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朱家的发展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爷,你知道我们朱家列位祖宗辉煌的过去吗?来说给我听听!”朱兴瞪了朱子轩一眼后,接着看着那些牌位问道。
“我……我……”朱子轩在嘴里含糊不清的“我”了半天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朱兴等了片刻,见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忍不住又瞪了他一眼。朱淼、朱达两人也是看着朱子轩一阵摇头叹息。
“少爷,我看你也是说不出来了,还是我来告诉你吧,这次可得用心的听好了!”
“嗯!嗯!这次我一定记住,我爹爹以前也跟我说过,就是……就是……”
“行了!少爷,我知道就是你没听,不过这次你可得给我用心的听好了!”朱兴不理会朱子轩开口欲言的表情,接着说道:“我们朱家自太祖洪武陛下起兵赶走蒙古鞑子,重新夺回本来就属于我们汉人的江山,并建立大明起,到如今已历经二百七十七年,并历经二十位家主。以前朱家和很多世家大族一样,在太祖起兵时候曾赞助过‘义军’,而我们朱家对‘义军’的赞助更是从没断过,太祖在潘阳湖战陈友谅前夕,我们朱家更是资助了义军整船整船的粮草,后来太祖一统江山后,他也并没有忘记我们朱家,赐给我们朱家世代相传的‘丹书铁卷’,那‘丹书铁卷’可是个了不得的宝贝啊,拥有者除了造反谋逆之外,不管犯了什么罪,一律免死,而且家人也不得受到任何牵连。由于我们朱家自‘暴元’起便是世代经商,除了在商界有点人脉外,在朝堂之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势力,太祖及其后来的成祖等陛下后来也就没有把那‘丹书铁卷’给收回去。可正是‘丹书铁卷’那强大的作用,使得很多人对我们朱家眼红,同时那些人也知道我们朱家在朝廷里没什么大的后盾支持,更是明的暗的想法子,使主意的想把这‘护身符’给弄到手:有出高价买的,有派‘君子’来偷的,有出言威胁的……总之自有了那‘丹书铁卷’后朱家就没消停过,前几代家主更是被扰的不胜其烦,朱家的生意也常常因此而受到波及,那些有心人也就是看那是太祖皇帝御赐的圣物,所以才没敢明目张胆的来抢,不然只怕朱家早就不复存在了。”
说到这里,朱兴朝朱子轩看了看,舔了下嘴唇继续说道:“终于在正统十四年,在第八代家主(尊讳朱霸山)接手朱家的时候,我们朱家出现了危机:那时候英宗皇帝陛下听信太监王振之言轻率北征蒙古,不幸在土木堡被俘,朝野上下一片人心惶惶,后来蒙古鞑子更是来攻打京师,幸好兵部右侍郎于谦大人挺身而出,力主包围京师,才没有使京师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为情势所逼,于谦大人不得不拥立英宗皇帝陛下的弟弟景泰帝,但在稳定了朝野上下动荡不稳的人心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鞑子国师也先在俘虏英宗皇帝陛下后,认为奇货可居,想要以此来要挟朝廷,不过在于谦拥立景泰皇帝陛下登基后,也先此举也就变的毫无意义了,于是也先又提出要让朝廷拿出钱财来赎回英宗陛下,所以说如果朝廷真答应那鞑子国师也先的要求,赎回被俘虏的英宗皇帝陛下后,景泰皇帝陛下又该如何自处?于是朝廷上下的官员在景泰皇帝陛下的暗示下,大多数都持缄默的态度,不说赎,也不说不赎,后来还是皇后娘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在杨善杨大人的斡旋下,于半月之后才把英宗皇帝陛下给赎了回来。不过陛下刚回来不久,朝廷的一些心怀剖侧的人便在景泰皇帝陛下面前进献谗言,把英宗陛下强行上追为太上皇。不久之后,英宗陛下便给送入南宫,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幽禁生活,七年之间英宗陛下未能踏出南宫半步,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南宫大门一年四季紧闭不开,就连日常的饮食衣物都是通过一小窗子递进去的,而且伙食也不好,连皇后娘娘都不得不做些必要的针线活计卖掉来换些必要的食物。英宗陛下当年被也先俘虏,尚且被作为上宾招待,没想到自己的弟弟现在竟然这样对自己这个哥哥,心里便对景泰皇帝陛下产生了怨恨!”说到这里,朱兴又停了下来,看看朱子轩,发现他正听的入神,盯着自己看着,也就不再耽误时间,继续说道:“后来,景泰皇帝陛下竟然又想谋易太子,终于在景泰三年,景泰皇帝陛下授意给千户袁洪,让其上书来某此事,不久袁洪便上了此书,朝廷那些官员也都表示赞同,景泰皇帝陛下终于成功的废了英宗陛下的长子的太子之位,并立了自己的儿子作为太子。英宗陛下知道这些后,心里对景泰皇帝的怨愤更是加深了许多。后来英宗陛下终于在景泰八年乘景泰皇帝陛下病重,在武清侯石清、左都御史杨善以及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的拥戴下复登皇位。英宗皇帝陛下复辟成功之后,朝廷中当初拥立景泰皇帝陛下登基的官员可就惴惴不安了,怕英宗陛下对他们进行报复,于是便想办法自保。这种情况下,他们便想到了我们朱家的‘丹书铁卷’,见我们朱家无权无势的,便出言威胁要朱家交出‘丹书铁卷’。”

