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山海关(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生在山海关的这场战事汇聚了全天下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在崇祯十五年的初秋,偏居东北一隅的山海关就是席卷了整个天下的大时代暴风圈的风眼。这座雄关从未有过如此之重,未来数百年的民族气运,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孰好孰坏,东北亚朝野政局的未来走势,一切似乎都决定于这场由几十万如野兽一般舍命厮杀的军人组成的大场面来。
对于这场战役,那些或是委身大顺,或是在江陵,或是告老返乡的残明高官显贵们心态矛盾复杂。大明一统垂三百年,即便是这些年天灾依然没有彻底失去民心,至少在这些官员士子当中还是事实上的正统。而大顺是逼死崇祯的罪魁祸首,按说大顺军能够败亡,应该高兴才是。可一旦大顺军败了,得胜的满洲人就要入关,蒙元颠覆华夏正统的历史或许又会重演,对于这些将华夷大辩渗透进骨子里的人来说,这更是难以接受。
在朱术桂残留不多的关于前世的记忆里,山海关的这场决定了民族乃气运乃至整个东亚文明进程的大战只打了两天。
第一天,李自成与刘宗敏统帅大顺军猛攻山海关北翼城与西罗城,吴军损失惨重,北翼城内一支吴军阵前反正,局面岌岌可危。这时是吴军诈降,而顺军竟然信以为真,暂时停止了进攻,给了关宁军最需要的时间。
这段宝贵的时间对于关宁军极其重要,在整顿了北翼城的部队之后,吴军趁着顺军大批集结在城下等待己方开城投降的机会以大炮猛轰,顺军死伤数千人,最终功亏一篑,没有能够在吴军的防线上打入一个楔子。
第二天,之前在一旁看热闹的清军参战。大顺军背靠大海延绵列阵,吴军则列阵于清军一侧,军容鼎盛。在场的朝鲜官员因此感叹虏兵似倍于贼。
关宁铁骑以万人为单位轮番出城野战,激战白天,吴军损失过半,士气低落,随时可能崩溃。
就在这个时候。多尔衮兄弟麾下的两万八千白衣白甲的两白旗铁骑在漫天的风沙当中杀出。此时狂风大作,顺军目不能视物,而满洲人则早已习惯这种天气。当大顺高层知道面前的敌人就是强悍的建州人之后,一直维系着的抵抗宣告解体,顺军大将,权将军刘宗敏受伤,败军裹挟着李自成等人退回北京。大顺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能恢复昔日的辉煌。
然后,就是从蒙元败亡之后垂三百年好容易积攒踹的民族气运一朝丧尽,汉家的衣冠文化就此彻底隔断。再然后,欧洲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老大帝国的国门,曾经的关东铁骑沦为笑柄,我们生生受了一百年的苦楚,阵痛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还在。
一想到这些,朱术桂的心就紧紧纠在一起,无论如何也抚不平。那种空洞而无意义的人生他前世经历过,那一群群失去了信仰,失去骄傲,自私到无以复加的人他也见过。或许鲁迅先生没有想过,还有比麻木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自私的精明。
多少次他祈祷上苍,再也不要有那噩梦般的二百六十八年,那种陈腐,无耻,压抑生生的毁掉了伟大的汉民族。他记得有一句话,叫做认真的男人最有吸引力。如今的朱术桂就是一个有着信仰而又认真的男人。
无间道的探子不断将前线的消息传递回荆州,基本上前线发生的事情五天之后就会送到他的案头。几百处联络据点,十年日一日泼水般花出去的银子,打造了在这个时代堪称奇迹的速度。
历史在他的强有力的干预之下在岔路上渐行渐远,身为穿越者熟知未来的优势渐渐消失。可让沉沦的轨迹远离华西,这一切不正是他所希望的么?只是如此一来这场已经延绵了十几天的战事让他愈发的看不懂。
他唯一能够肯定的是,满洲人打定的是围点打援的主意。李自成因为粮草上的局限只能添油一般一点点将手下派到山海关,又一点点消耗在雄关之下。
从万历末年开始,大明朝廷的财政愈发拮据,明军再也无法集结起三大征时期动动辄数十万的庞大规模。万历四十七年,建州女真叛乱,杨镐数路攻击河赫阿拉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实则不过十三四万。
也就是从那时起,明军在辽东战场再也没能集结起二十万以上的大军。偌大帝国穷苦若斯,实在让人感慨。眼下大顺仅仅占据北方半壁江山中的半壁江山,财政比之明朝更为困窘,能够一次动员十几万大军已经是难能可贵,想要百万大军倾巢东征只能是痴人说梦。

说不得多尔衮也正是打着各个击破的道理,在满洲人最擅长的野战当中彻底击溃大顺军主力,为未来的南下扫平障碍。这个道理李自成未必不懂,可他同样没有选择,北地苦寒,不足以支撑大顺满朝文武上下,百万雄师。百万大军需要钱粮,上千万北地百姓嗷嗷待哺,这个新生政权唯一存续下去的希望就是南下。而南下之前,山海关是必须清理的要害所在。即便是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处于李自成的位置上也只能如此决断。大势如此,非人力可改。
即便是偏离了历史的轨道,这场大战的结果也快要决出来了。大顺耗不起,满洲人何尝不是?多尔衮即便天纵英才,面对满洲数代人的梦想也必然会怦然心动吧?
