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月亮湾(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后几天,我和俞总几乎每天都要通个电话,每次通话都是在1小时以上。 在俞总身上,我找到了一见如故的感觉,尤其是对项目的理解上,俞总的确用他几十年的智慧,诠释着月亮湾,也把我拉进了他的世界。而我对项目的理解和每天蹦出来的灵感火花,也使得俞总对我大加赞许。
做了这么久操盘手,我才猛然醒悟,找到一个能够与自己心意相同的老板,能够象俞总这样启发人的创造力,是一件多么庆幸的事。
只用了几天,我们的距离感已经荡然无存,象一对多年未遇的老朋友,有着说不完的话。方案的进度由此非常顺畅。
俞总所不知道的是,他离开京城的当天,我派去做市场调研的人也飞到了新海市,他们每天会把结果报送公司,由司马亲自每天晚上进行统计分析。
方案的几个其他组成部分: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收益分析、销售策划的专案经理,每天都会在我的亲自主持下沟通研究,回去后几乎不分日夜的工作。
司马非常惊奇我每天连绵不断的创意,问我:“头儿,你每天晚上睡觉都做什么梦啊,我怎么就只会傻睡呀,你给我传授点天机吧。”
我哈哈一笑:“既然是天机,就不能泄露”
7天以后,方案基本完稿。这也是我至今最投入心血的方案,凝聚着我和俞总几乎所有的智慧。我还提出:这个项目,不仅仅属于新海,更是属于全国,一定要把市场做向全国,月亮湾要打造成为中国海景住宅的颠峰之作!
俞总对我这个想法大加赞赏,连连说:“小莫你有气魄。”
第8天,华典公司召开项目分析会,我准备会后和刘总请两天假,亲自去一趟新海,把方案给俞总送过去。
会议开始了,前期部经理把石家庄和青岛的两个项目分别介绍了一下,与会的几个副总展开讨论,我首先认为石家庄这个100亩地的项目不太适合象华典这样的大公司,青岛项目倒可以考虑,如果关系能够落实,我可以先去看看,华典在此之前尚无外地项目的运作经验,立项应该比京城更为谨慎。刘总表示同意我的意见,但同时说:今天这个会,就是要告诉大家,京城这块大蛋糕,迟早有吃完的一天,华典进入外地市场,是必然的,我们要对京外市场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外地的合适项目,我们一定要抓住,尤其是一些大项目,华典无论从品牌还是实力,比起当地的开发商,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比如,我这里刚刚有一个新海市的项目信息”。刘总接着说。
我听到“新海”两个字,不禁心里一震,抬头看着刘总从手边拿起的一张纸。

“新海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的沿海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和城市化进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年以后,城区人口将达到200万人,目前住宅均价已经从去年的3000元涨到了5000元以上,并且仍在稳步上涨,市场潜力很大。”
“我说的这个项目,在新海市的新区,这个新区是填海而成,项目所处的位置可说是一片风水宝地……大家看看。”刘总把纸平摊到会议桌上,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这片纸。
刘总在纸上划了一圈,正是月亮湾!
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发亮了,我却有些发呆。
“听说好几家大公司都盯上它了,千亩大盘,我们要拿下来,外地市场可一炮就打响了”。
“这种项目当地开发商不会放过的,关键看土地怎么拿?”
刘总说:“没关系,这块地大约下月拍卖,时间还早。莫总,还是请你带队去看看,如果没有问题,以咱们的实力,去,就势在必得!”
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也就是项目分析会的第二天,我带着华典前期部的小柯和小贾两人,来到新海市。
李总已经托关系约到了新海市的主管副市长,这次来,我最重要的行程就是拜访他,这也是开发商拿地前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渠道。
俞总的方案打印出来厚厚的200多页,我也一并带来,电话里我没有跟俞总吐露什么,毕竟我现在服务的还是华典。职业道德,是我的立业基础。但是,毕竟俞总在先,我的方案仍要完完整整的送给他,忠人之托,也是莫某的信誉所在。
对于俞总,我有一种难以解释的信任和依托,他那微笑着的脸和月亮湾的影子,在我的头脑中不断纠缠,使我夜不能寐。
我准备见过市长后再找俞总,一下飞机,就跟做贼似的打车到新海宾馆。
新海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宁静和素雅,少了京城的喧嚣和污染,多了些清新和蓝天。进了市区,也几乎没有什么高层建筑,一排排4层的白色小楼在绿树丛中探出红顶,好奇着注视着我们。
新海宾馆就在市政府对面,这也是新海唯一一个五星级酒店,除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外,主楼却只有2层,灰色石材装饰的外表平淡无奇,一进门,才感觉出它的豪华: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巨大前厅出现在我们面前,迎面是一个喷泉水池,硕大璀璨的水晶吊灯下,足足50米的接待台不下10个服务员对我们微笑着,金色的墙,金色的顶,金色的地面,一片金碧辉煌,满目金光灿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