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节 举国欢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回大清时,整个中国都沸腾了,在广州的街道上市民们在街上放起了鞭炮,在上海则在广场上舞动着巨龙欢庆着。转 载 自 我看 書 齋而京城的老百姓喜滋滋的相互传颂着胜利的结果。中国上下到处是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尤其是在那些接受了新式思想的大学里,这种气氛更是达到了一个,几乎所有的学子都在谈论着中国的这次胜利,那样子简直比过年还热闹。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胜况了,自打鸦片战争以后,国人都没有像今天一样这么满足过。
而朝廷洋务派的官员和各地督抚也大都松了一口气,这打一天的仗,就要花出去几万两银子,在这么打下去,自洋务运动以来积攒的那点底子就要给打光了,现在各省的枪炮局连开工的工钱都没有,要不是这次工人出奇地没闹腾,恐怕早就翻了天了。所以这一次是史无前例的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而这次中俄之战也震惊了整个世界,如果说俄国的陆军因为俄土克里米亚战争而被削弱的话,但是在大沽一战中,中国人竟全俘俄所有战舰,这不得不让其它国家的人刮目相看。尤其是亚非等国家的有色人种,他们以为即使他们再勇敢、再不怕死也不可能击败欧洲人,而中国人却给他们作出了榜样。
在京乌铁路靠近库伦一线的铁跑线上,有无数手持新式步枪士兵站在山岗上盯着下面,一个个正垂头丧气做着苦工的俄国人。在这片沙漠地里,他们不仅要一天要干十二个小时的活,还要忍受着白天的沙尘夜晚的寒冷。
由于俄人的人数太多,都被分派到各个地方修建铁路去了这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俄军被大批的绿营和八旗兵看守这些俘虏。转 载自 我 看書 齋
“林头,这俄国人的枪好是好,比俺原来那支好多了,打得又远又准。”王小疯抱着一支新发的枪,摸了又摸,擦了又擦,两眼发光道。
林子冲仍端着枪,仔细看着那些俄军俘虏干活,不时大叫指着那些偷赖的人继续干活,没好气地对王小疯道:“你以前那支老套筒也能叫枪,膛线都磨平了。”
王小疯没在意何健生的讽刺,笑着道:“还好他们不要这玩意,才让我们捡了便宜。”
“呸,”林子冲吐了口唾沫,道:“你听李大麻子在那里吹,人家是根本看不上这些枪,人家用的都是江宁制造局新造的枪可以连射的,叫毛什么枪。”
王小疯听了不由长大嘴巴,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枪?”
“瞧你那点出息,人家不仅有这好的长枪,还有机关枪,一扣扳机跟那放爆竹样的,你再看人家那大炮,粗的跟烟囱似的,上面还有洋码子,一门门重得跟碾盘似的,三个人都抬不动。”
王小疯哀叹一声:“你说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咋人跟人就差的这么大呢?”
林子冲看那些牛高马大的俄国兵都老老实实地干着活,便转身对王小疯道:“你还别不服,你没看到有多少人都死在那个叫什么巴尔什么尔的地方,你可不知道啊,听人说那几个月就光从前线抬回来的士兵就有十几万人啊,而在那次战争中能活下来的人,也没有多少都成精啊,”
“那还不是他们占着枪炮的便宜,咱们有那些枪炮,照样能揍俄国鬼子。”陆小生不服气道。

“你小子还别说,咱们那些旗兵一冲上去,就被俄国佬一阵打了回来,而他们则是冒着枪林弹雨一步一步冲了过去的,在说你小子还不知道咱们龙兴之地的三位将军,二死一伤死了不下十来万人啊。这可是你也知道的吧”
王小疯一听也泄了气,林子冲这时恨恨地再次吐了口痰道:“唉,咱们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啊,别人都上前线打仗去了,这到好让咱们来看守这些俄国佬,没点功勋,想混个官都不成啊。呸。”
王烛光也点头道:“是啊,看着那些一队队兄弟朝西走,他们还嘲笑咱们是守家的鸡啊。”
林子冲见了,突然小声道:“话也不能这么讲,咱们在这儿也清松,不用去送命,不过饷是少了点,但也不错了。不过羡慕也没用了,战争都结束了。别在那里吊儿郎当的样子,还不把眼睛张大了看紧这些鬼子。他们有枪有炮的时候咱不是个,要是他们没枪没炮再让他们生出乱子来,咱们就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王小疯听了立即端起他那把步枪盯着战俘转了起来。
中亚和勒拿河以东等地并入中国后,现在大清还没有对这些地方进行行政的控制。但是大批的难民和对新的土地充满了希望的人们托家带小的向这些地方前进。
随后朝廷颁布了大诏,鼓励百姓迁往这些占领的地方,凡愿意迁往新占地,每人可分得二十亩土地,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均耕地还不到两亩一人。不过这都不足以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土地在中国百姓的心里可是很重要的,但毕竟故土难离,而真正缺少土地的穷困百姓也出不起路费。
真正造成轰动的是大诏的最后一句,凡于两地田间挖到黄金和白玉者必须交与官府,在关外发现金矿或在安中亚地区玉矿者,则需在官府登记备案后方可开采。
顿时,各种各样的谣言在民间流传开了。
“听说没有,合子村黄三儿发财了。”
“就他能发什么财,癞皮狗一条。”
“他不是前一阵子把他老婆陪嫁的首饰都当了吗?就是凑足盘缠跑到新疆去了,听说他捡了快鸡蛋那么大的合和田玉,卖到当铺里应说是他祖传的,赚了一千五百两,把他老婆的首饰全都赎回去了。”
“鸡蛋大的玉,你骗鬼吧,我才不信呢。”
“你爱信不信,没听老人都说新疆那边老是产玉吗?这两天我就把房子和田卖了,我也到新疆去。反正挖不着玉还有十亩地,比村里这几分田强多了。”
“去新疆还有地啊?”
“我昨天从县里回来亲眼看见的,那里还有官差专门给念呢,皇上说了,只要肯去,每人分十亩地。”
“哥,那你也带俺去呗,我家里也没啥人,说走就能走。”
“好吧,乡里乡亲,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
在利益与**的双重引诱下,一场延续数十年,规模遍及整个中国的移民风潮就这样开始了。每年都会增加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数量的人口,尤其后来贯通京乌和从库伦到京师的京库线修通后,移民数量更是大大增加,到了后来,这些新占领的人口几乎超过了关内的一些省份。而这种风潮随着以后帝国不断得到新的领土,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