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强军雏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现在的条件下,野战当中,如林的重步兵长枪阵搭配远程攻击武器是对抗骑兵的唯一选择朱术桂当然也想给自己的士兵每人发一把AK47,到时候遇见大辫子的清兵随便大手一挥一阵扫射就全部搞定。问题是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那绝对是做梦娶媳妇。
关外苦寒之地出来的满洲大汉在骑射和体力上对汉人就有着先天的优势,万马奔腾滚滚而来的场面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从辽代即流传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谚语很好的说明满洲人的强悍。想要战胜他们,确实很难。即便他可以建立起一支强悍的骑兵,在数量上肯定没办法和满洲人相比,就算是一时占据了优势,一旦国势承平武备荒废,北方的胡人又会再次南下牧马,几千年来汉民族无数次陷进这种周而复始的往复当中,只有让华夏几千年来的军队主体步兵具备战胜骑兵的能力才是最为根本的办法,这将意味着困扰了我们几千年的北方胡人将不再是问题。朱术桂绞尽脑汁镶了半天,终于发现,现有的条件下,开启近代欧洲军事飞跃的西班牙步兵方阵是克制满洲八旗铁骑的最可行办法。
在16,17世纪,西班牙方阵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战场,只有瑞典天才的国王古斯塔夫的军事光芒可与之媲美。它运用火器的强大威力和长枪兵左刺战术(可有效避开敌人右手持有的盾牌,极为有效的阴招。)将传统冷兵器时代军队一脚揣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其强调的绝对的纪律性也为近代军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以农民为主的步兵第一次有了对贵族组成的骑士们的绝对优势,耗费了巨大财力训练出来的重骑兵至此鲜少有用武之地,欧洲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从这时起,西方在陆战军事素养和能力上第一次完全超越了以华夏为代表的东方。
传统的西班牙方阵每个步兵团约有三千人左右,分成三个纵队。最初,火枪兵占四分之一,其余为长枪兵。到了十七世纪,随着火器的发展,火枪兵的比例开始上升,达到了七成以上。
战斗时每团排列成成密集的三个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50至60人,
纵深为20列。在四个边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士兵。这种坚固而具有机动能力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150米,纵深100米。在方阵的四边外侧各排列着一队火枪兵,还可以视情况派出独立的分遣队从事小规模出击。
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实际情况,朱术桂参照西班牙方阵进行了改良。鉴于南方多雨阴湿的气候,用燧发枪代替火绳枪充当远程打击兵器。长枪兵和火枪手的比例确定为二比一。最基层的单位叫做小队,由五十人组成归一名旗牌官统带,四个这样的小队组成一个百人队,由一名把总统带,每个千人队由八百名长枪兵和四百名火枪手组成由一名千总统带,三个这样的方阵和一个六百人的火炮千人队组成一个营,营直属一支二百人的骑兵百人队,和一支二百人的连发弩百人队,加上各千人队及营里的军官和护卫,每营共计五千三百人,由一名守备统带。三个这样的营和一个拥有三千人的炮兵营组成一个军,军直属一只拥有一千二百人的骑兵千人队和一只一千二百人的装备手榴弹和爆破用炸药包的战斗工兵千人队,由一名参将统带,全军合计一万九千人,作战时,另有一万辅兵负责后勤。
