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俞老板(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见我身边的卡玢,老吴眼睛顿时贼亮,说莫总咱哥俩认识都一年了你藏着这么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今天才让我看到,又说美女这小白脸哪配得上你,快把他休了吧。 我说我们昨天才认识,今天带她来见见世面,吴总你想要我就把她转让给你,旁边天圆地产的石总马上接上:我有资格吗,不行莫总你组织个选秀比赛,谁赢了谁才配得上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前提是莫总你不能参赛只能当评委。卡玢这种场面见多识广,嘻嘻哈哈和他们笑成一团,一屋子人都看着我们几个,卡玢是有名的“人在疯”,人越多她就越闹,天生的表演狂。
“小莫你好福气,年轻有为事业成功,女朋友也这么漂亮。”终于有人说了句正经话。
俞总一开口,所有人安静下来,互相介绍了一下,俞总手下人这时给他送上一份午餐,我也让卡玢去给我端点吃的,吴总乘机说我也没拿呢我陪你去。
等他们走了,我递给俞总名片,他也递我一张,俞总的名片内容极为简单,只印着:天伦集团俞纬纶,职务是顾问,此外除了一个电话号码再无文字。我知道这种越简单的外表下越是深不可测。俞总说,他和吴总以前在政府任职时就熟识,他这次来主要是和同行交流一下对市场的看法,也想借这个机会来京城学习一下俞总说小莫呀,我去年就留意到你,京城的一些朋友对你的评价都很高,但一直无缘相见,今天见了果然不俗。
我说您太过抬举,我只是提供服务的,有机会还要您多多照顾呢。
俞总说:“我可能马上有个项目,能不能先帮我看看。”
我说:“没问题,我随时有时间,只要您吩咐。”
这时吴总带着卡玢边说边笑着回来,俞总显然不想在吴总面前说他的项目,和我随意聊起别的。
4月的春天,京城的空气仍然微微泛凉,但下午两点的阳光照在身上,已经感觉很暖和。我们在停车场前道别,吴总自己开着他那辆悍马冲上了长安街,我看见俞总钻进了一辆大众的辉腾,这车一百多万但猛一看上去除了长一些外和帕萨特差不多,典型的内敛车型,俞总此人处处低调,平静的外表下却随时隐含着张力,真是一个有内容的人!我看着他的车影消失在车流里,身边的卡玢已经开始兴奋地告诉我她想去的商场。
周一,上午十点。华典集团总部。
刘总用内线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公司在外地有个项目信息,这两天可能要开会碰一下,如果落实也许要去一趟。
在京城做了这么多项目,还真没有外地的,不是没有,而是因为京城的事都忙不过来,谁还顾得上出去。京城开发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项目,利润比一般地级市50万平方米的项目还高,开发商每天忙得抢地盘分蛋糕,外地的项目一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运作。

从今年开始,公司逐渐留意起外地项目,是不是市场要变了。我站在39层的办公室,看着下面光华桥上已经塞了十分钟没动窝的车龙,静静地思考。自从宏观调控开始后,京城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空手圈地成为历史,一块地拿下来遍体鳞伤,以前你好我好的同行慢慢变成了对手,资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前期的投入越来越高,一些没有实力的小开发商已经开始出京寻找活路,象华典这样的大公司,也似乎预见到了未来,开始伸出触角摸索外地市场。
我是华典集团的副总裁,负责整个集团的项目前期和营销工作。当时是因为接了华典一个全案,结果受到刘总赏识,力邀我加盟华典,我却不愿用打工来束缚自己,最后和华典达成事实上的合作关系,只拿每月1万的象征性薪酬。公司所有项目的销售权交给我,销售人员由我自行管理,按销售额的1%作为我的收入,当然销售成本也由我自己负担,这样做的好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利润虽然很低,但不必象一般咨询公司那样到处找食,我的华飞地产咨询公司每年从华典地产得到的稳定收入,完全可以让我的团队保持稳定和忠诚,同时,也不妨碍我自己去拿项目。去年30亿元的销售收入,已经使华飞进入京城经纪公司前十名,虽然跟开发商比起来是九牛一毛,但这样发展下去,不用多少年,我也可以进入开发商的行列,一跃成为上游阶层!
但这样的好日子,还能一直走下去吗?今年各个项目的销售进度出现下降,同行都说只是因为在国家政策打击下购房者消费动能的暂时回落,价格的稳定上升,完全可以抵消销售速度趋缓带来的影响,可我还是隐隐有些担心。
我下楼开车,去自己的公司。
从大厦的地下停车场一上主路,我也陷入京城无时不在的塞车队伍。从光华桥到国贸桥短短几百米,竟然走了半个小时。拐上了长安街向西,塞车状况稍微缓解,一场新的沙尘暴却即将到来,无尽的车龙渐渐笼在一层灰雾里,太阳不知道躲到了哪里,到处是一片让人精神抑郁的昏黄。车纷纷开启前灯,灯光照映下,街边的大厦象夜里的海市蜃楼一样飘忽不定,我看看表:不到上午11点,却象进入夜境。电台里的主持人开始报道着京城哪里哪里已经开始能见度不到10米,我跟随在车流里,无奈地看着风渐渐大起来,王府井的游客被风沙驱散,只有那些令人尊敬的交警坚守在岗位。
手机响了,司马给我发的短信:“莫总,上午还来吗?”
趁着堵车,我回了一个字:“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