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守信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老板,如果不能对自己下面的人守信用,不能够做到尊重自己身边的人,那么,对别的人也可能会是这样。
这样的事,仅仅做个十次八次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时间长了,别人对你就会另眼相看。我的朋友很多,公司内外都有,他们都乐意帮我出谋划策,帮我排忧解难,为什么呢?很简单:
我从不失信于他们。
感情投资的回报率,是难以估量的,我的公司由此而显得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增。"旅业部"有位服务员的亲戚在福建开了一家服装厂,三番五次来信催她去当管理人员,并许以高薪,但她说:"凭刘总对员工们的一片诚心,我就不愿意也不忍心跳槽。"
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保不准哪天就会从里面发现一个好点子、一个杰出的人才。
这些年来,我每天都要收到一些信,这些信来自全国各地,多的时候每天有10多封。
寄信的人多半是从报刊上知道我的。1994年初,《青年作家》杂志刚刚介绍了我,那段时间的信就特别多,每天多达五六十封。我感谢这些人的来信,同时我也真诚地看重这些来信。我们经常到处寻找朋友,真正看到愿意当朋友到身边来了,反而不当回事,那就的确很差劲了。
所以我对来信历来很重视,我给办公室的人订了个规定,凡来信都要答复,不能让写信的人感到寒心,就是对来信提出的要求或问题,不能满足或不能回答的,也要有个明确交待,将事情说明,不能给别人造成错觉,认为我刘延林当了老板,就忘了打工仔生涯,就摆起架子来了。
我收到的全部来信,都做了分类登记,好好地保存着。
实事求是地说,有的来信是把我估计得过高了一点,有的来信提出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分,还有不少的来信是希望来我这里打工……但的确也有一些来信很不错,我就从来信中结识了不少朋友。这些来信的水平确实不低,对我开拓眼界,启发思路很有益处。
也有一些来信开诚布公地说要和我探讨企业经营和管理,这些信又从另一个侧面给了我启迪,迫使我静静地深思。
我曾经收到过一个公安干警的来信,据他自己在信中介绍,他是在一个派出所工作的二级警司,但我看得出,他除了当警察,还对经济工作有着较多的思考。他在来信中说:
"我是在《青年作家》杂志上见到你的,那篇《从打工仔到大老板》介绍了你怎样从身无分文的打工仔成长为著名的川籍企业家的过程,读过此文后我相当感动,我赞同文章所说,你是众多打工仔的骄傲,我还要说你是四川人民的骄傲,是你树立了蜀人在粤的光辉形象,而且在成名成家之后没有忘记生你养你的、但确是贫穷的家乡,捐资家乡办学,精神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啊!正因为你是这样的人,我才觉得值得给你写信。
"我想向你请教办企业与管理企业的问题,这就是一位陌生的朋友为什么要给你写信的主要着眼点,如果我们的家乡,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家乡企业发展了,就业机会多了,我们的兄弟姐妹会背井离乡去外出输出劳务吗?你是有体会的,个中充满着辛酸、苦涩,甚至无奈,他们唱的歌是血泪的控诉。

"蜀地除了'盆地意识'就没有其他吗?蜀地难道根深蒂固不可改变吗?人才在哪里?像你这样有魄力的人才在哪里……这些都是不解之谜。困扰蜀中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哪些呢?你最有发言权。如不嫌弃我这个陌生的朋友,请在百忙之中回信答疑,以便帮助我自修企业管理课程。可以吗?"
他提的问题太大,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经营管理的范畴了。我这人,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成功的打工仔",我没有能力来回答他的每一个问题。但我为他的思考所感动。的确,假如我们四川的企业发展壮大起来,我们的兄弟姐妹们还用得着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受欺侮,去接受别人的轻视吗!
我写这本书时,这位自修企业管理的"二级警司"还没有毕业,后来我们没有保持通信,在此祝愿他为家乡四川的发展大展宏图,贡献自己的才干。
我收到的许多来信中,还有一个在国家事业单位中负责企业管理的人,也许有人看了他的来信会把他划为"不得志"的那类人。我不,我觉得他提出的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至于所提的事情是否真实,我想,我们不必在乎,也不需要搞调查,因为轮不到我们来管这件事。我们只是需要从经营的角度出发,在乎一下信中提到的那种现象的本身。
他的信摘抄如下:
我冒昧给你来信,很感突然吧!
你的事迹在家乡的报刊上刊出后,引起不小的震动。从一个贩猪娃成长为一位拥有亿万资产的老板,确实令人惊诧。我特别由衷地敬佩,感觉出你非同一般,真有点邪!也就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能结识你这样的朋友,不知是否赏脸。
贩猪娃怎么能当上大老板?可能谁都要这样问。可是你用成功的事实说明了这一切,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你敢拼的闯劲,也看到了你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在地区水利电力局工作,文化程度高中,年龄25岁,1985年参加工作,在水电工程公司当过钢筋工、仓库保管员、测绘工、工地管理员,1989年调地区水电局。1992年,局里为适应改革开放步伐,抽派我和企管科一位副科长组建"实业开发公司",招兵买马,正式挂牌营业。公司主营输配电设备、电工器材,还兼营其他。公司从开始到如今起色都不大,没有取得好效益。究其原因,我与那位下海的副科长在经营思想上存在很大差异。试问,一个不懂经营思想、经营策略,没有一定的目标,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的人能领导一个公司的发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商场就是战场,用机关那种作风办事,只能砸锅。这就是我与他之间的根本分歧。加上内地思想比较守旧,许多人吃"安胎",没有进取心,办事拖拉,领导不力……我们单位这种思想已占上风。我曾经提出承包经营这家公司3年,以我的房产做抵押,合同都拟好了,局领导也看了,研究后不了了之。后来问其原因,有人提意见,怕我把钱弄飞了。我真搞不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