷吃苹果,小女生上了蛇的当,不听话偷吃了苹果,害得大家都被上帝关了禁闭,赶出了游乐园。总之,不可偷吃禁果,要老老实实听上帝的话。有趣的是,数千年来,无数代的人接受的《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大概都是这个版本。在经济不达,社会的稳定需要坚固的家庭稳定为基础的年代,“上帝不让偷吃禁果”,大概是帮助巩固社会道德的一个最有力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人们明白了许多道理,自然不会认为上帝向大家揭示的这些内容是什么“不可知的隐秘”。然而,我们若真的将这个故事的深刻内涵读懂了,我们或许会大吃一惊。
《创世纪》第二章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一切的工,安息了。
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公历中的星期计算法来自基督教。但更重要的,是上帝要我们知道休息,并在休息时,安心“养神”,要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恢复。)
亚当和夏娃
创造天地的来历,在耶和华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
野地里没有草木,田间的蔬菜还没有长起来。因为耶和华神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地;
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有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宝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结,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耶和华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里,使他修理看守。
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耶和华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里的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的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
那人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
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另她到那人跟前。
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创世纪》2:1-25)。
这段《圣经》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你一定被洗脑了。上帝拿块泥土捏一捏,吹口气就造出了人,连这你都相信!”。这位朋友性子比较急躁,知识又比较渊博。他先想到的,是我们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捏土造人的故事。在他看来,我真的是很愚昧,竟然将神话传说当了真。
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这段《圣经》,再和当时人们的文字习惯和对生命理解结合,就能明白这段“上帝造人”的经文,绝对不是简单的神话故事。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世纪》2:7)
有些现代解经家运用这段经文,强调上帝造人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用尘土造人,指的是造人的,这个阶段与科学的进化过程并不相冲突。但科学解释的,显然是进化过程,而不是人类的本源。在古时,人们经常用尘土形容自然的元素,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物质。人们也常用尘土形容人的以及的软弱。类似的用法在《圣经》中也出现多处。
自然,神将生气吹在人的鼻孔里,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指的是上帝赋予人灵(或精神)。这也是与《创世纪》6:3的经文相呼应的: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以到一百二十年。”
这段经文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强调虽然人的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但人的精神(属灵)是属于上帝的。所以上帝最看重的,自然也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地位、财富、名声、学识和上的各种能力,而是我们的性格、情操、品德、爱等属灵的内容。
有的人会说,宗教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还有的人干脆说得直接一点,是一种“精神鸦片”。在他们看来,信仰并不能带给人直接的物质好处,往往还需要信徒奉献金钱和时间。他们说的一部分是对的,有些宗教信仰,特别是一些让人虚无,或鼓励人到深山老林中“修炼”的宗教,对人生没有什么积极的改变意义,很有点类似于“精神寄托”。
