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早春(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带鱼儿回家,一起陪着父母过春节,母亲没想到我能给她带回来这样一个漂亮聪明又可爱的“儿媳妇”,心里的喜悦和骄傲,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一家人沉浸在欢乐里。
只有鱼儿,却有些闷闷不乐。我知道鱼儿是想家了,鼓励鱼儿给俞总打电话,我跟鱼儿说:“如果俞总不再生我们的气,咱们就一起回去。”电话接通,俞总却只是淡淡的回应了几句,说到回去看他,俞总说现在还是不太方便,过些时再说吧。放下电话,鱼儿难过的说:“爸爸对我这么冷淡,是不是真不要我了?”我说:“没关系,等过些时就没事了,他会接受我的。”
大部分时间,鱼儿仍是快乐的,我们一起吃遍了我生长的这座城市,却有一种味道我们时时想起。鱼儿问:“你感觉没有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好象总缺少了什么?”我们相视一笑:“昙花鸡!”
这种感觉,那种味道,催促着我们赶快把昙花鸡带回京城。
早春时分,我们已经开始为昙花鸡在京城而忙碌。
我问鱼儿:“我们能做得好昙花鸡吗?”
鱼儿说:“放心吧,我一定能做好。我们去买东西。”
我们一起去买回来一个家用烤箱,各样配料,冰箱里塞满了鸡鸭,厨房里摆放着腌桶,把家里变成了昙花鸡的实验场。鱼儿先把从昙花落带回的野蘑菇挨个进行了加工,结果发现昙花菇真的难以下咽,但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东西成为鸡的配料就如此美味?
按照老靳的办法,我们果然做出了地道的昙花鸡。鱼儿又试着不填入昙花菇,结果味道马上不一样,野蘑菇造就的独特鲜香一点都没有了。鱼儿高兴的说:“经过反复实验,我们与其他产品的区别就在这昙花鸡上,而这恰恰是咱们的独门秘方,别人就是想尽了办法也不可能在市场上买到,就凭这味道,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们开着车满城去寻觅卖鸡鸭产品,结果发现京城的各种产品虽多,烧鸡、烤鸭、熏鸡、烤鸡、卤鸡、炸鸡……每样尝上一口,就足以让我们这辈子再也不吃鸡鸭。吃遍京城的结果,证明昙花鸡的味道真正独一无二。鱼儿说:“从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看,我们也已经成功了大半!剩下的,就是怎样经营了?”
进入市场第一件事是什么?我考虑,是品牌。对,昙花鸡这样一个特殊的名字就是我们的品牌。我拉着鱼儿找到一家商标代理公司,花了2000块钱,把“昙花鸡”这三个字注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商标,在登记商标持有人时,我们特意也写上老靳的名字,这样,“昙花鸡”成为我们和老靳共有的品牌。晚上,鱼儿给老靳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老靳只是嘿嘿的笑,到底没弄明白注册商标对他有什么意义。
天气渐渐的回暖,京城的房地产却没有迎来春天。三月份,商品房成交量比上月继续下降了10%,比去年同期干脆一口气下降了60%。吴总、司马、刘总的状况都越来越差,跟一年前相比,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好象已经从天堂沉入地狱!谁现在手里有地就好象拿着一个沾在手上的炸弹!鸭子所在的公司年前顺利的收购了几家公司,但从急转直下的市场看,刚刚到手的资产也变成了烫手的山芋!鸭子叹口气:“没成想这一步踏入又踏了个空,没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转了一大圈,整个房地产市场哀鸿遍野,看来真没有重新回归的可能了。退路已无,前途却是一片渺茫,20万元能做成什么事呢?我从来没有感到这样缺乏自信。
鱼儿说:“我们别无选择,昙花鸡,现在是我们唯一的依靠,坚持。”
是啊,坚持,我看见鱼儿最初打动我的坚持又在闪烁,昙花鸡,全靠你了。
我们在家每天都烤一只鸡或鸭,房间里的香味每天都会让我们想起昙花落那些孩子渴望的眼睛。想起这些,我知道,有些事,是必须要做到的。
冰箱里还有6只鸡鸭,鱼儿突然想到一个主意:“我们把昙花鸡做出来,送给几家熟食店品尝,看看他们的反映怎么样?”
