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历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断头广场位于拉塞儿大街的一头,是王城最早的中央广场。后来随着城池的不断扩大和中心的偏移,它的地位日渐低落,最后只剩下断头台还设在此处,改名为断头广场。广场边还有一座同样年久的高塔,是最早的领主住宅的一部分,住宅的其他部分后来改建成了监狱,而高塔顶层的内部装潢颇为华丽精致,正是后来历代克摩皇帝观看重要犯人被处决的地方。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里也是克摩的末代皇帝艾里克的最后被囚禁的地方。他在这个房间里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大臣、朋友、亲属在广场上一一掉下脑袋。也在这里等待着自己被压上断头台的末日。即使坚强冷酷如他,也不能不感到颤抖吧。
事实上,他也是在这里被毒杀的。
叛军入城的第五日,纳尔皇子——新政府的代理执政官被刺杀在拉塞儿街上,新政府指责是叛军所为,并声称刺杀这么一位始终站在反对帝制反对**最前沿,倡议民主同情百姓积极改革的精神领袖是一种反人民的最大恶行,是清洗、复仇、践踏和平的信号,叛军已经变成克摩新的毒瘤,他们将实行的是军政**和恐怖主义。他们号召所有有良知的人们起来反抗新的暴行,并且得到了外省领主们的同情和支援。
——王城再次得到血的洗礼,只是这次流的是叛军的血。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艾里克皇帝被毒死在高塔房间里。史学家们对于究竟是谁派人送毒药进了房间各执一词,是怕旁生枝节的新政府,还是无路可退满腔仇恨的叛军?但是有一点是确实的,看守皇帝的人都发现艾里克皇帝在死前的一两天突然神志崩溃,不复一贯的镇静高傲,当毒药送到的时候,他颤抖着双手一把抓过药瓶,几乎是激动而贪婪地喝下了它。
对于这个细节,在以后的多部历史著作里都有详细的描述,只是解释各不相同。
——“历史,除了时间、地点和人名,什么都是假的。”有人曾这么说。
伐儒司,这位从未进入过上流社会、同情穷人的平民学者,在他著名的克摩史传《帝国覆灭》中把所有的穷人和叛军都想象成受苦受难的被害者,同样,把所有的皇室和贵族都想象成懦弱胆小恶毒冷酷无所事事的吸血鬼。他把纳尔皇子描写成醉心权利趁乱夺取皇位的伪善者,他欺骗所有人把自己装扮成理想主义的救世主,但是最后被自己的同伙暗杀。而艾里克皇帝——他的父亲的死也是他事先安排的结果。而皇帝死前的崩溃更佐证了他对贵族的印象,怯懦的纸老虎般的贵族们当然会在死亡的阴影下颤抖求饶,毫无形象,丑态毕露,因为他们贪生怕死,贪图享乐,没有坚定的灵魂和意志。

如此符号化的描述倒也颇符合一些政权的口味,使得这本书流传相当广。
不过,关于纳尔,撇开他的性格和夺权目的不谈,他的死还是疑点颇多的。有一本专门论述他的著作《理想与阴谋》中罗列了多种可能。普遍的观点认为,纳尔皇子第二次政变时已经被架空,叛军入城后让皇子独自上街而不派士兵保卫,说明新政府未尝不是希望他被暗杀,以便得到借口消灭叛军。新政府用和谈、权利分享、奉送城里的百姓财产以及处决贵族拖住叛军的注意力,使得前来救援的外省领主在这五天赶到,最后全灭叛军,如果最后不是路奈缔等国的入侵,那么这些新贵族和外省领主就是这场动乱里的真正赢家。
而纳尔皇子被刺,新政府和叛军都有动机,但也不排除城里激进分子所为的可能。不管是谁,没有人出来承认,也没有任何可见的秘密文件和资料证实。
在《帝国覆灭》问世几年后,又一部反响极大的著作诞生在皇帝死去的房间里。
一位贵族出身的外国学者买下高塔的所有权,并搬入其中专心研究克摩帝国的最后一年,以优雅煽情的笔调写下了《克摩王都的沦陷》。他徘徊于房间的窗前,在夕阳的余辉中沉思,最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所有的资料文件和当事人的访谈都证实皇帝对皇子前后两次的背叛并不怀恨在心,也不知晓皇子死于他之前,因为皇帝在囚禁期间被封锁了一切消息。但是,他又指出,皇子被刺的地点是拉塞儿大街,离高塔不远的地方,从房间的窗口正好能看到,那么,艾里克皇帝是不是有可能亲眼看到自己儿子的死呢?竟然死于自己之前!
他这么写道:“我与陛下有过数面之缘,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冷静睿智高贵的真正的帝王,当他站在这里,这扇窗前,看着帝国和夕阳一起落下,感到的仅仅是一种无可挽回的宿命感吧。但是作为父亲,看到儿子,克摩皇室最后的血统继承人,也倒在这如血的夕阳中,才是真正的锥心之痛,才是黑暗无边的绝望吧。”
或许艾里克的确是看到了纳尔的死,但是没有人会知道如果他看到了,那么他看到的凶手竟是里维,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在血色的光芒里,地狱般的真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