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机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已是1981年。
1981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中国将要发生大变革,已见端倪。
一场大变革,必然是一次最好的机遇。我不相信命运,但我相信机遇,它对一个人取得成功太重要了。一个人,不论你有多大本事,一旦错过了机遇,就难以成功。人的一生就那么几十年嘛,机遇并不多,一个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正在于你能不能抓住机遇!
有关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继续告诉您。
1-5
下象棋有句行话:"走一步,看几步。"
可惜我当年对这句话缺乏理解和联想。
莽撞行事,很少有不吃亏的,举棋不定,同样吃亏。
大变革给我带来的,当然首先是机遇!
我当时的年龄虽小,但已经几次出过远门打工,有了在外省闯荡三四年的历史,在乡邻们眼里,是见过世面的人,正像我们家乡人爱说的一句话:"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
我回到家后,不少人就来找我打听外面的事情,有的人还同我商量咋个干,其中有一位是我的姑父,他是生产队长,早已学过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红头文件,他这种中国最基层的官儿,对神圣的红头文件绝对是照办的,他早就想做生意,正愁找不到人商量,我回家正合适。我把在沿海的所见所闻讲给他听,听得他眉飞色舞,巴不得明天就干起来。我们当下相约,各人筹集1000元钱,再找农村信用社贷点款,一起去做生意。结果我们各人都找到了1000多元。
在1981年的四川省偏僻农村,1000多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简直好像放都不好找地方放了。
我们用这笔钱,各买了一辆重庆生产的"嘉陵-50型"摩托车,贩猪仔、猪肉,上南充、下重庆,跑开了单帮。
我也是胆子大、敢干。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次真有些莽撞,我一点也不懂得做生意,就拿这么大一笔钱干开了,像我这样的冒险分子,在我们那一带,还找不出第二个呢!
跑单帮长途贩运,是用汗水赚点儿地区差价,要是在商品意识觉醒较早的地方,根本算不得什么,可是在偏僻的内地农村,就不同了!因为,在那里绝大多数人,以在田里地里背太阳过山为本分事儿,见你骑在"洋马儿"上**冒着烟到处跑,不议论纷纷才怪呢!农村中曾经经历过"割资本主义尾巴","尾巴"都要割,何况是跑单帮做生意,那是等于"资本主义"的。人们说起"资本主义",就像说到瘟疫那样可怕。
我这人大概生来就是这样,胆大、敢干、不安分,想到干的事儿,认准了值得干的事儿,就非干不可,牛也拉不回头。我还总爱想点儿新东西,不知道好还是不好?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只是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是从经历和挫折中,吃了苦头,吸取了教训,考虑问题周全些,想得仔细些罢了。
我的胆大、敢干和爱想新点子,使我取得了成功,也使我吃了不少苦头。就说小时候吧,读书除了课本,总爱搞点儿别的玩意儿,看小人书呀,下象棋呀……我不光是有兴趣,还很入迷。如下象棋,开始老输,别人不愿跟我下,就硬是缠着别人,老想赢别人。我一个小娃儿,净找大人下棋,除了自己琢磨,还不断问大人:"啷个才能赢棋?"大人告诉我:"下象棋不简单,走一步要看几步,走一步看一步是不行的。"我听了就老去想,怎么样走一步能看几步?为这类事儿,没有少挨父亲的骂和打,他是非常传统的人,他拿钱是供我读书的,下象棋被他认为是不务正业!其实,下象棋很能锻炼人的思维和毅力,到现在这么忙,我还是爱下象棋,茶余饭后常常同公司的员工搏杀几盘。下棋本该是放松、休息,但我一摸到棋子儿,就感到是一种对抗和拼搏,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越输我越有劲儿,总想要赢回来,要是我连赢几盘棋,反而感觉索然无味,没有了兴头。人说"下棋找高手",这话很对,我就是受这话的影响,连生意场上我都愿意同高手打交道,我总希望战胜对手,特别是比我高明的对手,弄不过对方也可以学到东西。

我跑单帮做生意的时候,农村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正为能在土地上用勤劳夺取好收成高兴不已,我却跳出了土地做生意,所以对我有各种看法,其中也免不了有人是出于"红眼病"的嫉妒。说实在话,那个年代的四川山区农村,自己有一辆摩托车,是够惹人注意和羡慕的。
近几年我几次回乡,坐的都是世界名牌轿车"奔驰",但一到广安境内,我就会想起当年驾着那低档摩托车,在路上颠簸的情景。因为那种"嘉陵-50型"摩托车,好多人拿去贩猪跑单帮,人们给取了个"猪儿摩托"的外号,这个外号当然是贬义的,表示了传统的农民对小贩的某种蔑视。但在我心中,骑着"猪儿摩托",比现在坐舒适的高级轿车还风光哩!由于我是最早的一批脱离土地、敢往外边跑的人,在一些人眼里我属不务正业;在另一些人眼里我可是如勇士一般。不说别的,就是我老婆,我也是在那时赢得了她的芳心的。
要超越和改变过去,就得要敢于捕捉机遇。
10多年以后,我结识了一位奥地利朋友,他叫鲁道夫·巴利希,我们第一次交谈,他就说我勇敢,我当时一听都有一点奇怪,原来他是把我同国营企业的老板比较而言的,他认为国营老板用的是国家的资金,没有什么风险;我是自己的资金,风险很大,没有胆量不勇敢是不行的。举棋不定、畏首畏尾,做不成生意,赚不到钱,所以要勇敢才行。我并不在乎巴利希先生给我的评价,但我同意他的分析和看法,这位在德国搞了半辈子经营管理,本人又是啤酒专家的欧洲人,不愧是同中国打交道多年的"中国通",我觉得他说到了我们国家国营企业的要害。
企业,在我们的辞书上,是这样下的定义:"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好像关键是在"独立核算经济单位"几个字,不知是过于简单还是啥原因,我总觉得欠缺点什么,到底缺点啥,我还没想透,说不好。但是,国外的企业给了我很大启发。
1993年秋天,我作为广东省私营企业的青年企业家,在美国考察了一个月。我学到的英语单词不多,可是对英语中的企业(Enterise)这个词,印象特别深,记得牢,它同"冒险心"、"进取精神"和"大胆或困难的计划"是同一个词儿。我喜欢这个词,它比汉语下的定义要好,我办企业的切身体会,就是要冒险、要进取、要大胆、要面对许许多多困难。尤其是冒险,恐怕正是我们国家的国营企业没有搞活的重要原因。国营老板,手头掌握的是国家的钱,亏了不必他掏腰包,但赚了他也得不了多少。所以,国营老板愿意冒险和真正能冒险的很少。据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曾经对中国一个国营大企业的厂长、经理代表团说:"你们虽然都是员工上万,资产过亿的厂长、经理,但算不上是真正的企业家。"这话有点美国式的直率,不管是不是确切,我觉得讲得有道理。对照自己走过的路,从办机砖厂起,每前进一步,都没有不冒险的,我也曾面临破产的危险,我也有再次回去当打工仔的思想准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