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业革命 第十节 农学人为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摆摆的三国类新书目前正在冲榜,最近一直没有精力更新本书。希望各位喜欢本书的朋友多多谅解。大家如果喜欢三国历史,有空可以去看看摆摆的三国新书。第一次邀请大家为我的新书加油助威。
***************************************************************
春天是农耕的最佳良机。百忙之中诸葛迷依然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关注农业。小县令可以支配的属吏不多,下乡视察便成为他时常预定的工作。
做县令有种当老板的感觉,时间安排比较自由。每逢晴天,田地里总能看见诸葛迷忙碌的身影。由于农夫们文化素养几乎空白,所以更多时间难以与他们交流,这让诸葛迷很苦恼。其实关于从事农耕生产的人员素养不高,一直就是中国历史农业的一大弊病。为了改善这一弊病,诸葛迷想让士人下乡务农,可惜反响寥寥。于是创办农校,在农夫人群里选拔人才,促进人才就成了重要任务。可是谁劳作一整天,巴不得回家抱老婆舒服。即便许诺给他们提升做官,大家也是半信半疑。在那个时代士族门第垄断仕途,农夫们担心自己吃哑巴亏,上了农校当不成官。
经过初步考察后,跃跃欲试的我第一次向朝廷上书“开挖河渠引涪水(今乌江)灌溉农业”。诸葛亮很快回复:资金耗费过大,望慎重。但我执意要大展身手,于是第二次上书朝廷:“向朝廷和州郡借部分资金,朝廷再调拨部分资金”。
于是很快巴郡就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原郡守庞义转入朝廷,新任郡守马谡主要负责有关开挖河渠事情。马谡得到诸葛亮的点头,全力支持诸葛迷的建议。得到太守的批准和开凿河渠的资金,雄心勃勃的诸葛迷想效法李冰修造都江堰大干一场。每天他穿着朴素的便服在田地里蹿上跳下,和农夫们打成一片。想到河渠建成,引涪水灌溉农田,禁为自己的创意洋洋自得。
工程开始动工后,气温一天高过一天。开工不到一周,天气突然变得炎热。诸葛迷不辞劳苦来到田地。他站在田坎上望着民夫们艰辛地挖掘沟道,一时豪气地笑道:“等河渠修成,我诸葛迷就能成为蜀地第二个李冰。到时候把这河渠命名为诸葛渠,哈哈哈!”
忽然见远处几个农夫正休息闲聊。“几个偷懒的家伙!来人啦,给我把那几个农夫赶起来继续干活!”诸葛迷召唤监督的卫兵。马鞭如雨点抽打着休息的农夫,其中一个被抽得全身鲜血。
“住手!让他们几个干活就是。出了人命谁担当得起!”诸葛迷不忍心目睹这些民工被打得遍体鳞伤。
“回大人,这群奴隶偷懒取巧。按照律令打死几个也没什么!”卫兵显然都习惯了这种虐待。
诸葛迷严厉地喝道:“上头拨来的资金不是很充裕,打死几个奴隶,你们上哪去找苦役。以后谁要是再打死人,我就拿你做苦役。”他毕竟来自文明的时代,无法理解古代奴隶的观念,也没有办法说服人们改变这种观念。因为是临时增加工程,工期又长,超过每年二十天徭役的期限,剩余的就叫‘劳民伤财’。蜀汉在这方面待遇不错,给役工一点工钱,好解决温饱。
卫兵莫名其妙地望着县令,像看着一个外星人降临地球。旁边的农夫和民工更是像望着神仙一样地注视着这位穿着不扬的父母官,眼里充满感激。
那个被抽得遍体鳞伤的农夫约莫五旬光景,他艰难地爬起来,小声痛苦地骂道:“都是那个什么诸葛迷的昏官,劳民伤财地挖掘河渠。”他的神色很坚毅,也许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发泄心头的怨恨。
卫兵拔出腰刀,恶狠狠地吼道:“你这老头是不是活腻了!”当着上司面辱骂,这群士兵有义务杀人灭口。
