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节 军事改革完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待李鸿章与俾斯麦缓缓挥手告别后,“威廉”号邮轮与另外两艘万吨级的商轮就昂首扬帆启航前往埃及去了。现在李鸿章乘坐的“威廉”号简直就是他自己承包了下来,里面的乘客除了访问团的数十名成员外,剩下的几乎都全克虏伯兵工厂和伏尔铿、西门子派遣的技术人员、科学家。还有一支德国教师团队是专门支援大清的教育事业的。看着这满仓的技术精英和教师,李鸿章显得非常兴奋,他好像已经看到崛起的大清了,和特地赶往大清参加剪彩的克虏伯侃侃而谈,既谈合作的远景,又谈中德两国世代友好。
另外两艘万吨级的商轮装载的全是大型机器设备,有克虏伯兵工厂全套使用灌钢技术的设备以及大型汽锤,最新式的炼钢炉以及西门子电/发动机以及蒸汽机建造设备等等。另外李鸿章特地从德国购买数座大型船台设施。
经过三天的航行,轮船顺利抵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经过短暂的休息和补给养后,轮船开始向中国上海前行。经过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的披荆棘后,轮船终于顺利抵达上海。看到自己在外面漂泊这半年的时间后终于回到了大清,李鸿章显得异常的激动,终于踏上了熟悉的土地了。待轮船缓缓驶码头后,李鸿章通过弦窗往外一望,猛然看见一个穿着明皇色服装的孩童站在码头上仰望着。“皇上!皇上亲自迎接我!/”李鸿章显得更加兴奋了。
他马上换上自己的官服,穿上一品官服,戴上三眼花翎。就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船来。站在邮轮的舷梯上,李鸿章发现岸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了,不仅有朝廷大员像刘坦一、何景等人。还有各个地方的大小官员,另外还有众多的老百姓以信很多新闻记者。看到眼前的盛况,李鸿章的眼睛不仅有点湿润了,他真的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明主,他更感觉到了光绪的皇恩浩荡。
走到岸上后,周围的群众迎接英雄般的立亥对他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光绪皇帝也兴冲冲地大步流星向他走来。李鸿章一看,赶紧走了几步,欲撩起衣服向光绪请安。光绪急忙一把拉住他:“李爱卿勿须多礼!爱卿这段时日可幸苦了。”
“微臣幸不辱使命,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臣不辛苦,到是陛下消瘦了。”说着不由老泪纵横。
“朕一直都期盼爱卿早日归来,看到你们顺利回国,朕也就放心了。”
“多谢陛下的关心。”接着李鸿章就介绍随行的德国人。之后就把他们迎到了上海的行宫。此时正值中午,正是吃饭的时间性,为了款待李鸿章以及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光绪特地命人准备了酒席。席间向克虏伯保证一定为他们的企业落户大清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光绪的承诺使克虏伯非常感动,他向光绪保证一定以最好的技术、派遣最得力的技术人员建高工厂。在席间光绪委任张之洞在武汉全力协助克虏伯设厂,并委认刘坤一全力协助西门子在上海设厂。其余的船台设备就直接拉往大沽和广州,教师则被分配到各个大学里任教。并告诫两人一切都以国家大局为重,都要归中央统一调遣,如有人擅自搞小山头,不服从调度,一定给予撤职查办。由其是武汉现在正建设的武汉钢铁厂和虏伯汉火炮兵工厂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由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光绪任命张之洞为湖广总督一职。
光绪一路回京的路上思考着近来所以生地一些事儿。看起来,中国的传统思想已经受到西方思想的侵拢,两种不同的思潮慢慢地开始碰撞,这个融合的过程将在社会上掀起剧烈的变动。不过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她的原始文明无比地强大,西方的思想虽然强势,可要取代中国人的思想肯定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李越突然不知道中国打胜中俄战争是不是一个胜利,会不会因此而带来更大的麻烦呢?会不会给那些自命天朝上国的老儒看到,不需要任何技术也能打败呢?
