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爱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对人才的喜爱方法,与一般人不同,我一方面求才若渴,但另一方面我也相当开明,绝不把人卡起来。在我的公司里,谁要要求离开,我绝不刁难,不仅很爽快地答应,还尽可能地给以帮助。
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本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才干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最满足的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体现了自身的特殊价值。除了这一点,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让人心满意足。包括一些老干部不愿意离休,不少人理解为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力,我却不这么认为,作为国家机器中的一员,又不是封建君主,能够有多大的权力呢?一般说来是有多大的用权之处,就有多大的受限制的面,胡作非为实际上是自掘坟墓。所以,我理解不愿意退下去的干部基本上是不愿意放弃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有的地方主动给退到二线的老干部安排新的工作,那些老同志不是就很乐意地换了地方吗!这个例子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了。
理解到展现自身价值是人的本性之一后,对于那些想跳槽的人,就能正确看待了。假如还觉得憋气,想找找原因,那就最好在自己身上找。那就是说,自己给对方提供的用武之地还不能满足他的才华展示,或者说是还不利于他发挥特长。与其双方窝窝囊囊地憋在一起,不如给双方都腾出一个宽松的环境。
至于有人是想换一个钱更多的地方,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出来打工,不是为了挣钱,难道是为了找地方尽义务?真要那样,又何必离乡背井呢!我自己就是出来当打工仔挣钱的嘛。
明白对方是为了挣钱,也应该帮他。天底下的钱是谁也挣不完的。一个国家都挣不完,何况是个人。我们不是说"君子好**之美"吗?有钱大家赚,发财大家发,那该多好!社会秩序还会安定许多呢。我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四川出去打工的人都像我一样发财,或者超过我。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我就完全放弃主动,别人只要到我的企业来了,去与不去都完全由别人了。不是,肯定不是。对于不称职或不出力的,我是绝不姑息。我甚至认为国营企业许多事不好办,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姑息。我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对企业的人员和管理程序,包括公司结构进行一下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有流动才会不断有新的活力。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谈管理时已经谈到了,这里就不再多说。
总之,商场就是战场,企业要在商战中生存发展,靠的就是实力。这个实力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实力,资金雄厚,这是有形的,就像人们常说的"硬件";另一个就是企业素质,也就是人才和管理,这虽然是"软件",摸不着,拿不起来,但它的重要性与"硬件"完全不相上下。
"爱才"没有统一的标准。我的方法是真诚地关心和讲信用。
也可以说就是前面讲到的尊重。
关心和爱护员工,不仅是我团结人才的法宝,也是我的公司制胜的法宝,虽然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我仍然担心有不少人没有做好。

这倒不是说我就做得有多好,不过,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是随时留意到这个问题的。
把人才请到公司里了,不等于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了,请到身边来如果不尊重,比不请到身边来更糟糕。
要调动能干人的积极性,首要的一点是尊重能人。当然尊重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一个老板在各个方面来具体体现。有一次我在老家四川办事,听人说起四川有一个大老板,因为职工将拍广告剩下的几张胶卷,用来拍了职工们自己的照片,那位拥有亿万资产的大老板为此大怒,不仅骂了人,还要财务上扣职工的工资。我对这件事十分想不通,这样做就是严格管理了吗?我看不见得。我有很多次为拍几张照片就买一个胶卷,每次都是剩下三十来张,我就希望职工拍完。要说节约,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节约。虽然接下来冲洗照片要多花钱,但职工们高兴了呀!只要职工们高兴了,这钱就花得值得。我们不是经常花钱招待公司以外的人吗,花钱让外人高兴都可以,为什么不能花钱让自己公司的职工高兴高兴呢!
这里反映出来的不是几个钱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很明显的"劳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一个老板的眼光与思维水平。
我还是那句话,增强了与员工们的情感,比什么样的管理条例都更管用。
我不是胡吹,您任何时候都可以来我公司看,我是相当看重对待公司员工,尤其是对待有本事的人才的。我的好几个高级职员就是住在我的别墅里,与我同吃同住,一同享受我的空调,享受我的游泳池,享受我的豪华住房以及别墅的一切娱乐设施。我觉得能够与他们和谐地长期在一起,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对于职工们的福利,我从来不愿含糊,除按常规包吃包住,每年还有旅游假,由公司负担他们的来回旅差费用。我敢说,其他的不谈,仅这一条,就是许多私营公司所没有的。
对自己的职工不能"抠","抠"小钱必然影响大事。
1994年9月,我刚刚招聘的一个"旅业部"经理,上班还不到一个月,便接到电报,说他爷爷病重,要他速归。他很为难。我知道后,马上批准他回家看望爷爷,并告诉他,假期中的工资照领,经理职务给他留着,还拿出500元钱,要他给爷爷买补品。以后是怎么回事,就不用我多说了,您读到这儿一定能够猜到的。
用各种大大小小的实际行动,来显示自己真诚的尊重,消除他们心目中的那种"老板"或"雇员"的心态。
这是个很细致的,也是很复杂的事。我只举这么一个例子。
我从不随便对自己下面的人失约。
不管别的老板是怎么看待这种事,我自己是很认真的,我觉得这样的事应该提到较高的高度来看,不管他是下面的一个什么人。
我只要约了人谈事情,不管是大事小事,还是不太重要的事,我都从不随便爽约,实在有意外的事不能分身,我也一定打电话说明,如果电话打不通,我就会专门请一个人赶去解释清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