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是韩璐羽最后出面压服了群臣,但是,身为皇帝和右丞相的君臣两人都清楚,如此压服群臣的结果,一定会令这些大臣们心中怨恨。是以,在廷议结束后,韩璐羽转身走入后殿消失不见的时候,方子谦招呼着即将退朝走出大安殿的郑国群臣,“诸位,”看着被自己叫住的群臣,方子谦心中好似在滴血,只是,现在的情形不允许要犹豫,“诸位臣工,众所周知,子谦在南京路乃至河南都有大量的产业,毫不客气的说,河南地有一半的人是在替我方子谦做工。”看到臣子们脸上并不见有多少笑意的表情,方子谦只得继续道,“可是,子谦身为右丞相,公事繁忙,如今已经无法再照管这些产业。子谦今日的意思,是将这些产业发卖出去,只要价钱合理,就是全部卖光,子谦也只会感谢诸位帮助子谦分担重负。”
利用韩璐羽治理河南的时间,追随韩璐羽的手下们都在河南置办了大量的产业,这其中,以方子谦资材最为雄厚,当然也占据了最多的份额,几乎是河南一地产业的九成以上,而且,这些产业多是现在生钱极快的手工作坊,再由方子谦组建的船队运往高丽、倭国、升龙、越国、占城、真腊、天竺等地,一船货物运出去,就能运回同样满满一船的精铜或者黄金白银,简直就比抢钱还容易,让那些郑国的臣子们眼红不已。
现如今,方子谦这位大老爷竟然要将如此赚钱的买卖发卖出来,这哪里是管理不过来?根本就是用这种类似交换产业的办法来安抚群臣。方子谦所经营的买卖,其幕后大老板是谁,郑国的大臣们都清楚的很,这个举动一定是郑国皇帝陛下想出来安慰群臣的。如此良机,过期不候,若是错失过去,还不要将肠子悔青了?是以,一听到方子谦的说辞,那些郑国大臣们的脸上立刻变了颜色,一个个热情昂扬的围拢在右丞相大人身边,几乎想马上掏出钱款买下最好最肥的产业。
子时末,精疲力竭的郑国右丞相大人,几乎是在两名内侍的搀扶下回到了他在宫中的居所。远远的,看到寝殿内亮着灯光,方子谦也没有在意,想是内侍、宫女在等他回去。谁知,进了寝殿的门,他才发现,寝殿内,摆满酒菜的红木圆桌边,竟然坐着郑国的皇帝陛下。
看到自己这位义弟的模样,韩璐羽苦笑着示意内侍搬来一把靠背扶椅放在圆桌旁,看着方子谦好似瘫在椅子上一般,他出声道,“全部卖出去了?人人有份?”
“嗯……”勉强点点头,瘫坐在椅子内的方子谦咧咧嘴,“人人有份,便是中都内七品小官,我也让他们买了一家铺子回去,若是没钱也没关系,全当是从我这里借去的好了,日后慢慢还。”说话,他稍稍坐起身子,一把抓过桌子上的整鸡,放在嘴里大嚼起来,就在吃东西的时候,他还在含混不清的说道,“不过,也不是全部卖出去了。”看到韩璐羽的眉毛微微一挑,他急忙放下吃食解释道,“我不傻,那些专门制作弓弩、火铳的作坊,我怎么可能放心交给这班家伙?为了钱,只怕他们都敢将火铳卖给鞑子。”
点点头,算是认同了右丞相大人的说法,韩璐羽为自己的义弟倒上一杯酒,“今次难为你了,这些产业,花了你数十年的辛苦,竟然为了迁都的事情,要全部转卖出来,你心痛,我能够理解。”
“也不见得,”方子谦挟起一块糟鱼扔进嘴里咀嚼着,“将这些家伙的产业全部从中都周边转移到汴梁附近,也加深了这些家伙对朝廷的依附感,以后朝廷做事,他们只会更积极。况且,那些作坊以前都是管事们在代管,说实话,收入并不如我自己管理的时候好,这次全部卖出去,他们为了赚钱,一定会想方设法提高收入的。而且,”说着,他神秘的对韩璐羽一笑,“而且,以前这些人在背后指着我的脊梁骨,骂我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今次让他们将中都附近的良田卖掉大半,然后也去买作坊,买海船,嘿嘿,我倒要看看谁还敢说我方子谦是违背圣人教诲?”
