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知恩反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做母亲都是辛苦的,但冯利抚育杨莲却付出了比别的母亲几倍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一一尽述。而杨莲由于自身极为特殊的原因,与别的同龄女孩子相比,她的成长的道路上也极为崎岖、坎坷和艰辛。
杨莲和春妮是同胞,同时来到这个世间的孪生姐妹,好比一个花生壳内的两粒花生仁,紧密相连,而她们初生既遭分离,犹如骨和肉的分离,她们的天性在冥冥中自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当其中一个遭到突发事故时,另一个必会在同时受到牵连。这是后话不提。
如今且说杨莲的母亲冯利患糖尿病已近十年。
疾病是扰乱人们生活的幽灵!糖尿病位居世界三大疾病的第三位,目前是世界上无法彻底治愈的终身慢性顽疾,俗称“富贵病”。此病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吞噬患者的健康,最终导致患者全身浮肿,内部各种重要脏器慢慢失去生理机能,生命随风而逝。不幸的是,冯利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顽强的与病魔做斗争,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已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了。三年前丈夫的猝死,一下子就摧毁了她的精神世界,无情的粉碎了家庭的圆满温馨。失去了亲人的精神支柱,现又和病魔搏斗多年,已是心力交瘁了。
1998年初,冯利已是行动不便全身无力了。这是由于小腿和脚掌浮肿,内部脏器萎缩所致,生活自理能力已基本丧失,每天都要先吃一大堆的药片维持疾病的不恶化,然后才吃日常的饮食,还得严格规定限量,不能多吃,一旦超标,血糖马上就上去对生命有很大的影响。已经是69岁的冯利,她的身边是离不了人的照顾的。
母亲身患绝症使杨莲肩上的担子还挺重的,她既要应付工作中的高节奏、沉重和繁杂,又要照顾病重的母亲及家里的一应事物。有的时候真是忙得她焦头烂额,自从父亲三年前因脑溢血而一夜离去,杨莲实际上是这个家的当家人,顶梁柱。母亲经常被疾病折磨得心绪烦躁不安,连吃啊睡阿都受到了影响,疾病就有随时恶化的趋向。杨莲为此也焦虑不堪,她不知道怎样才好减轻母亲的病痛。
她要一大清早起来,为母亲准备好合乎她身体的早餐,然后自己得赶到厂里去上班。忙完了上午的工作后,她又得赶快跑回去,为母亲做好午餐,喂母亲吃下后,自己才有机会扒几口饭,又匆匆赶着去工作。期间还没忘了喂母亲那些五花八门的药片。母亲老了倒象个小孩子了,什么都要吃,杨莲要哄着她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怕她吃了血糖升高。
在这匆匆忙忙的工作生活中,杨莲是很辛苦的,她尽管觉得很是疲惫,但她没有丝毫的怨言。因为自从她知道自己那不堪回首的身世后,她就比别人更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在开始的命运下是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走向的,上帝选到哪个是哪个,任何人再抱怨都是多余的,除了徒增烦恼,几乎什么也不能改变。既然已经是这种不可更改的命运,不如就顺其自然好好的打理现在的生活。
杨莲因为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倒把她变成了一个能看透世事的哲学家,虽然她的年纪与哲学家不答对。这也许就是有失必有得吧,就看当事人自己能否悟出命运对自己这样安排的用意。人生的智慧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
杨莲即使是在工作的时候,也在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是否安全。母亲的行为已是不能自理,处处要有人照顾。大哥已是另立家业,虽然他也是经常的来看视母亲,毕竟不如自己在身边来得快捷。二哥经常是奔波在外,指望不上他的。于是很多的事情都是没有什么经验的杨莲出面应对,家里的生活开销也全是由杨莲支付,一应接待处理事物都是杨莲。这倒锻炼了她的处事能力,让她的眼界比同龄的女孩看得更远。
鸟类还知晓知恩反哺,何况是声称万物之灵的人呢?
杨莲自小长在知识分子的家庭里,深受文明教化的熏陶,有感于父母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深地为之倾倒。她想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象自己的养父母这样,那这个社会就真的是个美好的人间了。但这只是一个理想中的社会,因为现实中的社会太是说不清的复杂和矛盾了,难以说清哪个好哪个错。别的不说,就说自己。难道说被抛弃的现实不是对自己的最严重的无法挽回的伤害吗?这个临到谁的头上谁都受不了。
以为这个人间就是如此的无情无义了,但又有象父母这样的好人。尤其是母亲为了抚养自己受了那么多的罪和苦,身体健康的渐渐流失,那一半多的也是自己的原因。自己在幼时那有多么的难带呀,几次面临生死的危机,要不是母亲倾尽全力,自己的小命早就呜呼哀哉了。想来如果留在乡村里,就象二哥说的:“你早就死了。”生活的残酷真相让杨莲比别人多了好多的思考,她真的可以当哲学家了。

杨莲怀着虔诚的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的支配,极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母亲。更何况母亲抚育自己的这份再造之恩,重于泰山,自己再怎么报答,也难以报“三春晖”呀!
