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事业的起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86年2月底,妈妈的身体不适,想吐爸爸赶忙带妈妈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妈妈有2个月怀孕期了。小王掐指一算自己的小弟在今年10月底出生。看样子历史的轨迹没有发生变化,看来历史的修正能力还是很强大的。
经过三个月的发展,现在应经到了1986年5月1日国际劳工节,店里用了450块买多了3台脚踏裁缝机,请多了一个师傅和学徒帮忙。小王经常提醒老爸设计一些衣服,摆在店里给人订购。家里的收入也翻了几倍,基本都不用出去卖布匹了,天天都有人来做衣服。经常都有熟人介绍朋友来做衣服,小王也跟老爸问到:“爸爸这些叔叔阿姨介绍这么多人过来,你是不是给些优惠人家。那样不是有更多人过来做衣服了吗?”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还是小王你聪明,等下叫你妈做些好吃的。”老爸连忙赞扬儿子说道。现在老爸摸清小王的底,他就是喜欢找好吃的,用东西堵住他的口。他现在可不想给他讲故事了,快点执行这个计划先。现在王开万的底子都差不多给他掏空了,只有讲一些国家国际大事。现在他天天听收音机,看书看报纸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心眼也放开了。
平时无聊,小王和大姐经常穿着像一套骚包的新衣服,引起一些小屁孩的注意。要他们去打打广告,求他们爹娘过来买衣服。前世的衣服放在现在那一样不是经典啊,起码比那些什么喇叭裤好看多了。有人帮忙做广告,连钱都不用给,免费劳动力啊。
现在父母也帮父母设计了一些男女装系列的商标给爸妈选择,平时那些杂志里的衣服,觉得看的上眼还合符现在国情的样板,就自己设计下。姐姐的画工在小王的指点下还是不错滴。记得前世,姐姐就很喜欢看漫画和学画画,天分还是不错的。结果爸妈觉得大姐是要去考大学的,不能浪费时间去做不务正业的事情,没给她学下去了。到了高三就停了,一直到大学才开始画了起来,当做业余爱好。小王自己画的画,起码不会觉得难看,到了高中之后就没再画了,因为他爱上了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
现在店面不够大人手还要增加,也租下隔壁的一间房子进行简单的装修下,装修也有小王一些的指点,起码比现在高去10多年的艺术感。还好前世老爸的公司有装修部,之前也工作一段时间,还是蛮了解的。
现在店面也有200多平方了,住的地方和店铺都完全隔开。装修后让人眼前一亮,虽然看起来简单,不过也让有种清新的感觉。现在大多数的店铺,看起来死气沉沉的样子。油漆都是用天蓝色,加多4条灯光。虽然爸妈有点浪费,但是还是说服了他们,当做专卖店。
小王爸妈继续招多三个师傅和两个学徒,再买了5台裁缝机。加上店里的4台,现在店里就有9台裁缝机了,工人有七个人加上小叔,舅舅舅母还有小王一家就有14个人在店里。(因为个体户的原因是不可以超过7个人。)
现在店里都是用小王给他父亲的建议,女人男人小孩三个系列的大中小的码数来做衣服,效率也上来。
妈妈怀孕了5个多月,肚子越来越大,到10月底弟弟就快出生了。妈妈现在不用干太重活,一般都是管理下工人,打理下店面,坐在柜台前织毛衣收钱查下账目。

经了半年多,业务不停得扩张,订单也很多。店面的生意有时做不过来,要加班加点。
到了1896年9月,妈妈还有一个多月的待产期,
爸爸妈妈商量后,打算接外婆和外公过来,随便可以照顾孩子。那样也要开始找房子住,不可能这么多人住在一起。住在店里就有舅舅和舅妈加起来有4个人不包括小王和姐姐,小叔已经跑去SZ打工了。
生意越来越火了,都觉得穿的衣服觉得时尚,是身份的象征。父亲做个个决定要继续扩大经营,还用舅舅和小叔的名义,办了两张个体户的商业执照。爸爸也在扩大经营,在离开镇上后山的山城本便宜的买了一栋3层高的房子,用了一万块买到。不包括后院建筑面积大概有600多平方。制衣机械设备也买了2台印花机和加工就只要2台平车和2台打边车就可以了,外加2裁床。一台平车一千块钱左右,打边车一千。总共都入投入了两万块,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注册公司。
再招14个工人由原来的师傅带班,有21个工人(包括师傅),现在师傅也算是老人工资也提高了。机械调试后,基本就开始开工了。小王家的衣服品牌质量和样板好,想仿制都没有他家好。酒香不怕巷子深,传了出去,其他市镇的人也跑过来代卖,订单也加多了。不请多2班人不行,就找了一些短期合同工。开始三班倒,人停机械不停。
现在小王跟父亲说了,现在的工人都很难请的,特别是大城市里国企职工。人家福利好,只能提高工资吸收有经验的老工人。搞个带有奖励的机制,超额完成件数的加工资的1%,年终完成一定额度的话,有年终奖,包吃两餐。实行之后,工作效率就上来了,三个3组,一组负责一个系列。家里已经完全脱离历史的轨迹,爸爸开始走向他人生的第一步发展,开始变成万恶的资本家了,偶弥陀佛,善哉善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现在老爸也算是个万元户,不过现在还没有像几年后,思想开放敢去宣扬,人们还是很瞧不起个体户的。现在店铺当做专卖店,还有两个技艺好的师傅做手工和设计下样品。每个月都有保持2000块的纯收入,批发出去的衣服每个月也赚一万多块。基本一个月之前的投入就开始回本了,看来还是要加多一把劲往前冲。
小王就又开始大力游说爸爸,建议他把店铺房产加上新的机械抵押给银行,贷款出来制衣厂再扩大经营。现在听说市中心还没有人开录像厅和打台球的,可以快速的霸占市场。人有多大胆,心就有多大产。(你可以看下中国的台球大王甘连舫和他所创建的“星牌”见证了中国台球的昨天与今天。)
终于说服老爸,带小王一起会接外婆和外公回来了,顺道去买录像厅的设备和订做一些桌球台的材料(主要是那台布,和网)自己找工人回来加工做台球,今天不是听到中国桌球协会的诞生,差点忘了,桌球市很赚钱,关键现在人们没什么娱乐节目。特别是这里是城市化很大的地方,现在做国企职工的生意还是很好赚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