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山海关(十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军的漫长战线当中突然从北到南依次响起此起彼伏的喊声。大群身着两黄旗铠甲服色的彪悍骑士簇拥着一袭金色装束的多尔衮。在他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两名身材长大的满洲汉子,擎着皇帝亲领的两黄旗大旗。
多尔衮单手操着缰绳,空出的手臂举着硕大沉重的斩马刀,展示着自己的勇武。
他纵马飞驰过一个个的牛录,用手中的马刀与每一个牛录额真,甲喇额真,梅勒额真,固山额真的兵器相碰,激起一声又一声的清脆龙吟,也激起满洲男儿心底的熊熊战意。
沿途的将士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用质朴的言语表达着心中的情感,热烈地回应着自己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君王。这言语或许没有大臣们平时拍马屁的时候用词华丽,却透着浓浓的情感与真诚,让心机深沉的多尔衮也鼻头发酸,心中那份战士的情怀喷薄而出。就在这一刻,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而这个看似任性的决定就此决定了这场汇聚天下眼球的大战的最终结局。
当他回到正黄旗队列当中的时候,整个大军的情绪已经彻底被鼓动起来。七万满洲铁骑如同被困万年的神祗,即将走出幽闭,绽放出凌绝天下的耀眼光辉。
“传令英王,即刻深远迂回顺贼后侧方。大清兴亡在此一举,全军上下有我无敌!诸君戮力杀贼,儿郎们,出击!”多尔衮仰天长啸,穿金裂石的声音似乎就在每一个八旗兵的耳边响起。
面前是十几万大顺军步兵连绵不绝的巨大方阵群,就在一群人还没有回过神儿,下意识地望着多尔衮的时候。身为帝国皇帝的他竟然率先带着护卫亲军冲了出去,两侧的队伍次第跟上,形成了以多尔衮为箭头,延绵十几里的宽大锥形阵。
爱新觉罗家的千里驹并没有因为地位的上升而变得怯弱,这一刻逝去近二十年的努尔哈赤足以自傲。浑身金甲的多尔衮一如当年在正白旗的时候勇猛。岁月使人变老,不变的是武者骄傲勇敢的心。
在皇帝个人勇武的感召下,两侧各个旗的队伍全部策马向前,各部的牛录额真以上的军官与爱新觉罗家族的王公们齐齐冲到了最前面。将有决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以多尔衮为中心,躁动向着两侧一层层传递,每个人骨子里面的血性都激发了出来,即便是神祗在前,八旗铁骑也会冲上去绞杀干净。
这是一支上下同欲的军队,这是一支在这一刻谁也无法阻挡的雄师。
原本静止的阵线一瞬间动了起来,就像是海啸来临时的冲天巨浪一般。巨大的浪花向着前面还未交手就已经显出败相的大顺军翻涌而去。
此情此景,宛如五百年的户不答岗出现。那支在七十万辽军当中纵横驰骋的女真无敌铁骑兵,那支只存在于故纸堆中,以几千人就敢于在百倍敌人当中纵横冲杀的雄师,那支冠绝天下的绝代武力在今天又再度重生了!
时间先回到半天前,彼此相距七十步的时候,顺军的火铳兵凭借射程优势先声夺人,以十秒钟一波次的频率开火,最前面的朝鲜人纷纷倒下,破碎的肢体与喷涌的血肉构成了绯红的人体喷泉。
只是双方火枪兵的人数相差太多,火枪的数量差得就更多。棒子兵在严令之下不顾死伤,打出了罕见的悍勇部不畏死伤。在付出两千人死伤的代价后顽强地进入三十步的射程范围内。在这个距离上。双方的火铳都有着绝对的杀伤力。
顺军担心己方的火铳兵人少吃亏,派出两翼掩护的骑兵往中央方向增援,试图冲乱中间的棒子兵,吴军与两红旗的骑兵也派出人马拦截住顺军捉对厮杀、顺军不停地投入人马,清军阵中也是源源不断地派出后续队伍。这场因为增援中路而发生在两侧位置的战斗成了彼此争斗的焦点,而中间位置的胜负一时间变得无足轻重。
两军的骑兵谁先获得胜利谁就会占据绝对的主动,逼迫对方将最后的手段拿出来。在两只有力的铁拳打出之后,顺军的中路门户大开只剩下一字长蛇的步兵方阵。到最后,大顺军的骑兵除了护卫李自成的五千人外,超过十万铁骑全部陷进了战场。