当然,现有的条件朱术桂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军,甚至一个营也不可能。他的近期目标就是在一年之内建成两个千人队,并能熟练的生产燧发枪。这段时间,在黑子和杨飞的努力之下,两个长枪百人队已经建立了起来。至于火枪千人队,现有的工匠里实在是没人懂这个,朱术桂已经让富生留意寻找。目前富生正在巡视各个城市里的“双轮商行”的产业,说不定就可能遇到合适的工匠。朱术桂这样安慰自己道。
“黑子,现在兵器铠甲的生产情况怎么样?”朱术桂手里拿着一个打造好的枪头,开口问道。
“禀王爷,枪头已经打造好一千多个,盔甲的打造耗费太大,现在仅仅是生产了一些纸甲。”黑子答道。
记得在前世,不少清粉为了证明明军的战斗力低下,没少拿这个纸甲说事儿。当初自己也是信以为真。来到明朝之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相他们所说的那样,用硬纸片粘在一起,外面刷上油漆,吓唬人用的。
事实上,纸甲确确实实是明军制式盔甲的一种,而不是滥竽充数的产物。对于弓箭,纸甲还有着不错的防御力,明军的弓箭手和辅兵大部分装备的就是这种纸甲。对付缺少铁器甚至用动物骨头当箭头的蒙古人来说这足够用了。要是面对满洲八旗的强劲的步射大弓,那纯粹是找死。对于朱术桂来说,重甲才是他需要的。
明朝的盔甲种类繁多,仅仅是在史书上留下的名目的就不下几十种,如兜鍪类有锁子护项头盔、抹金凤翅盔、八瓣黄铜明铁盔、镀金宝顶勇字压缝六瓣明铁盔、红漆铁盔、青苎丝顿项青绵而衬盔等;身甲类有柳叶甲、齐腰甲、鱼鳞甲、曳撒甲、圆领甲等等。这些盔甲的防护能力俱属上乘,不过却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工艺繁琐,造作费时。以柳叶甲为例,在纯手工时代,打造一件需要一名熟练的工匠几个月的时间。想想整个朝廷几十上百万的匠户每年的产量都那么可怜,以朱术桂手下的这几百号工匠能生产出来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怎么办?怎么办?”朱术桂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转着圈,就像是一头正在拉磨的驴一样。
“有了!”朱术桂一声大喝,把旁边的人吓了一跳,一个铁匠为此还险些把大锤论在了他的脑袋上。那样的话,这厮就会很荣幸的成为第一个被大锤砸死的穿越人士。
板甲啊,穿越人士的必备品啊,怎么把它给忘了。朱术桂暗自兴奋道。那种华丽昂贵装饰奢华的就想都不要想了。朱术桂准备生产的是最简单样式的板甲,当然,你也可以叫它山寨版板甲。相较于现在的甲胄,这东西制作起来不要太简单。

他的士兵装备的板甲就是一块大铁片子掰弯的产物,护住了胸腹部正面的要害,用绳子系紧,四肢的关节处也有铁护肘和护膝当然,如果可以铁护裆也是可以考虑滴。弓箭对上了它,只有不是像鳌拜这样和大猩猩沾亲带故的人形畜生射出来的几乎就是无解的。
生产板甲以明朝现在的冶炼技术完全可行。这会儿已经能够制造1200度以上的高温炉,从而可以进行高温下的精练。另外还发明了向炼炉输送连续充足空气的装置——风箱,从而实现了高温下的冶炼。此时已经完成了从块炼铁到铸造铁的历史性进步。现有的条件下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铸造铁板是毫无问题的。如果有了水压机,板甲的生产数量将会达到一个恐怖的程度,基本上是想要多少有多少。
板甲的缺点在于如果损坏,无法修复,而鱼鳞甲,柳叶甲之类由甲片串起来的盔甲只要把战损的甲片换掉就行了,缺点就是由人体承担一部分伤害。当然,朱术桂不会在乎这点小钱,就算是汉民族人多,人也永远是第一位的,战场上一个老兵的价值远远超过五个新兵,只要有了人,才有一切。
“好了,本王得回去了。火药按照前些天给你的配方继续生产,记住,颗粒一定要均匀,别舍不得鸡蛋清,你小子要是敢偷吃的话本王把你给磨碎了当火药用。过些天,富生会带回生产火枪的工匠,在瀑布那边整理出一块空地,以后火枪和盔甲就放在那边生。你去忙吧。”朱术桂对黑子说道。上天还是蛮眷顾他的,这个从外面看不出什么的地方几乎与世隔绝,足以装下十万人,连安装水压机必需河流与瀑布都给预备好了。