无奈的摇头,韩璐羽清楚,这些年来,从他们到达南京路那天开始,方子谦就为他赚进大笔的钱财,资助了韩系的发展,直到韩系从一介小军阀成为今天富有一国,这其中,方子谦的功劳要说排在第二位,就没有人敢争第一,就是他这个韩系的首领也不例外。而且,为了韩系的发展,后来步入仕途的方子谦,因为大肆经营工、商、海外贸易,被那些儒家、地主出身官员和书生们骂得体无完肤,直到韩璐羽自己控制了朝政,那些书生们也知道了方子谦手中产业幕后老板是他韩璐羽后,这种明目张胆的叱骂才逐渐平息下去,不过,暗地里的骂声从没有消失过。

可是,这些书生们骂归骂,对于钱财的追逐却是一点不差,慑于韩璐羽对于贪污受贿的严厉惩罚,这些人便开始按照儒家的思想,在中都附近大肆购并土地,得益于女真贵族们的垮台,原本属于女真贵族的无数土地被这些人买下,设立起庄园。可是,依靠着从土地里刨食,怎么会有靠着经商来钱快?当方子谦的财富以数十上百万贯的数量积累的时候,这些书生们自然开始眼红起来。终于,他们抓住了今天的机会,方子谦发卖产业,只要是中都城内的官员,见者有份,虽然价钱贵了些,可是,那些作坊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出数年时间就可以将这次卖出土地得到的本钱赚回来。是以,书生出身的郑国官员们无不争先恐后的购买起方子谦名下的产业。
虽然将自己的产业卖了出去,却也一举将身上的骂名扔掉,方子谦心痛之余,倒是很轻松。看着义弟飞快的扫荡着盘碟中的食物,把玩着手中的酒杯,郑国皇帝陛下突然出声道,“子谦,这次那些官员们将中都附近的土地大量卖掉,一定会引起地价的下跌,你看我们现在中都附近购入土地如何?大约什么时候能在中都周边重新建立起好像河南那样规模的产业来?”
肚子里有了吃食,不再如刚刚般着急的郑国右丞相大人,停下挟菜的动作,转动着手中的象牙筷子,脑中盘算着,过了一阵,他伸出手掌,“五年,凭借我现在手里的现钱,只要五年时间,就可以在中都附近重新建立属于我们的作坊,而且,在中都附近建立的港口,可以将货物很快运到高丽和倭国,换成黄金白银运回来。”
“好,这件事你就交给个信得过的亲信去办,也不必遮掩,大大方方的去置办产业好了,若是哪个家伙眼红,就拉上他们一起做。”郑国的皇帝陛下,此时根本不像是一国之君,倒像是一名缁铢必较的商人。
“嘿嘿,只怕他们现在手中根本拿不出钱来了,他们的钱,都在我这里了。”方子谦坏笑着道。
西历1253年,郑国兴二年,宋靖中四年,正月十九日。
这一日,郑国朝廷发出旨意,下旨修缮汴梁城内的宋国宫城、皇城。随之,郑国中央朝廷的各个官署,也分别派出官员去往汴梁,拣选合适的官府房屋,妥善修整、打扫。就在这一日,郑国中都传出了郑国即将迁都汴梁的消息。听闻这个消息,中都城内马上乱了套,那些个城中的富户们又怎么能容忍自己一朝成为一处北方边远城市的居民?习惯了当都城百姓的他们,急忙为自己打算起来。随即,这些人又听说城中的官员们开始大肆变卖土地、房产,一股跟风的心理在这些富户们心中萌芽出来。于是乎,中都城内一窝蜂的开始变卖土地房产。只是,卖的多,似乎买的人很少。还好,似乎全部的出卖者,最终也都将自己的房产土地卖了出去,只是价格上低了许多。
西历1253年,郑国兴二年,宋靖中四年,三月十五日,勘定汴梁城内的皇城和宫城后,工部派出的工匠们正式动工修缮许久不用的宫城和皇城。其实,在金国将汴梁定为南京后,这南京城内的宫城与皇城就多次修缮过,最近的一次修缮,还是在韩璐羽于南京路任职期间进行的。只是,到了后来韩璐羽在两淮任职,那时身为河南制置使的王讹可大人才懒得花钱修理这些地方,十几年时间过去,这些宫室慢慢破旧下来。
只是,按照郑国皇帝“一次从简”的原则,这次的修缮也不过是将几处主要的宫殿重新油漆下而已,“只要能住人就可以”,这是那位郑帝的原话。
西历1253年,郑国兴二年,宋靖中四年,六月初八日,郑国皇帝韩璐羽带领百官自中都大兴府起驾南行。
六月二十八日,郑帝韩璐羽临幸南京汴梁。七月初一日,郑帝颁旨,正式下令迁都于汴梁府,同旨,下令改汴梁为中都,原中都大兴府改为北京大兴府,设东京为辽阳府,改京兆府为长安,设长安为西京。同时,这份旨意被送到郑国周边宋、夏、高丽等国传谕。
只是,所有人都注意到,在郑国宣布重新设立五京的旨意中,竟然没有提到应有的南京在哪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