诸葛迷赶紧阻止卫兵,笑道:“你倒说说这个诸葛迷挖掘河渠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他,一个嘴上无毛的家伙。不就是能说会道,坐在府里高谈阔论地摆些大道理。听说当地人都夸他学识渊博。哼,我看他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老农浑然忘记疼痛,也忘记死神距离他只有一步之遥。然而这些话落进诸葛迷耳朵里,锥心般疼。

卫兵高扬马鞭,被诸葛迷厉声喝止。“你怎么知道诸葛迷没有真才实学呢?”他惊讶地问道。这个充满自信的青年从未设想过被一个老农骂得狗血淋头。
老农不屑地回答道:“枳县离涪水路途遥远,开挖河渠灌溉,恐怕江水还没流到田里就损失大半。再说枳县的土壤不光是有点江水就能让作物长起来的。诸葛迷他若不是劳民伤财想从中谋取私利,那就是个十足的书呆子。”
根据诸葛迷掌握的知识,农业的发展与水利息息相关,更何况巴蜀这个地方夏季气候干燥需要加强灌溉。他还好心胸广阔许多,微笑道:“老人家教训得即是。在下就是纸上谈兵的枳县令诸葛迷。”
“怎么会是您?你不是诸葛迷派来的监工?”老农的脸上全是惊喜。惊的是他口出恶语伤人,喜的是一个县令经常光顾农地,说明县令重视农业。
诸葛迷谦虚地说道:“别看我整天穿着便服在田地里视察,可惜我还没有弄懂其中的奥秘。老人家能否不吝赐教!”
他下令全体民工停下来休息。一边请教这位年龄大两倍多的老人,因为诸葛迷感到在农业方面和他相比经验差得十万八千里。
老人见他如此谦虚,这才说道:“大人整日亲自下田地巡视,而且又能善待下人。我就说说吧。枳县其实根本不用挖掘河渠,搞这么庞大的工程来劳民伤财。蜀地多夜雨,地下水非常丰富。大人为什么不提倡挖掘井水解决灌溉难的问题?再说蜀地不比得北方平原地势平坦,方圆辽阔。这里山地坑坑洼洼,地势高低不平。哪里有引河渠灌溉高地的道理。成都的都江堰,那是因为当地的地形平坦。”
诸葛迷茅塞顿开,明白自己差点犯了个大大的错误,不由得对这位老农夫肃然起敬。“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的奴隶?”对熟悉农业生产人才求贤若渴的他立刻打探老农的来历。
“我叫张检。先父曾是巴郡的屯田官,后来因为徇私被罢官抄家,没有田地耕种,于是我就沦为奴隶。”老农挣大眼睛望着面前的青年。
打听清楚老农属于哪户土豪,然后诸葛迷花点钱购买过来。那家土豪见县令买一个年过半百不值一文的奴隶,喜出望外,当即答应。
“以后,我就是你的主人。从明天起,你不用在去田里干活。”望着换了新衣服的老农,诸葛迷觉得花这点钱真是太划算的买卖。至少他没有动用九成的资金做费力不讨好的工程。诸葛迷任命张检为枳县户曹。又重新上书太守马谡,改挖水井。节约资金自然是好事,马谡爽快地答应下来,将枳县退回的资金拨一半用于挖掘水井。然后转呈公文给丞相府,替我求情开挖河渠的失职。诸葛亮只在书信里严加责备,扣除诸葛迷两个月俸禄。
挖井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枳县增加水井后,灌溉农田的难题基本得到解决。诸葛迷深感人才的重要性,不因为只是一个奴隶就不采纳他有益的意见。于是又上表朝廷在太学里选拔愿意务农的学子,创办农校。
在枳县,诸葛迷号召农夫勇于提出宝贵建议,请学舍学子下乡听取经验,发展农学理论。寒门子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仕途中开辟新的道路,有人自愿下乡学习总结农学理论。在《齐民要术》问世前一个世纪,蜀汉的枳县,一群年轻有为的学子虚心听取农夫意见,亲身实践,不断总结出农学知识,并归纳整理为初步理论。理论必须靠实践来检验,诸葛迷一面憧憬着今年的秋收,一面继续深挖人才。
就在诸葛迷重视农业的期间,他从民间得知一个流传很久的‘寡妇清’的故事。这是中国历史工业生产的先驱者之一,不禁令诸葛迷对技术生产开始感兴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