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和谐的御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德四年,宣宗设立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太祖时期内官不得识字的规矩就此废除。随着内阁票拟制度的规范,司礼监的批红制度也应运而生,从此内廷外朝相互制约,而皇帝则处于超然的地位居中调解。只是他没有想到,后世的子孙会是那样的昏庸,使得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禀笔太监们权力日炽,出了刘瑾,魏忠贤这样的权阉。
司礼监的名声之臭历代明皇自然知晓,只是内官一切系于皇家,用起来比臣子们更为放心,在没有更好的手段之前只能维持其批红的权力,哪怕因此使得君主们身上添了污点。
对于历代明皇来说,给予司礼监批红大权只是为了维持制衡之道的无奈选择,如果有更好,也更让人放心的制度,相信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重用太监,给自己的身上泼污水。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们虽然没有丞相的名号,可从中明开始,其手中的权力远远超过了历朝的丞相。而且越到后期,明朝内阁的权力就越大,而皇帝更像是一个政治木偶。这是君主立宪制的特征,于时代而言是一大进步,可对于皇族而言则是关系根本的威胁。这对于取消了丞相而以内阁负责处理文案工作的太祖朱元璋来说,实在是一个讽刺。
如果有更好的权力平衡方式,相信除了天启之外没有谁会甘愿顶着宠信阉人的污名重用太监。即便是天启,如果处于一个离开了司礼监权力依然能够维系平衡的朝代,那么魏忠贤想要擅权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变小。
太宗皇帝因为上台方式比较暴力的原因一直与文臣彼此不信任,在宠信重用太监的程度上并不比他的后代正德与天启差。可无论是张谦还是后来名满天下的郑和,留下的正面东西远远大于负面。可见,只要有完备制度约束以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与滥用,那么出现所谓权臣与宦官干政的可能性就会变小,甚至消弭于无形当中。
朱术桂之所以倡导恢复唐宋制度,正是看重了李唐赵宋在权利分配与平衡上的独到之处。而有了新的权力平衡方式,那么司礼监的政治作用就可以终结了。
唐中期之后地方割据,中央神策军被宦官把持,以致朝局动荡,国家趋于分裂,甚至皇帝的废立生死都决定于当朝权宦之手,这些正是因为李隆基对于皇权与相权之间平衡的破坏.之后的安史之乱以及中唐之后噩梦一般的经历,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对这种破坏的报复。这只无形的大手就是客观规律。
不过对于朱常润来说,权力的平衡与否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事情不需要他去操心。他明白,自己没有孩子,争权完全没有意义,只需要当一个政治木偶,老老实实挂在前面就可以了。如此即便是日后朱术桂登基为帝,按照他的性情,也必然会给自己一个不错的待遇,最起码也是宗室第一亲王。
反正朱明宗室并没有失去帝位,他就不算是辱没祖宗,虽然这样做丢掉了一直在成祖一脉当中传承的帝位,那也总比被外人占去了好。

朱常润把自己的定位放得及其准确,虽然没有了内廷的制约内阁的权力会更加膨胀,不过他本就不掌权,又能给自己博取一个好名声,对于朱术桂的提议也就欣然颔首同意。
“叔祖提议甚和朕意,如此就烦劳张阁部。”朱常润点头同意道。
“老臣领旨!”班次在文臣当中第四位的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张国维距离御座的距离很近,听到这儿连忙走上前,动作之快让人感觉就像是一阵风吹过去。不过想一想也能理解,这可是个主意光耀千古的体面活儿,足够吸引人的了。
只见心潮澎湃的张老大人快步走上前,从礼部官员手中接过崇祯的遗诏,仔细端详了好一阵子后大声读了出来,当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落下后,这场登基仪就此结束。
“诸位爱卿。”朱常润的话让许多饿得前胸贴肚皮无比期待御宴的人再度失望了。老爷子也理解众人的想法,他本人也饿得快要昏迷了,可这话又不能不说。
“三天之后,按照先帝遗诏,朕将册封辽王叔祖为皇太叔祖,礼部方面要加紧准备,如果有什么东西没有备齐,各部协调,高阁部也可以找朕来帮忙。”
这件事情早就定了下来,之所以拿到这个场合重申一遍,不过是为了表示朱常润的态度而已。
当皇帝本非我所愿,是你朱术桂给我推上去了,以后这个位置还是你的,随时可以拿走。
接下来自然就是让许多人万分期待的御宴了。并不是因为宫中的厨子手艺活儿好,实际上宫中为了方便省事儿也为了安全,做出来的都是温火菜,吃起来差不多都是一个味道,也就是能填饱肚子而已。这是个荣誉的问题,能有机会吃到御宴本就不容易,更何况是新君登基的御宴,这绝对是一个好彩头,更是难得的恩宠。
按照惯例,这时候文武两班的领班大臣要站出来给新君祝酒,这一次也改了规矩。朱常润老爷子压根就没有出现,而是跑回去换衣服,衮服虽然威风,传上去却并不舒服。
正主不在,一干大臣们自然不敢动筷子,一个个按照班次以及文武坐好之后,眼睛都快要掉到了盘子里面。朱术桂起身端起一个酒杯,对着众人遥敬一番后说道:“陛下去换衣服了,大家先吃吧,大喜的日子,可千万别饿出了什么毛病。这一杯咱们敬陛下,喝干了就都动筷子。”
自然,还有一桌子特意给朱常润留着,有资格坐在这张桌子作陪的朱术桂,朱术雅等宗室王爷们与文武两班的领班首辅孙传庭,英国公张世泽当然不能傻等着,随便先找了一张桌子先填饱肚子。或许,这是大明历史上最为和谐的御宴了。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