唐通白广恩带着五万前明军与吴三桂厮杀在一块儿。有了上次未战先溃的光辉先例,李自成可不敢让这些明军大爷们再和八旗军斗上一阵,那样他莫名其妙地地率先崩盘,到时候输都不知道是输在哪里。好在秦晋的边军与关宁军宿怨甚深,双方在崇祯年间的时候就彼此看不顺眼,足以保证五万前明军与吴三桂对上的时候拼命。

秦晋边军除了守卫长城线之外还要与关内对农民军的战争,干的活儿最多,可每年应该得到的粮饷还是动辄拖欠。反观关宁军,每年能够得到数百万两的白银,大批的军械粮草,可无论是关外与满洲人的战场还是调入关内的几支关宁军,完全没有对得起每年耗费掉的海量银钱。
在关外辽东前线的关宁军每每上报的战绩几乎成为了整个天下的笑谈,当年那个号称歼敌上万的宁远大捷斩首只有区区二百二十级,这还是满桂违抗军令,擅自带着家丁出城取得的。而国内战场上,关宁军没少上演在关外的保留节目——没有接战就莫名其妙的向后狂奔,消失不见,把友军卖给敌人。
相比之下,待遇恶劣的秦晋边军做得显然要更为出色。这次好容易得到了正名的机会,唐通等人的部下们表现得异常彪悍,双方五万对五万旗鼓相当,打得昏天暗地不分上下。
吴军因为几次惨重的损失,军中骨干死伤八成以上。辽地男儿虽然悍勇难当,马上功夫也无可挑剔,可个人勇武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合格的士兵。三五人之间的小组配合,面对刺过来的刀剑是选择丢命还是丢胳膊,这些不是几天的时间就能交会的。
彼此凿穿对冲的时候,吴军老兵过少的问题还不是很明显,可随着战况逐渐僵持,两边的十万大军僵在一块儿。这个时候士卒之间彼此的配合k变得越来越重要。唐通白广恩的部下配和娴熟,以三五人的小规模队列绞杀关宁军的单兵。吴军渐渐的落于下风,或许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坚持不住。
另一支闯军骑兵面对的是右翼四旗的八旗军。八旗军的每个旗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即便是因为上层权力斗争屡屡调动变化的正蓝旗,原皇太极时候八旗当中最为弱小的镶黄旗也不是别人可以随意揉捏的力量。
当然相较左翼四旗,右四旗的实力还是要更为强悍一些。两红旗是礼亲王代善的老底子。这些年换了三个皇帝,代善家族在两红旗依然稳如泰山,将士彼此配合默契,不少人在一起配合了大半辈子,或许在冲劲儿上不足,但伤亡总是最小,往往会在局部形数优势以多打少。
济尔哈朗的镶蓝旗的情况类似,也是传承了几十年的老势力,正黄旗更是昔日八旗当中最能战的正白旗,成了正黄旗之后更是士气高昂,锐不可当,在战斗实力上是当之无愧的八旗第一旗。
四个旗配合默契,正白旗的人就是突前的箭头,将顺军的对列搅烂之后另三个旗就跟进使阴招下绊子。五万顺军被投入战斗的不过三万多八旗军打得节节败退,伤亡比例在一比八开外。五万顺军损失不下两万人,如今和清军的人数彼此相当,更是抵挡不住。即便是清军不派兵增援,这部分顺军也会先于吴军崩溃,而得胜之后的八旗军就算是只剩下一万人甚至是五千人也不是勉强占了一点上风的唐通等人能够分身应付的。
何况多尔衮手中到这会依然有七万铁骑没有参战,更不用说在北面虎视眈眈的阿济格十万大军。在预备队方面满洲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打到这会儿,顺军实际上败局已定,大顺的精兵数量与清军相比没有优势,多出来的二十万新卒在野战当中派不上用场。投入作战的清军又是几乎全骑兵阵容,素质比大顺五营精兵还要高出一块,以少打多都能维持一比八的伤亡比率,这样的战斗已经不能成为战斗,而是一场满洲人对大顺军的屠杀。
在处于顺境的时候,大顺军的五营精兵也能爆发出让人不敢小视的顽强与坚韧,甚至能在伤亡率超过四成甚至一半的情况下依然奋斗不息。只是目前的牺牲却没有任何的希望,以这样的伤亡比率打下去哪怕是全军覆没也没有战胜甚至是让满洲人伤筋动骨的可能。绝望渐渐笼罩了大顺军,而临战指挥无论是经验还是天赋都要强于李自成的多尔衮敏锐的发现了。
或许,这场战斗唯一的悬念就是大顺军能够让清军付出多大的代价了。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