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这才叫害死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邓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地区,南边同湖北省襄樊地区接壤,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兵家争战的地方,有许多三国时代的遗迹和故事,诸葛亮就曾经隐居在南阳卧龙岗,"三顾茅庐"之类的故事,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家喻户晓。
我第二次到达邓县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找到活干,我和徒弟两张嘴等着饭吃。头年我跟着姨父来还不觉得什么,这次到来以后,我才感到事情不简单。我们走村串户,到处去揽活。不知是我们这一对反常的师徒组合令人难以信任,还是生活在捉弄我,人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们,在盘问我们一通后,不是摇摇头,便是干脆说:不需要!我们挨家挨户去请求别人雇佣,要点吃的。我一下子感到了,一个人连出卖劳动力也困难啊!说不清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好话,仍然没找到活干,几天下来,带的盘缠早已用尽了,走在路上我们终于好像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还得照顾我的大同伴──徒弟,谁叫我当师父呢?这才叫害死人啊!
正在这生死攸关的节骨眼儿上,我们来到一家急等着点火的瓦窑,那里正需要烧窑的人。
东家瞪着两眼,盯住我们看了好一阵,仿佛在透视我们,末了他问道:"你会烧窑?"
"会,当然会!"我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你别看我的年纪不大,个子不高,干烧窑可不止一年了,你去×村打听打听,去年给他们烧的窑咋样?哪一窑没烧好!"为了肚子不再饿,我只有向别人推销自己了。在生平第一次向别人推销中,我领悟到了推销就是让别人接受你,就像推销产品,用户愿意买一样!
头年,我确实在烧瓦,瓦是烧得不错,但我是当下手,跟着姨父干。好在我这人脑袋不是很笨,凡是干过的事都能抓到要领,学哪样都比较快,就像后来我到了广东在机砖厂干活,虽然没有学过机械,但不论拖拉机、推土机、挖掘机,还是大卡车、小汽车,样样都一摆弄就会开了,对烧瓦窑我不是一窍不通,但是提了"虚劲"。
东家雇佣了我们。吃第一顿饭时,我们不知吃了多少,反正把东家端出来的馒头、稀饭和菜,吃得精光,也顾不得人家瞪着大眼看我们那副饿痨相了。有一位叫马斯洛的外国人说过:"人类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是生存需求,首先要求的是食物。"这话一点儿也不错,我是有切身的深刻体会的。东家的这一顿饭,是我们离开家以后,吃的第一顿最舒心的饱饭。
东家是一位喜欢说古论今的人,白天我们在瓦窑上干活,晚上我们便成为他的听众,他讲的三国故事,后来我才知道几乎是一整部《三国演义》。他讲的故事中,周瑜、陆逊等少年才俊,给我的印象很深,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大概这位东家也是出于器重年少有为的人,才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雇佣了我吧!《三国演义》这本书引起我的兴趣,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每一个三国故事,好像都是一个计谋。怪不得日本人做生意那么精啊,听说日本人把《三国演义》这部书,奉为谋略的经典,是从商者们必读的书。
瓦窑点火了。
尽管我使尽了浑身解数,但这一窑瓦最终能烧成什么样子,我确实没有把握,我琢磨:烧好了不说,要是烧坏了……想到这儿我打了个冷战,因此,瓦窑一点火,我心里便七上八下的,时间过去一天我就紧张一分,最难熬的还是,我心里紧张表面上要装作没事的样子,不能把心里的不安露出来,甚至还不能依靠我那位大徒弟,他整天没事儿似的,一直蒙在鼓里。或许他以为是在"大树底下乘凉"吧,可是我很明白,我还是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苗苗。

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苦苦思索对策。瓦窑点火3天之后,我终于想到了应变的办法:我对东家说,家中急等着钱用,求他先借支给我20元钱寄回家。
拿到钱的当天晚上,我们师徒两人便"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辞而别了。我并不是成心想坑东家,而是没有别的办法,不得已啊。这事儿过去了这么多年,直到今天我仍然于心不安,很是对不起东家,但愿我烧的那一窑瓦没有烧坏!我想出逃走的办法,是受到头天东家讲三国故事的启发,他讲的是刘备逃席,就是"刘皇叔跃马过檀溪",说的是刘备困在襄阳刘表手下时,蔡瑁设计杀刘备,请刘备去主席,刘备在宴席进行中只身逃跑的事儿,刘备骑的是一匹被相马人说成"妨主"的"的卢"马,恰恰是这匹"的卢"马,在关键时刻救了刘备的命。有趣的是,刘备还有一点进步思想,不相信"的卢"马"妨主"的说法,要不是这匹马,刘备被杀了,恐怕就不会有三国这段历史了。后来回忆我那次逃走,真有些鬼使神差的,莫不是在同一带地方逃命的先人刘备,帮了我这个同姓的后生一把吧!我们家已找不到族谱了,否则我现在真要查一查,我们家两三千年前是不是和刘备同宗共祠?这在现今是件时髦的事儿!
这次逃走,成为我生活中的一次转机。
我们师徒两人逃出来后,不敢坐车乘船,怕东家追来,只有步行走小路,还提心吊胆的,好不容易走到了湖北襄樊。在城市里我们知道找不到活干,只有到农村。于是又扒了一段火车,走了一段路,一问已经到了湖北省的枣阳县境,钱又用光了,我们又一次挨着饿,像在邓县那样走村串户去找活干,也像在邓县那样,找活干不容易,空着肚皮走在路上越走越饿,眼睛发花,走路打闪,几次都差点儿倒在地上……又在饿得受不了时,一家善良的农民留下了我们,这家人的老奶奶和大爷、大娘,把我们当亲人似的,见我小小年纪跑这么远来谋生,绝对是出于同情才收留了我们。我甚至想,是不是主人也有过我这种少小年龄外出谋生的经历呢!
但是,同情终归是同情,重要的是要有经济做基础。那是一户并不富裕的人家,最终表示只有留下劳力强的徒弟干活,显然对我是爱莫能助了。我年龄不大,但对这一点还是懂得的。无论如何,我也要深深感谢这一户善良的农民,他们暂时收留了我,我才没有成为异乡饿鬼,特别是给了徒弟的生路,余下我一个人,总要好办得多。
我常对人说,我这人命大,饿不死,在紧要的关头都会有人帮助渡过难关。我压根儿不相信命运、风水之类的事儿,实在是天底下还是好人多。要不是经过了这么多危难,又能得救,也不会有今天的我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