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海关(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许是因为昔日里与广宁军交战的时候印象太过深刻,顺军五营步兵从崇祯十六年之后开始全面仿照广宁军的步兵方阵。.只是那种超越了时代的东西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学到的,顺军也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而已。
顺军的小方阵以八队组成,共计一千二百人,其中两队三百人为弓箭手,五个小方阵组成一个大方阵,总计六千人。乍一看上去与广宁军营方阵规模相仿,只是在内容上就差远了,尤其是远程投射火力方面。
远程火力是步兵方阵能够生存下去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否则就便是铠甲再坚固也没有办法应付骑兵没完没了骚扰。广宁军的营一级方阵有三分之一的人装备火枪,大小数十门火炮配合,顺军的远程投射力量只有一千二百弓箭手,士兵手中的长枪样式繁杂,既有一丈二拒马枪,也有九尺长枪,更不要说在训练上的差距。面对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了出来的关宁铁骑,这样的方阵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终于,对于顺军来说如同是噩梦一般的枪声停了下来,总计十二万余发铅弹打在正对关宁军锋线上的三个顺军大方阵上,超过六千顺军被打死打伤。加装了木柄之后,三眼铳长达两米的,在打光了弹药之后依然可以当成狼牙棒用。无数的关宁铁骑迎着顺军稀疏的拒马枪撞进了方阵当中,以人马生命为代价打开一道缺口。五个之前伤亡最大的小方阵在杀伤了几百骑兵之后彻底崩溃,丝毫没有让吴军的势头降下来。
去势不减的骑兵顺着光线继续向纵深拼命切入,一排排的顺军被马匹撞翻,而大量的吴军骑兵也被拒马枪连人带马扎了一个对穿。一直到第八个小方阵被撞毁,吴军的速度才慢了下来。
大顺军毕竟是一支刚刚建立了政权的百战之师,四个月的骄奢淫逸并没有完全毁掉老兵骨子里面的血性与坚强,袍泽鲜血唤醒了士卒心中的勇气。尽管一个又一个方阵崩溃,其余的顺军并没有乱了阵脚,关宁军狂暴猛烈的冲击逐渐被大顺军以人命为代价生生地遏制住。而吴军骑兵一旦失去了速度,没有坚固盔甲傍身,手中三眼铳又只有两米长,在如林长枪阵中只能是活靶子。
察觉到速度越来越慢,吴三桂立刻下令全军原地回转。或许是接连的激战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犯了致命的错误,在长枪阵中暴露自己的侧背是致命的。原地变换队形回转或许能够最快撤出去,但这样一来马速却被降到最低,而接触线的每个人都要把后背留给大顺军,在人员密度如此之大的战场上,这足以让外围的所有人都送命。
付出了五千人的惨重代价,吴军才彻底摆脱大顺军的方阵,李过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如此致命的破绽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而一旦抓住的话,整场战争的结果或许就此注定。
两翼的顺军骑兵置破碎的步兵阵线于不顾,同时内切包抄吴军,刚刚从长枪阵中脱离的关宁军此时自然挡不住已经加速到最快的前秦军老卒们,两只骑兵在吴军当中透阵而出,将关宁军截成三段。
战况到现在跌宕起伏,不长的时间主动权就已经易手,眼见吴军陷入被动。一直在后面观战的清军当中有人沉不住气了。八旗军这些年没有经受过什么大败,固然是因为战力强悍,但每当友军陷入危难各部纷纷尽力相救则更为重要。这种对友军的信任让清军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去作战。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无论陷入怎样的危险当中也不会像明国的大臣卢象升那样被自己人卖掉。
无论之前二十余年的厮杀结下了多么大的血海深仇,眼前的这支军队在名义上还是属于汉军正蓝旗的。八旗向来一体,何时有过友军陷入困境却无动于衷的事情。四千多清军虽然因为军纪约束没有妄动,但眼中浓烈的求战却是越来越炽热了。
“三叔,情况不对啊,咱们要不要冲一下?”杜度长子杜尔祜仗着自己的身份率先发问道。
“你们也都这样想的?”尼堪看了一眼自己的五个亲侄子,淡淡问道。眼前几个侄儿年轻英气的面庞不由得让他一阵恍惚,似乎又想起了年幼遭遇大变之后兄长杜度对他的照顾。
