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议决军机(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普应一声,道:“诸位将军所虑并非没道理,只是天时地利不如人和,伪刘和契丹占了天时地利,而大周占了人和。”
黄俊再次喝采道:“说得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地利人和问题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懂的,高怀德道:“我高怀德其他的不管,只要皇上说打哪里我高怀德没二话!”
黄俊挥手阻止他再说下去,道:“高将军,你先别忙着说话,还是让赵普把话说完。”
高怀德应一声不再说话,赵普接着道:“我军北伐,兵不血刃而收三关,原因何在?主要在于一是皇上圣明,将士用命,我大周军威极盛,让契丹震恐,不敢轻易来援。二是幽云之地入异族之手二十一年,幽云之地的百姓不愿为亡国奴,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王师到来,是以大周大军所向无不披靡,这里的守将虽是做异族的官,心里还是向着华夏,只要皇上高举义旗,那么赵普大胆臆断:收回幽云之地必是兵不血刃!”
话音一落,赵匡胤点头道:“闻则平一席话,让赵匡胤茅塞顿开。皇上,臣斗胆建议我军大张旗鼓进军幽蓟,要给契丹造成一种百万雄师压境的错觉,迫使契丹人不敢来援。”
“主意很好,就是市面上的布帛有点洛阳纸贵了。”黄俊赞同地点头。
这话有点玩笑成份,众人大笑。
李重进提醒道:“皇上,臣以为伪刘还是要防,要不然打我们一个冷子,那就太不划算。”
“皇兄提醒得是,这事朕看就国华率三万大军拦阻伪刘军队,保护我军后路。”黄俊对曹彬的军事才华还是信任的。
曹彬领命道:“臣遵旨。”
黄俊接着道:“为了让你的拦截行动成功,朕再给你派两员猛将,一个是折德扆,一个是杨重勋。”
话音一落,石守信大拇指一竖,赞道:“皇上好算计啊!杨重勋乃刘重贵之弟,折德扆是刘重贵岳父,有他二人在阵前听用,要是善加利用的话,谅杨无敌也掀不起大风大浪。伪刘军中就一个刘重贵难缠,余者要么不知兵,要么没胆识。曹大人,你可得善加利用。”
刘重贵就是我们熟知的杨业杨令公,他本名杨崇贵,降北汉后为避北汉皇帝刘崇的讳改名杨重贵。因他作战勇敢,金刀无敌,深得北汉皇帝赏识赐姓为刘,就叫刘重贵了。杨业这个名字那是他降宋后,宋太宗复他本姓,取一个单名业,就流传了下来。
杨重勋本名杨重训,是杨业的亲弟弟,先是投周,后因为杨业在北汉又叛周投北汉,没多少时间又叛北汉投周。为了避周世宗太子宗训的讳,改名杨重勋。
折德扆是折太君的生父,将门虎子,英勇善战。
有了折德扆和杨重勋助战,不仅可以增加曹彬的实力,还可以让他上下其手,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石守信话中之意。
黄俊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众人尽皆明晓他的用意,齐声赞好,附和石守信的话。曹彬道:“谢石将军提醒。”
赵普微微一笑,道:“皇上,臣以为现在的契丹虽然重踞幽蓟,但他们心中对皇上仍是惊惧难安,只要皇上御驾亲征,契丹不敢撄皇上虎威,必然去而复返,返而复遁,是以大周收回燕云不用费太大的力气。”

在当时,不仅中原那些小国怕周世宗,就是契丹人也怕他,对于这点众人没什么疑问,齐道:“赵大人此言极是。”
黄俊摇头道:“朕担心的倒不是契丹人盘踞幽州不去,反而担心的就是契丹人未战而遁。”
不战而收回幽州是大好事,黄俊居然担心起来了,这让众人有点想不明白,李重进问道:“请问皇上,这是为何?”
黄俊解释道:“耶律璟好游戏,喜荒淫,不理政事,因而辽国颇有些动荡,觊觎大宝之人甚众。要是契丹不战而遁的话,必然授他人以口实,耶律璟恼羞成怒之下必然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弹压国内的反叛,二是调集大军南下与我决战,因而幽云之战不可避免。”耶律璟就是辽穆宗。
对辽国的局势赵匡胤他们就没有黄俊了解得清楚,经过黄俊一解释立时恍然,道:“皇上的意思是最好是契丹在幽州与我们大战一场,先把契丹的军队消灭一部分,即使将来耶律璟要找回面子,那时他的实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皇上好算计啊!深谋远虑,臣等不及!”李重进他们是深为叹服。
要是黄俊不了解历史,也不可能作这样的部署。
黄俊接着道:“朕思虑再三,要把契丹人拖在幽州不太可能,他们北遁是必然,因而这一战要等到幽州收复去了。你们要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对契丹的反扑要有充分的准备,都明白了?”
“皇上请放心,臣等明白。”群臣齐道。
黄俊很是满意道:“大周集中全力攻打幽州,朕料想南唐,蜀,楚必然以为大周在短期内难以腾出手来对付他们,肯定会蠢蠢欲动,这事不可不虑,朕这就给范文素去旨,要他好好安排。”范文素就是范质,字文素,当时的宰相。
“皇上思虑周详,臣佩服!”赵普叹服。
黄俊往下说道:“李彝殷是个久藏祸心的人,他一心想吞并河套之地,一定会以为朕现在拿他没办法,这里也要安排一下,要不然他还真以大周拿他没法子了。”
赵匡胤点头赞同道:“李彝殷盘踞银夏之地,做起了土皇帝,狂妄地以为大周得靠他来稳定西北边陲,居然不让折府州从他的地方经过,要不是皇上严词责问,他现在还作威作福。李彝殷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大周,其心一定不忠,要打幽州他这里不得不安排一下。皇上,臣以为一是要加强府州的力量,要折德愿加强防备;二是要关中在延州驻以重兵,摆出一副北上之势,如此一来李彝殷就不得不好好权衡了。”
“就这么办!”黄俊对赵匡胤的建议很是赞同,道:“对于这一战,朕就一句话:大军邀击于外,契丹乱生于内!要让契丹生乱,必须要一个能言善变,机智稳重之人出使一趟契丹,可有人愿往?”
出使之事,众将不善长,无人应命。赵普想了一下,请旨道:“皇上,臣愿往!”
此人见识不凡,目光深远,机智沉着,由他出使实是再好不过了,这也是黄俊格外开恩要他参加御前会议的目的,击掌笑道:“则平愿往,破契丹必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