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被枪杆子整过的局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一被枪杆子整过的局长李驰华是个对工作极为负责人的人,因此在弟弟接到调令后不久便回去了,临走给了他几块钱。李晓军在家里盼着赶快参加工作,以解决吃饭问题和婚姻问题。
方云汉也在急切地等待着报到的日子快快到来。
11月15日这一天好不容易盼来了。刚刚吃罢早饭,王博用自行车带着李晓军来到方云汉家,接着文海波带着郑子兰来了。方云汉的自行车自从被他的母亲借给他的表哥以后,再也没有音信。现在他只好向村里人借一辆国防牌的旧自行车,用它带上杜若,和那几位朋友一同往县城飞去。
太阳懒洋洋地挂在碧蓝的苍穹上,放射着温柔而煦暖的光,把人间变成了春天。田野上麦苗儿嫩得可爱。一些快活的麻雀在路旁田头的杨柳树梢上跳跃着,发出自由而愉悦的啾啾声。
三辆自行车在平展的公路上飞驰。
方云汉和杜若飞在前面,几位朋友落在后面。
“杜若,你高兴吗?”云汉兴高采烈地说。
“高兴。”杜若回答。
“我看你没有我高兴。”
“你怎么会是这种感觉呢?”
“你看人家郑子兰那几个人多快活。”方云汉说。
就在这时,文海波和郑子兰倏地从旁边窜到他俩的前面去了。
“哈哈,你们落后了!”郑子兰大声吆喝道。
接着王博和李晓军的自行车也飞到前面。
方云汉是个好胜心极强的人,也紧紧地追赶。
郑子兰自豪地唱起《草原晨曲》: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草原千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再见吧绿色的草原,再见吧美丽的家乡,啊为了远大理想像燕子似的飞翔。
……
郑子兰的声音高亢有力,引得大家也和着唱了起来。歌声飘荡在蓝天上,绿色的田野上。丝丝白云下,几只灰鹰在盘桓翱翔。
这歌声令方云汉回到风华正茂的中学阶段。那时他正处在善于幻想的青春时节。虽然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使他形成了一些怪脾气,但是他毕竟是时代的青年,他无时无刻不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羡慕那些有所作为的人物——英雄,作家,哲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然而世事难料,他没有想到人生的道路如此曲折,文革以前和运动初期他因为个性太强就遭到了打击,后来竟然被打入监狱……
现在好了。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类带着“福”字的谚语虽然让他觉得俗气,但他对这一说法却深信不疑。他懂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出狱让他摆脱了黑暗,见到了光明,是让他恢复了起码的做人的资格。这一次就不同了,虽然只是当一个代课教师,但是社会毕竟给了他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和他的朋友们像天上的灰鹰一样自由地展翅飞翔了。他暗暗地想象着自己站在讲台上像鲁迅一样给学生讲学的情景。是的,鲁迅、叶圣陶、朱自清这些大作家不都是教师出身吗?我要好好教学,一边教一边搞点写作练习,还要写出一部有水平的长篇小说,把我的曲折的人生经历表现出来。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飘飘然起来。
“杜若,你在想什么?”他把头往后转了一下,问道。
“没有想什么。”杜若不冷不热地回答。
“你真是扫我的雅兴啊,杜若。”云汉半开玩笑地说。
“我不会扫你的雅兴的,我是希望咱们不要过于高兴。乐极生悲呀。”