然而基督教信仰,强调的是生命的改变。我们的(精神)疾病得到医治,生命得到了改变,而这种改变,本就是依托于上帝赐予的精神力量。若我们一定要以一种比较负面的心理,把这种改变人为地“定义”为精神寄托的话,我们实际上是在做一件危险的事情,那就是以人的负面的思维方式,堵死了上帝救助我们的路。这又好像一个自以为是,却不相信医生的病人,很难得到救治。
很多人难以相信上帝,是因为某些向上帝提要求的祷告不能得到满足。上帝是公义的,一般说来,直接祷告物质赏赐,多半不会得到应允,因为这立即意味着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不公平。当然,在特殊情形下,如帮助受难,或扩展神的国度,或帮助一些初信教的人渡过信仰难关等情形下,这种祷告会得到应许。
在很多情形下,上帝赐予的,是借我们的信心产生的精神力量。要相信精神的力量。学过F=a的人都知道,物体位置是相对静止的,物体位置的改变,这就是速度,也不需要力量(除去摩擦力等阻力因素),而速度的改变才需要力量。对于人的生命来说,物质世界自身状况及变化(比方说一个人继承的财富,以及这些财富随社会规律的自然变化)不需要我们主观意志的介入。学识技能一旦积累了,能帮助我们积累财富。但学识技能都有惯性,也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真正的精神力量,是推动我们积累更新学识技能的成分。
很多人信教后,生命都出现了本质的改变。上帝借这种改变来显示?的力量。我们绝不可把上帝想像成一个随意使用超自然力的,随心所欲的神。相反,上帝是公义的、严谨的、信实的,根据很多传道人对《圣经》的认真理解,上帝使用其能力,往往通过自然力、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进行。
《创世纪》第二章时,性子比较急、比较直爽的朋友,都会忍不住说:“分别善恶有什么不好呢?上帝为什么不让人分别善恶呢?”。有的朋友就从此放弃了来教会,真的是很可惜。这段经文的内容是:
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
只是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纪》2:16-17)
单独看这段经文,确实很容易引起误解。很多人无法理解上帝为什么不让人吃善恶树的果子。根据《旧约概论》的神学教授道格拉斯讲解,其实善恶树的翻译有问题,应该是“从善到恶的知识的树”,按照犹太文法,实际意思是所有知识的树。根据他的解释,一是人的求知欲实际上带有罪性;二是人拥有知识的时候,往往没有足够的道德约束,所以不可以随便吃知识树的果子。

至于“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解经家们有很多争论。因为后来亚当吃了这果子却没有死,所以有人认为这个时态是将来时,指的是“你吃后将来必定死”。(英文的翻译支持这一说法:for-h-yo-at-of-t-yo-ll-srly-d)
还有的解经家说这里指的是灵的死亡。他们用的是“以经解经”的方法。他们的解经依据是圣徒保罗的各段经文,其中有罪导致死亡的说法。在保罗的经文里,明显指的是灵的死亡。
道格拉斯教授的解释有一层更深的属灵含义。他的解释是:“吃了知识树的果子后,人立即陷入了死亡的权势中!”。这种解释,也是符合《圣经》经义的。因为在保罗的教会书信中,就反复强调了主耶稣的死和复活,帮助我们战胜了死亡的权势。
在自然界,动物有生有死。但动物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即便有能为将来打算的一些动物,如蚂蚁之类,也完全出乎于生存的本能。但人的聪明智慧,却使得人早早地了解到了死亡将结束生命。
于是人就立即陷入了对生命不满足的原罪中。人在一个软弱的躯体,有限的生命中,却又有因为拥有知识,有无限的和超越时空的“想像”能力。这是一种极端的矛盾,这也是所有人类哲学无法回答的矛盾。
著名诗人舒婷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诗句:“心很小很小,世界却很大很大。心很大很大,世界却很小很小。”
极端一点说,对生命的不满足,导致了少数人的无止境的贪婪和占有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呢?很多人也许会说:我对生死看得很开,我并没有活在死亡的权势之下。
真的是这样吗?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彼得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一个近亲繁殖的系统,最后的结果是“人人都处在自己不适合的位置上”。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进取的,这种导致人们不断迈进,一直到迈入一个自己不适合的位置。由于体系的僵化,或文化元素中的功利主义,这个人也就永远陷在那个他不能胜任的位置,无法动弹了。
死亡的权势就是在这样无声无息推进着我们生命的历程。我们若仔细观察,还不难现无数被死亡的权势推动的例子。极端地望子成龙的父母,是期望子女完成自己一生未能完成的所有心愿。这是不负责任的大甩包袱,将死亡的权势直接地抛给下一代。就连看起来十分美满的婚姻,都是处在死亡的权势中。很多婚姻一开始就错了。因为婚姻是“人生中最重大的事情”,在死亡的权势下,人们自然要追求婚姻的完美。但一位讲解《婚姻顾问》的神学教授说:“现代的婚姻观中,人们挑三拣四,先问的,是对方是否适合自己。”