思才了片刻后,李越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推行思想并非只有武力一途,难道说非得要被人打成猪头,哭喊着大爷我服了,这才知道发奋图强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吗?难道说,西方人就不向其他文明学习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显然是一种自虐思维,人只要意识到别人的先进和长处。自然而然的就会向别人学习。关键是改革开放,让不同的思想进来,然后比较,先进的必定会保留,落后的慢慢地会淘汰。何况自己不正是在推行新思想。新思维吗?想到这里光绪豁然开朗,他意识到,交流,只有交流才是最好地学习手段。而且因为中俄战争的胜利,中国可以暂时缓解与英法主要列强之间的矛盾。在此期间可以吸收自己所需要的。
趁着这次中俄战争的胜利,作为光绪皇帝的李越终于决定向残余的八旗制度动手了。
内蒙的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喀喇沁亲王府今日张灯结彩,府中正门大开。这座建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地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间400余间。其建筑规模之大为内蒙古49旗蒙古王府之首,集塞北、蒙古、藏传佛教三大建筑特色于一身。在集中了这些塞外建筑特点的同时,沁王府的主体建筑乃仿制北京故宫,气势恢宠,殿宇森严。这座宠伟的建筑今日聚集了内蒙古49旗和外蒙各部的可汗王爷们以及从西部赶回来的醇亲王左宗棠等人,他们的到来为心王府增添了一股热闹的气氛。
此刻这些王爷们各自带着仆人,三三两两扎成堆,他们聚集在王认的大门外正准备外行。很快街面上马嘶蹄响,吆喝声一片。
沁王府地多罗贝勒吉伦索图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各位可汗,各位王爷,各位的头人,皇上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准备好,随我一同出发到前方迎接圣驾。”
稍待了片刻,多罗贝勒吉伦索图将手一扬,带着一队仆人当前而出,一阵乱蹿响起,只见朝阳下一队轻骑快速的向前方的草原驶去。随着多罗贝勒吉伦索图的后面,各旗各部人马策马扬鞭在草原上形成一条人流滚滚而去。
这支聚集了草原上最豪华阵容的马队倘若是遭遇了不测,毫无疑问草原上将是一场大地动荡。长长的马队在驰出十数里后停了下来,他们有秩序地分成了两队人,等候在路边。
这支队全刚刚整队不久,很快一苑马飞奔而来,来骑到多罗贝勒吉伦索图面前,只见骑手勒马扬蹿,一跃而下,高声的喊道:“禀主子,皇上已到了三里外的烂子滩了。”诸位可汗王爷自理了理衣服,翻身下了马静静的等候着。草原上三里的路程转瞬就到,只消打个盹的工夫,大队人马已经自一座山坡后绕了了来,队伍前面一队队身穿皇家禁卫军制服的骑兵出现在蒙古王爷们的视线里。
这次到达蒙古,光绪主要是为了八旗改制的问题,同时新组建的蒙古骑兵师兵源的问题,光绪打算从这些蒙古地区招募。
由于累了一天的光绪并没有过多参加沁王府为他准备的欢迎宴,让其父醇亲王代为招待,就走进休息了。
第二天,李越如集这些可汗王爷们在议事大厅里开了个碰头会议,开始依然照惯例由可汗王爷们把内外蒙的事情江报了一翻,都是些官方语言,基本上都是王爷们将幕僚写好的讲话稿照念一通。说起来都是些无聊的事情,今年的牛羊马匹增加了多少,喇叭庙又新建了几座,从关内移民的汉人与当地牧人发生了冲突,某处遭风雪袭击需要朝廷补给等等,上午基本上就是谈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也是需要解决的事情。
当天下午会议进入了问题的实质,李越面向着六十九位可汗王爷郑重说道:“朕图强革新,其意已决。八旗之弊,诸王都是明白人,俄国人找到东北,八旗一触即溃,毫无还手之力。而楚、淮、湘三军出国门而战,攻俄境,占中亚。现在满、汉八旗已经尽数解散,各地正在积极筹建新军。今日朕亲到蒙古就是要解决入旗的问题。尔等到都是国家的栋梁,希望诸位王凶能以国家为重。当然朕也会考虑诸位的意见的,朕首先声明一点啊,诸位王爷的傣禄不变的情况下,每人在加傣五百两绸缎五十匹,手下有在旗的为官的人,朝廷会妥善安置。好了,现在就请诸位畅所欲言,一同商讨此等大事。”

“皇上,革除蒙八旗后,那些入旗的人如何安置?”