“想那么多做什么呢?人在高兴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往坏处想。人生苦恼多欢乐少呀。”云汉说,接着扯到别的话题上,故意逗杜若笑。例如说,要好好培养孩子,等第二个孩子生下来,给他取名“干部”,好让“干部”孝顺咱们。
杜若果然笑了。
进了县城,来到教育局,进了大院。这时候,吕清潭早站在办公室门口等着他们了。
吕清潭迎上来说,沈局长叫先等一等,他出去办点事马上就来。
他们进了办公室。一位文孔善面的人(好像是办公室主任)站起来迎接他们,他让他们随便地坐在靠墙的两排连椅上。
不知为什么,他们对沈洪波有些敬畏的感觉。文革前他们经常在县委大礼堂听他做报告。有一次,他讲到高尔基的事情,说高尔基是在流浪中上的大学,也成了大文豪。他讲了很多,可方云汉唯独记住了这几句话,而且受到很大影响。关于沈洪波,这一带有好多家喻户晓的传说。他是个很正义的人,只要是真理,就算丢了乌纱帽他也要坚持到底。县委有一位副书记,因为不同意自己的女儿跟一位青年教师自由恋爱,把她关起来了。沈洪波听说,火冒三丈,立刻写了一张大字报,自己亲自贴到那位副书记的办公室门口,为此得罪了那人,受到报复。文革初期,方云汉一伙起来造当权派的反,可是对沈洪波总是下不了手,因为市委也把他排在“三反分子”之列,准备重点打击——他本来是“右倾”嘛。当运动发展到**的时候,学生们也不得不做做样子,开个批判会,因为要是不这样,对立面就会说他们不革命。就是这样,沈洪波还是认真地检查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
至于在‘一打三反’中他被打成国民党党部书记的事情,方云汉等人也只是听说,因为那时他正蹲在监狱里。
他们在静静地等待着这位传奇人物的到来。
不一会儿,一位身材魁梧的黑脸大汉进了门。
大家恭敬地站起来。
沈洪波让他们坐下。
“你们都来了?很好,很好。啊,方云汉,咱们好几年没见面了。今天在这里见面,也是缘分啊。”他很快地扫视了一下大家,目视方云汉说方云汉一向是个不畏权贵、不拘礼节之人,可此时倒有些拘谨了。
“方云汉,你是造反派,我是走资派,可是我没有想到,造反派没有整倒我,枪杆子倒把我整倒了。‘一打三反’跟运动初期你们造反不一样啊。他们动用国家机器,这还了得。左军身穿军装,亲自上阵指挥,制造了国民党大案,又迫害了那么多群众,这一次运动死的人要比运动初期自杀的多多少倍啊。用枪杆子整干部和群众,比几个学生吆三喝四地批判当权派要厉害一万倍呀。”沈洪波是个健谈之人,说话声如洪钟,就像打山仗一样,震得石灰墙壁发出嗡嗡的回声。

方云汉听到这些话很痛快,但不知道自己怎么往里插话。
不过他也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毕竟运动初期批斗过沈洪波。那时,他只知道按照报纸上的号召冲冲杀杀,以为那是革命,但是体会不到那些挨整的好人心里的痛苦。经过这几年的沧桑变化,方云汉有了新的感想:“难道我就没有错误吗?难道被我们造过反的都是走资派吗?不一定,像沈洪波就不是坏人,蓝玉坤也不是。”他想,“眼前的沈洪波,这是多好的人啊。他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敢于反对强权。这样好的干部却被打成国民党,真是不好理解!我还得好好向他学习呢。”
沈洪波的形象让他联想到文学作品中那些行侠仗义的好汉,联想到历史上因正道直行遭受迫害的好人。
沈洪波认识王博,对其他几个人也有所了解。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是一份各中学缺少何科教师的统计表。这是沈洪波最近深入学校调查的结果。沈洪波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听课和搞调研。
“王博,你不是运动初期那个辩论很出名的小家伙吗?”沈洪波将目光停留在王博的脸上说,“听说你是个博士,天文地理,历史掌故什么都懂。这一次就派上用场了。我先考你一下,司马迁是因为什么受的宫刑?”