很多挑三拣四后形成的美满的婚姻,看起来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双方似乎都很适合另外一方。实际上,最美满的婚姻,往往也是陷入了“彼得原则”的,因期望值过高而不能胜任的婚姻。人们考虑婚姻问题的出点本身就错了。那位神学教授说,人们忘了问一个与婚姻有关的真正的问题:“我是否能服务对方?”。《创世纪》的这一段经文中,上帝就直接地启示我们:““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在男女平等的现代,我们要真切地考虑的,是双方的相互帮助(服务)的能力。
从一个更广的角度看,一个不信神的社会,一个充满竞争的,无法同情失败和尊重急流勇退的社会,最终会成为一个人人都处于不能胜任的角色的、充满张力的社会。
在《创世纪》第二章最后,上帝为我们定义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这种看起来是现代社会产物的婚姻关系,实际上也是根据《圣经》的教义形成的。在《新约圣经》中,我们更能理解人类婚姻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这经文中的“夫妻合成一体”,不仅是上的结合,更是属灵上的结合。产生婚外情的夫妻在神的眼中自然是看着不好的。同床异梦的夫妻,也不是上帝愿意看到的结合。
有些现代的“女权运动”人士,对上帝在定义夫妻关系时,以男人为主大有异议,认为这样的定义导致了对女性不公正的地位。曾经接触过的一些学历较高的女士,就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在她们的眼中,“大男子主义”,是比什么都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自己真的没有什么资格回答。我的答案,来自于一些书籍和一些讲道的内容。
先,根据《新约圣经》中保罗的有关夫妻关系的经文,《圣经》强调的,显然是男人是女人的属灵领袖,而不是一种世俗权力的领袖。当然,女权运动毕竟是现代的事情,几千年来,社会现象都是男士的权力至上,人们因为社会现象而领会错了《圣经》的本意,是值得我们深深地检讨的。
什么样的领袖才算是“属灵领袖”呢。基督耶稣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属灵领袖要有最深最大的爱,要勇于为爱付出牺牲,要降尊为卑,成为奴仆的形象,要最大的服务最小的。我相信,若男士们都做到了这些内容,他的妻子也就不再会吹毛求疵地提什么“女权运动”的要求了。当然,若有女士还不满意的,欢迎砸砖头。或请这位女士自己当属灵领袖。
后,我们再回顾一下这段经文:
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耶和华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里的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的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
那人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
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
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创世纪》2:1-25)。
这段经文中,关于动物的部分经文,看起来只是在讲一个简单的故事的一部分,实际上却是在帮助我们理解造人与造动物的不同之处。造人的时候,上帝用泥土造了,并吹了一口气(这是属于上帝自身的一部分),造出了有灵的活人。提到动物时,却只说了用泥土造的。所以不管我们现代的人类学家怎样区分人和动物,上帝的区分很清楚:人有属于上帝的灵(精神)。
另外,在这里上帝让人先行驶了对动物的管理权,作为人管理地球的开始。根据考古,人类社会一开始的确是从事狩猎,后来才开始农耕的。这至少是一个非常尊重历史事实的“故事”。这样的历史事实,在摩西时代(农耕时代),大概已经失传了。却不知摩西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类知识。还是摩西胡说八道,瞎猫撞死耗子给撞着了。
我们知道,人都是从女性身体中生育出来的。所以人的直觉,自然是女性是生命的源泉。然而现代科学却现,从染色体和遗传的角度,男性对遗传负有的责任似乎更大一些。上帝的启示中,说女人是由男人的肋骨造的,以我个人的理解,也是为了达到一种人类心态上的平衡。从整本《圣经》的经义,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很看重。由于女性负有人类社会的垂直延续的重要任务(生儿育女),所以女性较容易产生偏爱自己的子女的倾向。根据C.(一位基督徒文学家)的解释,《圣经》的启示,为了达到对社会平衡的作用,自然会强调男性的属灵领袖位置,以缓和因为子女教育引起的社会冲突,也平衡母爱中“溺爱”的成分。《圣经》强调夫妻要离开父母生活,也是为了强调横向连接社会性,强于自私成分较重,容易形成思维僵化等各种弊端的“家长一言制”。
我这里解释的内容,只是这段内涵很深的经文的一小部分。希望通过对这段学习,能帮助大家了解到,《圣经》中的耶和华神,对人有一种深入透晰的了解。所以《圣经》中,说上帝创造了人,绝不是一句空话。
后给大家介绍一小段蔡牧师讲道的内容:
上帝没有用亚当的头骨造夏娃,使得她可以跳到他的头上。
上帝没有用亚当的脚骨造夏娃,使得他可以把她踩在脚下。
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所以她可以并立地站在他的身旁。
肋骨在他的手臂下,所以他要尽力保护她。
肋骨在他的心脏旁,所以他要用心来爱她。
lt;ahrfgt;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