李越没有回答这个提问,而是反问道:“诸位有何高见?”
既然李越在问条件,这些蒙古王爷们也不笨,有的说保持旗傣不变,有的说朝廷给予放牧土地,有的说朝廷按月补助钱物。李越不怕他们提条件,就怕王爷们反对。见多数人都在提条件李越反而很高兴。
喀尔喀部卓里克汗哈哈大笑,道:“皇上,这次我蒙古八旗可是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不知皇上能否给我们这些有功的部落一些土地呢。”
在座的王爷们一听喀尔喀部卓里克汗说这话对啊,这次有不少蒙古部落出人出力,而且不计死伤的为朝廷夺得了这么大块地儿,至少也赏些地或是金钱吧。”
李越呵呵一笑,道:“朕怎么会忘记诸位王爷的鼎力相助呢,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铁律任何人不可更改的。朕知道这次诸位牺牲很大,朕一定按照各位的功劳论功行赏的。至于土地吗?朕也会赏给有功的部落的。但是对于被叛的人就一个字着眼睛不由一冷的说道。众们王爷看到不由吓了一跳。这么小就杀气浓浓的。
也许是在利益面前,这次会议十分的顺利,王爷们纷纷表态同意解散了蒙八旗。重新组建新军,并且支持朝廷在领地内招募骑兵。
当天的会议李越顺利的说服了蒙古诸位王爷同意废除八旗制度,坚决站在朝廷一方。当然也有某些别有用心的王爷趁机提出扩建王府卫队地要求。李越在这一点上稍微作了些许让步,但是规定了王储卫队不得超过五百人,当然组建卫队的费用由王爷们自己出。
李越从蒙古回来,已是1879年3月份了,解散了八旗的道路已经清扫干净,剩下的只是一些安置裁汰人员问题,当然这些人的安置不外是两种,一种充实边隆垦荒地,一种是送到各地搞建设,什么修建水渠、铁路、工厂都可以。当然如果家中有余钱的可以选择回家享福。
在安置裁汰人员的裁汰人员的同时,如火的徵兵工作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进行,兵部早已在各地设地设立了武装部,武装部专门负责预备役的管理和徵兵的事务。这件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改变了清朝的徵兵方式,原本清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军人基本上都是职业的,而且是世袭的。比如八旗和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军人,别的事情都不准干。在比如绿营士兵,虽说不是世袭,可当一辈子兵也是可以的。现在则改为四年兵役制度,服般满四年后就必须离开部队,除非有特殊才能转这军官或者志愿兵。这种义务拿不到多少军饷,主要是一种责任,但是好在年限短,而且国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果服役期间残废了,国家会承担责任。
从武装部的建立到开始募兵,整个工作就花费了将近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这种大规模徵兵工作,100万人的招募,若是一个小国家足以激起民变了。可对于中国来说,恰好是吸走社会亲散人员的良好措施。不是说只有四十六个师,为何还要如百万人员呢?是这样的,由于中国地儿大,有很多的地方根本就不能派更多的部队,所以在兵部下又成立了一个专门针对国内暴乱等的部队—大清皇家武装警备队。大清将军一百四多府个里,平均每个府驻扎一个联队将近3500人左右的警备队,防止有人破坏国家。所以需要极大的物资,这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需求,使得一批葳相继壮大或落成。这些工厂武汉钢铁厂、武汉的虏伯汉兵工厂以及江南一现的纺织厂等,虽然李越开办的工纺织厂占了大头,但还是留了点小额分给了这些纺织厂,就是这样也让他们感激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到1879年的年底,这场浩浩荡荡的募兵运动,终于接近了尾声。