王博略一考虑,便流利地回答说:“他为李陵投降匈奴辩护,得罪了汉武帝的小舅子,汉武帝就把他判了宫刑。”
“那你说,他为李陵辩护对吗?李陵是投降派啊。”
“司马迁没有说李陵投降匈奴是对的。他是说李陵战功赫赫,只有一次,被匈奴包围了,朝廷的一些坏人看他的热闹,也不派兵支援,使他弹尽粮绝,不得已而就擒。李陵投降,其实是‘欲得其当而报于汉’,并不是真投降。可是司马迁的辩护惹恼了汉武帝,就被判处宫刑。”王博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就像大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好家伙,还文文诌诌呢。回答不错。你肯定很爱读书。当个历史教师合格了。你就当个历史教师吧。好好干,以后有机会给你转正。”沈洪波痛快地说。
方云汉心里嘀咕:“为什么沈局长对王博印象这么好,对我……”
“方云汉,你是司令,是政治家,你就当个政治教师吧。”沈洪波把目光移到方云汉那张憨态可掬的脸上,幽默地说。
“啊?”云汉好像没有思想准备,不知怎么回答。
杜若为云汉请求道:“沈局长,云汉不适合再搞政治了,叫他教别的课吧。”杜若的意思,一是不希望云汉再对政治理论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政治这门课,虽然从文革前就很重视,但是在一般人的眼里,这不像是真正的学问;这几年一些招工出来的老师,凡是教不了文化课的,一般都安排当了政治教师。他们什么也不会,就只好给学生读报纸,读起来错别字连篇。
可是沈洪波并没有接受杜若的意见,他说:“怎么不适合?教学不是搞政治,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杜若你不要太担心。他的语文不错,可他代政治课更合适。现在中学的政治课,也就是**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些他可能很熟了,听说他在监狱里读了不少**的书和马列的书呢,等于上了几年大学呀,当个中学政治教师不会有问题的。再说,方云汉有什么错误?文化大革命是上面发动的,上面没有否定,他还是对的。至于‘一打三反’,可能打击面广了一些,伤了不少干部群众,这是**搞的。现在**打倒了,我们也就解放了。杜若,你不要太担心了,也就是教学嘛。你让他教数理化行吗?我早就听说他的数理化不是很好呀。放心吧,杜若,没有事的。”
杜若没再作声,方云汉也默认了。
“好,小杜,杜若,你的物理很棒,这我很久就听说了。你就当个物理教师吧。”沈洪波又给杜若安排了工作。
当物理教师,这正合杜若的心愿,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接着,沈洪波宣布:李晓军、文海波、郑子兰分别代数学、体育、化学三门课,吕清潭当语文教师。沈洪波进一步安排了一下各人的去向:“因为没有指标,你们现在还是代课教师。工资是代课教师的工资,二十五块五。根据需要,也考虑你们还是吃队库粮,为了生活的方便,局里研究让你们就近教学。方云汉和杜若离县城最近,就叫他俩到凤山中学代课。王博和李晓军离凤羽中学不远,你们两个就到那里代课吧。郑子兰和文海波到河西中学教学。还有,吕清潭,你是吃国库粮的,你是愿意留在县城呢,还是到下边去?”
吕清潭思索了一会儿,说:“我下去吧,我不愿意在县城。”他的选择很让人奇怪,但是他自己心里明白,他是想避开凤中这个是非之地。这里一直被人看作牛鬼蛇神的大本营,他的父亲又有历史问题,倒不如离得远一点清静。
“那好。你想到哪个学校?”沈洪波又问。
吕清潭胸有成竹地说:“我想去孙膑洞附近。”
“你想去跟孙膑作伴呀。那就去孙膑洞南边的葫芦山中学吧。那可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沈洪波笑着大声说。
方云汉羡慕地说:“清潭找到世外桃源了,那里山清水秀呀。”
“可惜你不能去,那里离你家太远,你吃饭怎么办?”沈洪波问。
“也是呢。”方云汉遗憾地说。
交代完毕,沈洪波叫办公室主任老吴把分配令分别发给每一个人。他们各自接着,看了又看,个个美滋滋的。
这时候,沈洪波又用洪亮的嗓门说:“你们都是些有才华的青年啊。有才华就得用。我们不能让那些无知无识的人来误人子弟。你们到学校报到后,要好好干,干出个名堂来,证明你们是行的。好,你们去报到吧。”
于是,方云汉等七个人一起告别了沈局长,离开教育局。
方云汉和杜若去凤山中学报到,其余的人也陪着去了。
他们在学校办公室遇到了胡言森和赵一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