杨莲毕竟还很年轻,在很多的方面还需要有长辈来指点她。本来母亲可以再给杨莲多一些的人生经验的,但是原本温柔可亲的母亲由于得了糖尿病,这几年被病魔折磨得浑身痛楚难言,这几年的情绪变得不可捉摸,有时就是不可理喻,甚至是暴戾。在心情不好或杨莲做事稍不如意时,就把她骂得狗血淋头,甚至是“你滚回你乡下去,不要在我家祸害!”这样的话来。杨莲在外工作已很受天大的委屈,她不敢在母亲面前表露,母亲因为病痛的原因对自己说出了绝情的话来,她也只能是听着,她在以极大的毅力锻炼自己的忍受力。
然而转过身想到母亲对自己说的那样伤人的话,她就很心痛的想到自己那不堪回首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躲着人失声痛哭!但转念又想到母亲对自己毕竟是恩重如山,这份恩情可与日月同辉时,她硬是一边**泪水,一边痛恨那猪狗不如的生父母,恨不得杀了他们,方才解恨!
其实,冯利在骂杨莲的同时,心里也已是肝肠寸断,绝望至极!
她在回想自己的这一生:小时候所受的生活的磨难和艰辛,由于自己是女孩所遇到的那一系列连串的不公平的待遇,自己母亲对姐妹的偏爱,独独把自己给落下了;自己成年后,出于同性莫名的嫉妒,大姐对自己的压迫;从小所谓的亲戚们对自己的歧视,诸如此类的等等所有的一切令她感到屈辱的事都能转化为激发她奋力读书的动力,使她成为家中唯一念了大学的女子。**后,女人在恋爱路上总是多波折,万幸地遇到对自己疼爱有加的丈夫,也算是对过去不幸生活的一种补偿。完全是出于一片善心,艰辛的抚养弃儿,却又受尽了别人在背后的冷嘲热讽,当面的讽刺挖苦等等,这些几近让她痛彻心肺,对人性和社会几度失望。
又想到晚年,情感甚笃的丈夫撒手而去,这几乎掏空了她的心。儿女事物缠身,不及照顾她,又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们,让他们疲于奔命,自己的情况还不得好,这样的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命运对自己真是残忍到了极点!冯利万念俱灰,这种思想负担又让她的病情加重。病痛更加变本加厉的折磨使她的性情已是大变。她要找到路途发泄,在无法发泄的情况下,只得把自己一肚子的怨气发在时时照顾自己的杨莲身上。
也只有在冯利去世后,杨莲才猛然醒悟到母亲辞世前的那番心理脉络。当时还心存不满,如今醒悟已是太迟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含义让杨莲是深深的体会到了。
这种人间悲剧的发生,杨莲认为这是对自己最严酷的惩罚。她深知自己是个情感上很需要依赖又受不得半点刺激的敏感的女孩,在一定的程度上,她是感情的奴隶。在父亲辞世后,母亲又紧随其后,硬生生的剥夺了杨莲在感情上所依赖的两大支柱,以后她不得不独自面对诸多过去不曾自己想到的人生问题。
从依赖怯懦到坚强自立这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杨莲是含着泪流着血一步一步痛苦的又踉踉跄跄地走过来的。她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愈发坚强。因为在杨莲的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对她说:“你是不甘心作个被命运拨弄的弱者的。”在经历了许多痛楚的人事后,她在心中发誓:“我一定要成为生活的强者,以后再没有人敢欺负我,我要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到那时,你们,那些欺负过我的人,再看我的能耐吧!”
在杨莲周围的很多的人,以为她这样的一个弱女子,没有了双亲的庇护,太需要有人来照顾她,替她遮挡人生中的凄风苦雨,那她的下一步,肯定是要找一个丈夫,成一个家喽。但是,严酷的生活锤炼了杨莲的心灵,使她深刻的明白,没有谁可以靠谁一辈子,靠东靠西,还不如靠自己。她不仅没有走人们所期望的那条路,反而在以后的日子里,让周围的人大跌眼镜,不由感叹道:“杨莲毕竟是杨莲,就是不同于一般循规蹈矩的女子,她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她的如此坚强独立的性格的出现,不知对她来说,是幸事还是不幸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天知道了。
杨莲对母亲有着深深的又带点愧疚的报恩之情,这种情感已超出了母女之情上升到了它应有的高度,这种情时常萦绕在心间,埋藏在她内心的深处,直到永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