兵部尚书彭玉麟随后宣布在全国28省加上内蒙、外蒙、西藏各任命一个将军,各省内的武装部都归属兵部管制;对于原建立的将军编制地省份,就不在重复建立将军衙门。同时又重新规定了将军的职责范围,这些将军不在有任何行政权利无权干涉地方上的事宜,只是负责对预备役以及徵兵进行管理。并与地方进行协商在地方如有叛乱或匪乱无法平息时,进行有效的合作。而大清皇家武装警备队责虽然属兵部,但同时也受地方节制,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各省的叛乱进行及时的剿灭,对于地方人手不够的情况下给予的支援。就是相当于咱们现代的武警的任务。
现在大清皇家武装警备队每个府可以分到一个步兵朕队3500人左右。而较为重要的边隆则有这些大清皇家武装警备队来守护。差不多也要六十万人左右。虽然分配到地方不可能被那些地方官同流合污,但也不得不妨,李越在每个联队安插一小队的亲兵,而在每个师里每级都安插自己的亲兵来监视这些后握兵权的将军是否会造会,如有意心当即可先斩后奏将其拿下。必须将军队的绝结权牢牢握在手上,所以接下来第一步就是彻底地改革军制。他按照后世的军区制度将大清皇家陆军新军四十六个师编制划分为八方个军区。
关东军区,为六个师的兵力,驻扎在东北三省以及阿穆尔省和勒拿省。
漠北军区,为六个师的兵力,驻扎外蒙以及贝加尔省。
安西军区,为六个师的兵力,驻扎新疆以及浩罕省和希瓦省。
剑南军区,为五个师的兵力,驻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份。
禁卫军区,为六个师的兵力,驻扎直隶、山东、河南、内蒙、山西等省份。
闽南军区,为五个师的兵力,驻扎台湾、福建、江西、浙江。
楚湘军区,为五个师的兵力,驻扎湖北、湖南、安徽、江苏。
秦蜀军区,为六个师的兵力,驻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
剩下的一个师为独立师,它将驻扎在西藏。虽然说看上去划分的是作战单位,实际上各军区都拥有较为精细的驻防范围,而防御地区的驻屯军和武装警备队也归军区直接指挥的,所以实际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军区;这些军区不仅由中央拔款,而且在地域划分上也是错综复杂。另外李越想到了控制军队的最佳手段就是后世那套“党指挥枪”,思想教育配合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办法。他准备搞个先进的思想组织进行整个军队的思想基础。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更好的加驶这庞大的马车。
因为现在大清国最为主要的敌人还是俄国人,他们随时都能卷土重来。所以大部分的兵力都主要集中在中俄边疆上。大清组建的十六个骑兵师将近有十二个骑兵师都扎在安西、漠北、关东三个军队内。剩余的四个骑兵师,除二个在禁卫军区,剩下两个被分到秦蜀军区。八个炮兵师,六个被分到安西、漠北、关东三个军区,剩下的二个,一个被分到禁卫军区,另一个则还是被分到了秦蜀军区。剩下的专门负责进行山地作战的师,以及专门进行丛林作战的师,以及专门在河流湖泊较多地区两栖作战的师。都被分配到南方各个军区里面,进行系统的训练。现在的大清对于战略战术还没有完全的接受,只有慢慢的吸收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不管是军队的训练是热火朝天,还是朝堂之上斗的是你死我活。但是在民间生意人该怎活,还是怎么活,只是感觉到比以前轻松了许多。在有就是各地的新学,新工厂都在快速的建造着。在他们不知不觉中,他们慢慢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改变着这个本已破漏不堪的国家。
谢谢大家的大力支持啊。我会努力的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