“属下参见王爷。”告别了黑子,朱术桂来到了前面的院子的一个小屋子里,里面的人见他进来,连忙跪下说道。
“起来吧,最近都还好吧?”朱术桂面无表情的问道。
“回王爷,黑子一切都还正常,只是……”这人顿了一下,看了看朱术桂。
“唔,说下去。”朱术桂饶有兴趣的说道。
“是,黑子和那些辽镇来的人关系太过紧密,属下担心……”这人斟酌着说道。
嗯,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属下抱成一团,那他自己的乐子就大了。历朝历代,党争之所以层出不穷,与帝王的纵容是分不开的,毕竟从上位者的角度来讲,“万众一心”才是最可怕的。
“最近练兵大家都很辛苦,孤王也很满意。杨飞,从明天起,两个二百人队的军官一半对调,这样才能各取所长嘛。”朱术桂说道。
“王爷明鉴,属下以为,为防止各部分的军官闭门造车,有必要吧这种军官的交流当成一种制度确定下来,特别是一只部队的军官不能是同一个地方出身,以防止该部队作战风格单一,为敌人所乘。”杨飞心领神会的答道。
杨飞,今年二十二岁,长阳王府家生子,母亲是朱术桂的奶妈,父亲现在则在朱术桂的王府的二管家,对自己忠心耿耿,当然,如果他有了什么想法,朱术桂不介意他的父母“暴毙身亡”。
“很好,这件事情交给你了,下去吧。好好干,放心,你的母亲是孤王的乳母,孤王会好好照顾你双亲的。”朱术桂挥了挥手,说道。
“出来吧。”等到杨飞走了出去,朱术桂转身对着墙壁说道。
“吱嘎”,随着一阵声音响起,一个人从墙壁上开的暗门走了出来,跪在地上,给朱术桂磕了一个头,自始自终,一句话也没说。
“一号,交代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朱术桂问道。
“回王爷,一切顺利,属下这段时间已经在两个百人队发展了十几个人,这是他们的名册。目标一切正常,没有不轨行为。”一号递给朱术桂一张纸片,回答道。
“很好,不要放松对目标人物的监视,有任何异常,孤王准你临机专断,采取断然措施。外面的情报网也要尽快展开。朝廷里的一举一动,孤王都不希望漏过。”朱术桂沉声说道。
“属下明白,属下的命是王爷给的,纵粉身碎骨,难报王爷大恩之万一。只要属下的血海深仇能够得报,那么属下即便是死了,也能够含笑九泉。“一号恭恭敬敬的答道。
“放心,令尊的为人本王也是十分的钦佩。只要有机会,本王不介意多杀几个人。“朱术桂狞声说道。
“属下告退。“一号的话说完,就钻进了暗门走了。
等到屋子里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朱术桂用手拍了拍额头,长出了一口气。累,他真的感觉很累。在明王朝正统尚在的时候,他所做的这一切无异于在钢丝绳上舞蹈。所以,他很大的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在如何让防止泄密上,导致军队的组建和训练受了很大的影响。不过再困难,他也必须坚持,等到甲申国变之后,一切都来不及了。
“亦洋,回去安排一下,派人去蚝镜(澳门)找佛郎机人,一定要买回水压机。另外,有懂得枪炮生产的人,花大价钱请过来。还有燧发火枪,拣最好的买几支。马场那边你也要看仔细了,八百匹种马已经到货,明年五月之前一定要找到一万五千匹母马,让商行从山西陕西那边购进,就是砸锅卖铁也不能放松。”走出了庄子,朱术桂想了一想,吩咐道。
尽管朱术桂一直谨小慎微,只是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经历让他自然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产生了一种轻视,多出了几百年的知识和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尊重让他自然而然的骄傲了起来。他显然没有意识到,和现代社会相比几乎没有娱乐和规则的这个时代的上位者又有几个是易于之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