九月初的夜空下,朱术桂整夜整夜睡不着觉,静静地望着东北方,眼神渐行渐远,似乎他看到了什么,又似乎他什么也没有看到。
多少年来,满洲人无论是在关外战场还是数次入关劫掠,面对明军的时候几乎一直战无不胜。两军之间的巨大的差距已经不能用强弱这样的“常规词汇”来形容。
对于明军而言,每次面对清军都是一场对己方的屠杀。而站在满洲人的角度,和明军之间的战斗甚至比狩猎还要简单。即便是兔子急了还会蹬鹰,而明军充其量只是待宰的羔羊,连兔子都不如。
大顺军从西安东征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北京,仅从效率上看,似乎不逊色于八旗军,而其上百万的规模也几乎相当于满清治下的人口,对于关内战场并不是很了解的满洲上层未免思之惴惴。
在大顺军东征的时候,多尔衮派人给李自成送信,信中态度谦卑,将李自成称为明国西方之王,邀请他一起东西夹击共同攻打明朝。彼时的李自成意气风发,大明王朝旦夕可破,自然没将这个关外偏远之地的蛮夷政权放在眼里,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没过多久,通过晋商的渠道,多尔衮搞清楚了农民军虚实。虽然李自成拥有百万大军,但精锐只有二十余万,其中一半左右折损在了宁武关。
到这时,多尔衮才算是彻底打消了未来心中的疑虑,彻底坚定了全力入关争夺天下的决心。能让五千山西镇的二流边军打残了大半主力,农民军也就是比普通明军强上一些,但比之满清八旗还相差甚远,甚至还不如明朝的几支边军。
满清在关宁军中的眼线甚多,加之尼堪抵达战场之后也源源不断地送来战场上的消息,处于后方的多尔衮对于战局的了解把握并不比身先士卒的吴三桂差。按照满清在关内的探子回报,顺军在宁武损失惨重之后一直大力补充五营精锐,经过了几个月的休整之后重新达到了二十万人上下的规模,如今才打掉不到六分之一,还剩下十几万人。北京城距离长城一线不过百余里的距离,为了防止蒙古人的袭扰,两百年来明朝不断修建巩固北京的城防,城墙被修剪得既高且厚,各种防御措施及其完备,是天下间最难以攻陷的城池。
这些年来随着孔有德等前明军江陵的投降以及在战场上缴获了大量火炮的缘故,满洲人的攻坚能力突飞猛进。但面对这座天下仅有的坚城时,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顺军数十万炮灰在野战中当然没办法给满洲人造成什么伤害,可在守城的时候,如此庞大的数量,只要组织不乱绝对会是满洲人的噩梦。
或许围城能够让城中粮食吃尽,最终被困死,可那需要漫长的时间,而满洲人最缺的就是时间。对于满洲人来说。将顺军从城中调出来在野战当中加以消灭才是最合适的办法。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多尔衮才让把大军撤回到锦州,甚至连派到前线的尼堪所部也被调出了山海关,就是想让大顺军上下坚定在此与吴三桂一决生死的信念。他准备将山海关当中是一个鱼饵,引诱越来越多的大顺军前来,最终将这一带变成血肉磨坊,磨光大顺军的最后一丝血肉同时也磨掉捉摸不透的关宁军。
围点打援这样的战术并不只是汉人才会用,他多尔衮一样用得好。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