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变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术桂恢复相国制度的信号几乎得到了所有官员的一致拥护,哪怕是最古板,最守旧,最喜欢拿祖制说事儿的人在这个时候都变得极其的开明。.似乎废除丞相的不是太祖爷朱元璋,而是老天跟大家开的一个玩笑而已,一个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梦境而已,如今这个玩笑已经不需要继续下去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丞相这两个字在读书人的心中有着多么重的分量。
大明文官系统当中最为顶尖的内阁大学士们虽然有宰辅之实,却无宰辅之名。所谓的宰辅指的就是丞相,也就是唐宋时所谓的相公。
这个看似平淡的词汇却是几千年来无数华夏读书人的最高追求。纵然是内阁大学士的实际权柄重于丞相,可这份儿名不正言不顺的遗憾却不是权力就可弥补的。
“学成文武艺,买与帝王家。”继而登上人臣的顶峰,被君主登坛拜相,这是读书人眼中最大的荣耀。
某种意义上,所有的文武大臣当中,只有丞相授官才是用“拜”,而其余官员则是授官。丞相统领群臣治理国家,作为臣子们的最高代表,丞相是国家的主人,至少是小半个主人,而不仅仅是皇帝麾下的打工仔。
皇帝坐镇中枢,丞相统御天下,君权相权彼此协调达到动态的平衡。华夏历史上最为高山仰止的几个高峰都是如此降临人间的。而李唐从玄宗之后骤然走向衰弱,除了各地藩镇割据,与君权和相权沦落于太监之下也是不无关系。
简而言之,在封建帝制时代,相权可以有效制约君权的无限扩张,从而使得国家不至于屈从于一个人的意志之下,而君权则可以抑制相权的的权柄过重,防止矫枉过正,干弱枝壮。无论是何种权利缺失,对于国家而言都是灾难性的。
胡惟庸案后,太祖进一步削弱功臣集团,尤其是淮西集团的势力,进而在完全掌控了朝中力量之后,出于巩固君权的角度考虑废除了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丞相制度,六部及各寺向皇帝直接负责。此举等于是毁掉了读书人世世代代的梦想,也使得明朝中枢的权利构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雄才大略的成祖朱棣靖难起兵,那么在年号上都与祖父朱元璋的洪武对着干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很有可能会恢复丞相制。那么此后的大明将会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或许那将是一个经济上的赵宋王朝,军事上的李唐王朝。一个在军事上面强硬的,在经济上发达的,在政治上开明的王朝。
当然,前提是朱允炆顺利解决了藩王问题之后,北方防线不至于被蒙古人趁虚而入。
和惠帝朱允炆相比,成祖朱棣更像是太祖的种子,也更为雄才大略。父子两人同样强势狠辣,对付敌人肆无忌惮手段毒辣,不是好人却是好皇帝。只是从朱棣扛起了靖难大旗后,他就把自己放在了改革派的建文皇帝的对立面,这就意味着必须他要维护朱元璋的祖制,无论让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件事情他也必须去认真的做,以此证明他取代朱允炆的正义性。

朱棣之后,他的子孙世代相袭为国君,特殊的出身使得大明历代皇帝都将太祖的制度放在了无限的高度。这也导致了明朝此后二百余年间政治体制严重脱离实际,到了明中后期,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因为明白上不能更改只能在私底下取巧,成了所谓的惯例。结果大量的规矩制度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为了挽救修补一个漏洞却造成了另一个更大的漏洞。
朱元璋绝对没有想到,仅仅是在他死后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后,原本仅仅是作为皇帝秘书身份的内阁大学士们就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杨溥、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夏元吉等人在仁宣两朝开始逐步上位,由此开启了大明内阁两百余年权柄重于历朝的辉煌。
纵然内阁的职权与唐宋时期的相公极为相似,只是名不正言不顺,很多必须要明确的事情因为太祖的缘故只能略过不提,久而久之,明朝朝廷肌体内部积累的毒素越来越多,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
后世多认为明亡于神宗,实际上,靖难之后,从太宗皇帝战胜了建文皇帝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明朝败亡的原因——来源单一,极易起伏的财政,僵化死板,脱离现实的政治,地位低下,战力平庸的军队,千篇一律,缺乏活力的政策。如此朝廷,焉能不灭?
朱术桂不是朱棣一脉出身,不会因为那些心照不宣的原因对政治改革畏手畏脚。他来的那个时代信息爆炸,或许在阅历上不如那些一辈子浸淫官场的老臣们,可在知识面上却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为丰富的一个。
只有他知道,如果历史不能被改变的话,我们这个曾经锐意进取,胸怀宽广,曾经万国来朝,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伟大民族即将迎来一段超过三百年的不堪回首的黑暗日子。
也只有他知道,这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度为何从盛唐开始就一直处于不断的衰弱当中,经历了吐蕃,回纥,契丹,女真,蒙元乃至满洲一波又一波几乎没有休止的侮辱。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就在他的面前,此时不变,更待何时?
自从惠王政权的内阁建立之后,每旬都会召开三次高官的联席会议,除了四位大学士之外,六部尚书侍郎,各个院寺主官,军队方面的总参总长与副总长,留守江陵的挂将军印的总兵们,勋贵中的几个国公以及宗室的代表朱术桂,朱术雅兄弟都会出席。地点就设在辽王府当中。
作为大明新的政治中心,辽王府承载着大明王朝二百余年甚至是汉家数千年来的民族存续,文化延伸,气运兴旺的希望。在这座长江之阳,华夏唯一延续两千年的砖石结构古老城池里面,隐隐听到的是千载守护于此的华夏轩辕龙神的长吟。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