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年号义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皇登基,更改年号放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而今,战乱乃频,时局动荡,形势鬼魅,中原人才凋敝,人心混乱,更需要大张旗鼓地操办,以显示明朝皇室的态度与尊贵,从而收拾民心。
还是在几个月之前,张国维所领的礼部就已经开始为新一年的更改年号与新皇登基这些事情而忙碌。
君王之事无小事,更何况是新皇登基是承先启后的大事情,自然要大操大办一场。
对于惠王登基之后的年号,礼部按照以往的惯例,查经据典,选定了三个。分别是弘光,义正与恒敬,以供皇帝选择。
朱常润老爷子很是属意弘光,大家的意见也大多是倾向于这个吉祥且大气的年号。看来,历史上福王政权选定此年号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唯一的反对声来自于朱术桂。出于后世人才知道的原因,他表达了在外人看来莫名其妙的反对意见。
弘光,这是历史上小福王的年号,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因为南京被多铎麾下的南征大军攻占,小福王被俘而废除。
在南明的几个政权当中福王政权是实力最强大,不但拥有江南的半壁江山,而且在江北也有着很强的势力,比之北宋的康王赵构在靖康之后的局面还要好,更是远远超过后来坚持了十余年的永历政权。只是,弘光政权不但没有成为又一个南宋,甚至不如偏居西南一隅的永历政权,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灰飞烟灭,成就了豫亲王多铎的赫赫武功。对于身为后世人的朱术桂而言,或多或少会觉得这个年号不吉利。
读书人都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敬而远之,存而不论。朱术桂总不能拿在这个时空当中必定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说事儿,说不能用弘光,原来的时空当中小福王用了它,结果没几天就完蛋了。
在这个时代和一群老学究老顽固们谈穿越?朱术桂觉得,那样呀就算是不被别人当成妖怪也得被看成是精神病。
此路不通,只能另辟蹊径。他如今已经学会了这个时代人的思维方式,想要给自己的选择加一个重重的筹码,那就拉大旗扯虎皮、反正三个年号都各有出处,从别的角度找到一个无懈可击的借口就可以了。
恒敬出自《论语》,强调的是谦虚谨慎的为人处世态度。义正则取自《孟子.离娄上》,“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强调的是君主的表率作用。
仁是孟子的核心主张,义,正是士大夫的道德准则,在儒学大行其道的明代,这就是最大的幌子,最好扯的虎皮。
从秦往后,尤其是汉武帝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后,历朝历代虽然都号称以儒家治国,实则全都是儒皮法骨,只是不比秦朝一般裸地把法家摆在明面上,当成是治国的根本理念而已。这是个不能说出来的可又是谁都知道秘密,无论是君主亦或是臣子都心中明了,只是心照不宣不说出来,情形很像是寓言故事里面皇帝的新衣。

儒家君君臣臣相当符合帝王治国的理念,只是儒家某些时候过于软弱迂腐,全然用儒家必然导致帝国虚弱,统治秩序混乱。如此,法家的规矩就有了用武之地。
孔子可以说是被汉以后历代帝王人为的硬生生拔高到万世师表的地位上,因为作为殷商皇室后裔的孔子的的学说的基点正是至高无上的君主。
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从讲究礼仪的春秋时代向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过渡的过程。孔子的母国鲁国是诸侯国当中爵位最高的,乃是公爵,比周文王弟弟身份封国的春秋第一霸主晋国以及几百年来一直压着鲁国的东方大国齐国国君的爵位还要高。
鲁国素来以音乐与典章闻名于世,在春秋时代鲁国是各国公子士子向往的地方。而到了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失去了霸主庇佑,恭守礼仪的鲁国很快就衰败下去。目睹自己的母国逐渐衰弱,孔子自然会有些想法。而因为出身的缘故,他自然会把鲁国衰弱归结于礼义廉耻的沦丧,寄希望于恢复所谓的周礼来达到天下大同。
所谓的周礼是指以分封为核心,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纯粹的封建制。东西周尽管局势动荡,可姬周享国八百年却是历朝最长的。周礼虽然繁芜甚至是刻板,却是最为稳定的统治结构,这当然是帝王所希望看到的。
实际上,孔家老二的成就还不至于到了如此成神的程度,无论是在他生活的时代的影响还是留下作品的数量,孔子并不是儒家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只是他的学说维护了君主,最能用来愚民,适合了统治者的胃口而已。
对于士子们来说,孔子是至圣先师,是挂在墙上顶礼膜拜的偶像,也只是一个偶像。历朝的士子们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他们推崇的是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理念。从这点来看,孟轲就比孔二可爱多了。
一代又一代的读书种子把孟轲放在了心中无尚的位置上,而历朝的君王则靠着政权的优势将孔二推到了无以复议的荣宠地位。靠着中央之国读书人的世代努力,孟子被推到了亚圣,邹国公的位置上。孔子至尊,孟子亚圣,两个人的地位的变迁发展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国历朝君主权力与臣子权力的发展史。
对于历代帝王而言,孟子是一块带着毒刺儿的权杖,虽然有危险,却实在没办法丢掉。
朱术桂看透了朝廷这些本质上依然是士子的文官们的真实想法,顺水推舟以孟子名言选择年号,表明了他对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诚意。
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谁也没有胆量敢说出来自己反对仁政。更何况,一众大臣对于朱术桂的表态只剩下了兴奋,断无不同意的道理。于是,朱常润的年号就这样定了下来:义正。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