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权力回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臣有话说!”朱术桂认真地拱了拱手,神色平淡,让人看不出喜怒。。
话音落下的这一刻,似乎整个大殿当中的呼吸都停止了,几乎每个人都在观察着朱术桂的表情。
主弱臣强,而这个臣还是宗室亲藩,大族长,好戏有得看了。
“叔祖请讲,先帝留下遗诏,叔祖入朝不拜,群臣需称臣,以面君礼参拜,今后就在御座坐下侧方按照皇太子规制设立一王座,朝会时请叔祖入座。”与群臣的紧张不同,朱常润倒显得十分轻松。当了皇帝的朱常润在和朱术桂说话的时候态度依然与往昔一样和蔼,甚至是谦恭,谦恭得让人觉得很诡异。
朱常润是个聪明人,和聪明人打交道才是最轻松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设立王座之事还是暂且搁置吧,陛下您的登基仪还差了一步呢。”朱术桂提醒道。
“哦,孤……朕险些忘记,叔祖请说。”朱常润尴尬地笑了笑,敢情他老人家还没做好当皇帝的准备。
“谢陛下。”朱术桂微微鞠躬,继续说道:“自宣宗英宗后,我朝新皇继位,按照惯例,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或者提督东厂的秉笔太监宣读先皇继位诏书。由此完成整个登基仪。
然我义正朝新朝草创,内宫二十四监建制尚未齐备,且从正德后,国朝内侍奸邪者众多,擅权者众多,于国于民,弊远远大于利。尤其是魏阉之后,民间言内侍则厌恶至极。如此,臣有一提议,由礼部张国维张大人宣读诏书,为彰显我新朝气象,不如将此规制更改,此后我大明新君继位,一律由由掌礼部的大学士宣读诏书,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此意一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即便是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依然没能阻止住众人的议论声音。
众人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宣读皇帝登基或许在现代人看来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可要是放在几百年前,这绝对是一个关系到根本的事情,司礼监权柄日重,掌握着宣读皇帝继位诏书的权力,从而有了大意名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明朝的文官阶层,失去了这一权利已经有二百多年,如今一朝重新得到,是不是意味着上百年来,司礼监隐隐凌驾于内阁之上的历史终结?
从问题提出之后,朱术桂就在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几乎所有的文官都喜形于色,武将们的脸色也好看了很多,勋贵们则一脸的无所谓,毕竟勋贵地位荣崇,权力却没有,与内宫各个监没有多少的交集。
这些年来,中枢要受到司礼监的压制,各个地方的总督巡抚也有镇守太监挟制,军中则有太监监军。明朝的太监虽然没有汉唐之时太监动辄废立君王的威势风光,可在权力上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身体缺陷的缘故,明朝虽然也有过郑和,张谦,张永,李芳这等识大体,懂进退的太监存在,可更多的则是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的人物。一想到今后不用再受这些公鸭嗓的挟制,每个文臣武将都是高兴异常。

可以说,之所以有司礼监在中明之后上百年的辉煌,与太祖皇帝废除了相权之后中央权力构成的缺失关系甚大。而直接原因则是皇帝为了从权柄日重的内阁分权而采取的手段。究其原因,则要从奠基明朝最巅峰的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两位皇帝说起。
当了二十多年委屈太子的仁宗终于凭借自己年纪年轻二十几岁的优势,终于耗过了雄才大略,一生戎马的太宗皇帝。多年的太子熬成了皇帝,那一帮子为了他在永乐朝大半时间都在锦衣卫蹲诏狱的东宫官立刻被提拔到高位上去。
夏元吉以及杨荣,杨溥,杨士奇,著名的明朝三杨由此登临高位,开始了他们在仁宣十年盛世的演出。几位老兄都是内阁官出身,而仁宗又是个残疾人,不仅腿脚不好,而且身体及其肥胖。成了皇帝的仁宗日日宣淫,精力自然不足,朝中的庶务都压在了几个人身上。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内阁渐渐凌驾于六部之上,有了决策的权力,虽无宰辅之名,却又宰辅之实。此时,距离太祖皇帝为了集权而废除相传千年的丞相职务不过两代人的时间。
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跨过去的一道坎,哪怕是如同太祖皇帝一般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也不可以。
与病病歪歪,一辈子当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老爹永乐大帝阴影当中与弟弟,勇武的靖难名将汉王朱高熙威胁下的仁宗朱高炽不同,宣宗朱瞻基是永乐大帝亲选的皇太孙,其父仁宗当年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解缙的一句“好皇孙”才坐上了皇太子的位置。年纪轻轻的宣宗皇帝幼年与青年时代都过得一帆风顺,从小被永乐大帝带在身边的他深受祖父影响,文韬武略皆精通,性格既有太宗的坚毅勇武,也有其父的仁厚宽和。武不下太祖太宗,文不弱仁宗孝宗,宣宗皇帝或许是皇明十余位皇帝当中各方面能力最为均衡的一个。
宣宗登基时年不到而立,从永乐年间就崭露头角的年轻皇帝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岂能容忍内阁重臣们把持朝政。
说宣宗有仁宗的仁厚宽和自然是有道理的。如果是太祖太宗两代强势惯了的帝王,碰上宣宗如今的局面,要么会废除内阁,要么就大刀片子抡过去杀人。而如果是仁宗皇帝或者是后来的穆宗神宗皇帝,要么就学习鸵鸟装作看不见,要么一定会把事情搞砸。
宣宗并没有采用强硬的手段,也没有妥协。他选择了迂回的方式。内阁的权力扩大,有恢复相权的趋势,甚至是超越相权,威胁君权的趋势,他就给内阁的权力加上个枷锁,即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使得君臣之间的矛盾激化。至柔则刚,宣宗深谙《道德经》中的哲理。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