他的父亲曾经是汗国的太子,他是老汗王身份最为尊贵的孙子之一,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此时的他应该是旗主亲王之尊,面前的五个侄儿至少也是贝勒贝子,甚至会有一个是大清的君王。可惜世事弄人,还是到多尔衮继位之后他才有了自己的根基,他要为父亲这一支的传承负责,这四千人就是家族全部的倚仗,即便是要用也要慎之又慎。

“三叔,不知陛下在开战前派人跟您说了什么,这样我们也好见机行事。”杜努文斟酌开口道。和他的那四个兄弟不同,排行老六的杜努文身材颀长,面容清秀,长于文事而短于行伍,是整个皇室当中的异类。
“陛下是让我们监军的,不是当马前卒的。”尼堪扯了扯嘴角,虽是所答非所问,却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没必要为了旁人去冒险。没见识大顺军之前他也想一战功成,可眼前的这支军队显然战斗力不差,贸然冲上去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尼堪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明白风险与收获不成比例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
一旦这四千人损失过大,就算是多尔衮不想发作他济尔哈朗也肯定会借这个机会找他的麻烦,而多尔衮必然不会为了他得罪实力雄厚的郑亲王。尼堪叔侄虽然是多尔衮放在镶蓝旗的一颗钉子,却也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宗室当中想要抱多尔衮大腿的人数不胜数,缺了他一个随时能有人顶上。
“既然如此,三叔,我们接应一下好了,远远地吆喝几嗓子,也算是给这位平西王一个交代,日后相见也好说话。”杜努文建议道。
“几个侄儿都是胸无点墨的一介武夫,倒是这个小六肚子里面的弯弯道道不少,以后还要靠他来谋划前程。”
想到这儿,尼堪望向杜努文的眼神愈发和蔼,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后举起了自开战以来就一直我在手里面的斩马刀,缓缓向前一指。四千铁骑随即不声不响地做好了准备,在各自牛录额真的带领下排好了冲锋的阵型。
“小六,你的作用不是在战阵之上,在后面看着你三叔如今是不是老了!”尼堪长啸一声,马刀猛然挥下,四千铁骑以他为箭头对着顺军左翼的骑兵冲了过去。
指挥左翼骑兵的是顺军中营悍将辛思忠,他一直就留意着吴军留在后面的四千骑兵,看到尼堪发动当即分出了五千骑迎了上去。这样一来以一万五千人围堵两倍以上的骑兵显然捉襟见肘,本就不是很严密的阵线上无可避免地露出了一个缺口,吴三桂当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又付出了上千人的代价之后冲了出去。看到目的达到,尼堪也不多做停留,在和顺军碰上之前同样改变了冲击方向退了回来。
得胜的大顺军付出了一万七千步卒,两千骑兵的惨重代价,吴军骑兵损失九千。开战时李过带来的七万五营精锐此时损失近三万,除了唐通白广恩那支依然没能传来消息的人马,李过手中的人马只剩下了八万出头。吴军连带民壮加起来还有七万多人,顺军不仅没有多大的人数优势,连质量的上也远不及还拥有三万多骑兵的吴军。仗打到这个份上,李过即便是还想攻也攻不动了。
以双方此时的实力对比来看,关宁军已经占据了上风。顺军只剩下四万精锐,其中骑兵只有两万出头,而加上高第的两千亲兵关宁军还能凑出来三万五千人以上的骑兵,顺军几乎没有战胜的机会。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李过将大部分主力放置在西罗城当中,并派人通知唐通白广恩所部放弃九门口回转,只是在城外保持着一些斥候,防备关宁军的突然袭击。
到了这会儿如果吴三桂再看不出顺军的外强中干他也就不配做辽镇总兵了。眼下正是一鼓作气荡平大顺军直插京畿的好机会,如此良机是可遇不可求的。当吴三桂带着这样的想法,满怀希望西去八里铺面见多尔衮。可出乎他的意料,多尔衮虽然对他的勇武赞不绝口,并放回了一万多近年来俘获的辽镇官兵,却没有同意他的计划,反而将尼堪的四千人也撤出了山海关,满洲军主力全部退回了锦州,八里铺只留下了正黄旗的侍卫亲军与多铎的镶白旗。似乎,这一场大战跟满洲人真的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吴三桂只能把疑问放在心中,带着放回的一万人回到山海关。可满洲人打了十几年交道,吴三桂自信已经把握住了这些蛮夷的脉搏,可多尔衮让他完全摸不到头脑,吴三桂不禁喃喃自语道:“多尔衮到底想干什么?”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