说到这里,朱兴又停了下来对着第八个牌位说道:“后来见当时的朱家家主(朱霸山)并不妥协,很多人便起了歹意,派来大批的贼子来偷,不过都被义殇公(义殇,朱霸山字)给一一化解了。那些人都是拥护景泰帝登基之人,是系在一个绳子上的蚂蚱,早就已经勾结在一起了,见偷不成,便聚在一起进行一番商量后,决定请大批的江湖杀手在深夜时候来抢,不过幸好义殇公提前收到消息,早就率领全府上下通过挖好的地道逃离了朱府,我们朱家才躲过那次劫难。几天后,义殇公率领全府人员回府之后,发现朱府早就被烧的成为一片废墟,连邻宅别人的房子也都多少受到点波及,没办法只好在外面租了几个小院,全府上下才暂且安下身来;不过幸好他在得到消息后,就把朱家能转移的财产都给转移了,所以在那次劫难种朱家也就损失了点房子,不过那点损失对朱家来说,却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人都没事。义殇公知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祖宗的基业还是要继续下去的,这次躲过了劫难,只怕下次来的却是要更加的猛烈了,便决定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不能让朱家老是让人惦记,成为众矢之的。朱家家训的第一条便是‘吾朱家虽以商贾起家,更以商贾发家,然奸邪淫逸之事,绝不可生,族人犯,家法责之后,逐出门墙;家主犯,则罪加一等,族人有权将其废黜,家法加其身后,逐出门墙’,因为这条家训太过严厉,我们朱家的人也从未干过什么太过淫邪之事,留着也是无用,义殇公便想做个顺水人情送给那些人,即使不亲自送给他们,也可以让朱家的家仆在看守那‘丹书铁卷’的时候故意放点水,让他们把那‘丹书铁卷’给窃去,可这毕竟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而且还是御赐的,要是让锦衣卫查到,报告给朝廷,‘连太祖皇帝陛下御赐的东西都敢送人’,说不定就会被判个‘藐视朝廷威仪之罪’,所以义殇公便很快否决了这想法,继续重新谋划。那几天义殇公可是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苦思冥想之后,想到了一个主意:‘便是把那‘丹书铁卷’再还给朝廷’,可是要还给朝廷,那么重要的东西交给别人传上去,他老人家又很是不放心,而且既然要交还给朝廷,总得要找个合适的理由才行。苦思冥想之后,他想到自己在十年前救济过的一个小太监,那小太监名字叫‘红喜’。这红喜原本是京师中的一个小毛贼,有一次偷东西竟然把手伸到了在茶铺喝茶的义殇公的口袋里,义殇公少年时候曾习过武艺,反应敏捷,那红喜被义殇公当场就抓住了还在他口袋里的贼手,之后,红喜便求饶,后来义殇公问他干什么要偷窃,他回道说是家里还有生病的老母要照顾,抓不起药,这才做起下了这见不得人的事。义殇公那日也是闲的无聊,反正自己也是习过武艺之人,五到六个普通贼人也是近不了身,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也不怕红喜会害了自己,便要他带着自己去看看他的老母亲,若是他所说是真,便饶过他这次,不拉他去顺天府,若是所言为假,便要把他交给官府处理,红喜满是点头答应,义殇公便随着红喜去了。到他家一看,发现红喜家里果然是一贫如洗,大冬天的,他那五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上只裹了一件破棉絮,睡在那草铺上正浑身发抖,那红喜看见母亲被冻成那样,当场便哭了起来,嘴里嘀咕着‘孩儿不孝,让母亲受苦……’浑然忘记了边上的义殇公,红喜的母亲被冻的本来就没怎么睡着,被红喜的哭泣声惊醒后,也是双目含泪的向着红喜望着,眼中充满一片柔情,可她却是挣扎了半天什么也没说出。这时候,义殇公刚想说话,却见红喜低下头对着他母亲的脚踝吮吸起来,义殇公觉得奇怪,向前走了几步一看,当场就浑身一颤,随后便是双目含泪的不住说道:‘孝子!孝子!霸山汗颜……’原来那红喜见到母亲脚踝被冻伤的伤口处正在不住的向外流出脓水,又见生母那痛苦的表情,便忍不住伏下身子帮母亲把伤口处的脓水给吮吸出来。他母亲见红喜这样,更是把头摇的厉害,泪水也是不断的流出,那红喜吮吸了一会儿,见脓水吮吸的差不多了,便停了下来,把自己身上那小破袄脱了下来盖在他母亲的脚上,自己身上只穿了件破破烂烂的贴身小衣。看到这里,义殇公那还能控制住自己,四十多岁的铁汉子硬是被这场景给弄的无声的哭了。”说道这里,朱兴又把对着朱霸山牌位的脸转向朱子轩,却发现少爷居然也哭了,心里升起一股暖流,“少爷毕竟人还小,本性也不坏,听到人世间这种反哺、舐犊情深的事后也是会流泪的,就是以前缺乏管教,才会显得那么顽劣,看来还是今后还是有希望把少爷给教好的”。抱着这样的念头,他也不废话,继续往下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