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孔孟之道,南辕北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所以一个区区的年号会引起众多人的推崇,自然与孔孟之间的看似细微,实则巨大的差别不无关系。。说明白点,就是官员士子们表面尊崇孔仲尼,实则推崇孟轲。孔仲尼与孟轲之争,放在这个时代就是权力到底由君王独裁还是开明,由内阁分享相当大的一部分。而从年号的选择上,似乎朱术桂给了大臣们一个最合乎人心的选择。
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成为历代王朝治国的理论依托与治国最为基本的学说。孔家在曲阜世世代代享受荣宠,衍圣公一脉往来流传两千余年,而孟家也在历朝世袭五经博士,成为儒家的又一杆屹立不倒的大旗。
世人言儒家必曰孔孟之道,孔子取义,孟子成仁,两者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是儒家在君主与庶民这上下两端的存在基石。似乎,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
只是,如果仔细去探究,就会发现孔二与孟轲两人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主张完全是南辕北辙。孟子的仁政思想并不是对孔子仁政主张的继承,而是全面的修改,甚至是与反叛。两者的出发点与着力点也完全是相反的。
如果说孔子的学说是对于周礼的复古主义情节,那么孟子所学所主张的则是战国时代的生存法则。
孔子强调的是下对上的忠诚与义务,是臣子对国君的愚忠孝顺,在南宋之后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的程朱理学则是对这一点的无限放大。而孟子则更多强调上对下的责任,是国君对臣子民众的仁慈爱护。一旦这种责任有所欠缺,则上下的地位可以改变。自然,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喜欢听这样的话。
单论成就,留下一部由弟子撰写的真伪难辨《论语》,自己“述而不作”的孔子未必超过孟子。只是孟子的性格与坚持注定了他在君王心中的地位永远不及孔老二。
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道尽了历朝君王的心声。看,这样多好,老百姓就是用来使唤的,至于为什么这样使唤你们,不好意思,先师孔子就是这么说的,谁要是有问题就去问他老人家好了。
仁政是儒家的基础性政治主张,是儒家的标志与基石。孔子的仁更多着眼于礼教与道德范畴,主张对秩序的传承与接收,而不是破坏与修改,这显然是君王所喜闻乐见的。毕竟没有哪一位帝王喜欢搞破坏的臣民和手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子和两千多年之后江湖人称孙大炮仗的孙中山本质上极其接近,都是被浪漫主义与空想主义包裹的人。或许这样的人的心是最为纯善的,这样的人也是是最合适拿过来做成画像去顶礼膜拜的。因为这样的人生活在幻想当中,所说说行自然是最美好的。不过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最好还是不要介入,如此就不存在造成任何破坏性的可能。
同样是仁政,孟子脑中的显然与孔老二所想的不一样。孔子更多是希望由上而下施行仁政,把希望寄托在君王的所谓“仁”上,可有仁君必然也有暴君。一旦君主暴虐,孔子的政治体系就面临崩溃的局面。孟子则以道德伦理带入社会政治。

仁君虽然也是其思想体系的必备,不过孟子的仁君不是如同孔子一样寄希望于自己的人品,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君主不仁,则以仁者居之。于是就出现了如下言论。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好吧,一旦有个天灾,那就是天子失德,连一个背黑锅的都没有,这个皇帝还怎么干?当然,还有更过分的。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皇帝对下面好,咱们就给他面子,好好地做好小弟,要是他不把咱当盘菜,那咱也没必要鸟他,要是他敢玩阴的,那么咱要是心情不好也可以把他推下台,换一个看起来顺眼的。按着孟子这么来,谁还敢当皇帝了?是不是所有人都起来造反这位亚圣邹国公才心满意足?
如果孟子活在秦之后,那么可以肯定,敢说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的孟子哪怕是顶着一个亚圣的光环,也必然将封建时代最为恐怖的极品刑罚——本人车裂,家人也不能幸免,九族诛杀。
说来好笑,看起来更有空想主义气质的孔子更多主张的是以法度治国,建立健全且高效的法律体系,对于君主则无限宽容。而似乎更为愤青,更应该反对特权的孟子则更多则是倚重人治,将社会的长治久安更多寄托在人,尤其是统治者的素质之上。或许正是因为重视法制,而法治有着极为鲜明的客观性特点。因而,孔子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寄希望于周礼的恢复以及对传统的继承上。对于君主的权威有神话的趋向。毕竟有了神的存在,那么人性必然不会肆无忌惮的放纵,而理性就此有了更为深厚的土壤。
相比之下,因为人治的主观性,孟子心目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层层监督,层层制衡的体系。君主更多只是一个偶像与代表,社会的实际权力相当一部分掌握在士大夫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孟轲在君王当中的印象不好,而历朝士子官员都很崇拜他的原因。毕竟,没有谁会和主张给自己涨权力的主儿过不去。
联系到江陵朝廷的实权人物朱术桂在之前力主的恢复唐制,登坛拜相,废除内阁大学士跪礼,赐座等等一系列的举措。自愿或者被迫来到荆州的官员们发现了一个让人兴奋的事实,这位辽王爷的的确确不想把权力搂在自己的怀中,而是很大方地见者有份儿。
十年寒窗苦行修,才换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的正是醒掌天下权。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