我大声叫好:这是最直接的市场调研,毕竟不能只能自己吃得好吃啊。

家用烤箱一次只能烤两只,我们一直忙活到后半夜。第二天上午,我们带着用这6只鸡鸭切成的二、三十小份,开始我们的品尝之行。
品尝行动非常顺利。我们用一天时间跑完了京城的几个主要方向,几乎每一家熟食店老板都对我们送来的昙花鸡赞不绝口,更有人问我们能不能马上供货?这一天下来,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昙花鸡一定会成功!
鱼儿说:“按照今天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生产,给所有的店面供货。”
我说:“不行,一定要自己开店,只有自己的品牌打出去,才可能真正成功。”
鱼儿说:“如果我们自己开店,只有整鸡整鸭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上更多的产品。”
我说:“这是一定的,一方面,我们可以把鸡鸭拆零,比如专门卖烤鸡腿、烤鸡翅等烤制的零件,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制作烤之外的产品,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实验了。”
鱼儿说:“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用昙花鸡的方法腌制后再卤熟,做成独一无二的卤制产品。”
我亲了一下鱼儿:“宝贝真聪明,让我们马上去做吧。”
就这样,鱼儿把家第二次当成实验场。鱼儿在网上查到卤汤的做法,然后把腌制后的鸡鸭放入卤汤中煮……实验又成功了!我们的卤制产品口味也是一绝,加入大量的辣椒和麻椒,鲜香中透着麻辣,麻辣中又渗着鲜香。鱼儿兴冲冲地跑下楼买回来别家的鸭脖子,让我分别品尝,果然,我们的口味远远超出了传统鸭脖子的味道,少了些伤人肠胃的劲辣,却多了分绵长浓郁的鲜美!
我们把整鸡整鸭,鸡头鸭头鸡脖鸭脖……一一实验,分别记录烤或煮的时间,最后做出的产品竟然有20多种,鱼儿说:“还有牛产品、猪产品……我们可以做好几十种产品呢!并且全都是我们自己的口味!”
我的目标是让昙花鸡开遍京城,一两家店不是我们的目标。大量的原料进行初步的腌制后才能送到店面进行烤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加工场。
我买开来报纸,盯着厂房出租的广告开着车满城转悠,终于在东五环边上找到一个独院。之所以跑这么远,是因为城里几乎可以用作加工场的独院,即使有,京城可怕的交通状况也让我们却步。郊区虽然远一些,但临近几个大批发市场,道路也不太拥挤,房租也可以省下一大截……我们跟着房主进入独院,突然发现自己正在变成一个到处精打细算的小商人,真是隔行如隔山,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真的一切要从头学起。
眼前是一个空无一人的四合院,中间一棵老槐树正准备长出新的嫩叶。干净的水泥地面,三面分别是三套房子。我心里草草计算了一下,这地方完全可以满足二、三十家店面的加工要求,正想着,鱼儿悄悄对我说:“我觉得这是咱们看得最合适的一套,不但能做加工场,咱们也可以住这儿呢。”
交了房租,下一步,是购置烤箱、设备、找店面和招兵买马了。
第二天,我们到京东厨具市场,把所有需要的大大小小或是不锈钢或是塑料的加工用具搬回到小院。看着东西两个房间已经变成了有模有样的加工车间,我和鱼儿大眼瞪小眼,最后鱼儿终于说了一句:“好象还少些人。”我大笑:“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招几个人来,总不能什么都我们干吧?”
一面每天联系寻找着店面,一面开始找合适的人。
六里桥,从网上查到这里是求职者的聚集地。远远就看到六里桥桥下辅路边黑压压的人群,车刚在路边停稳,呼啦几十人围上我们的车,一张张焦急的脸映在车窗上,“老板、老板!”几乎所有人在重复叫着这两个字。鱼儿吓得不敢开车窗,我把窗户摇下,看着最近的几张脸:“有做过食品加工的吗?”
“我能我能……”喊叫的声音太多,以至我什么也听不清,我摇摇头,示意车前的人让开,把车赶紧驶离路边。鱼儿奇怪地问:“干嘛走啊?”
“你没看再不走辅路就被堵上了?一会交警就来收拾咱们了。再说这样什么也看不清问不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