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蜀道难,国运更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里捏着刚刚接到的圣旨,朱术桂不知道他是应该哭呢还是应该笑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很低调了(手底下十多万的虎贲,控制荆州重镇的府县衙门,商行的产业遍布全国,无间道的触角伸到了全国各地。以火星人的思维来看,确实很低调。),没想到还是被东林的那帮子名声在外的党争专业户给盯上了。即便是脑袋里进水银了也不难猜出,这些人是觊觎商行的产业了。
因为有南京镇守太监王“公公”罩着,商行在江浙特别是南直隶应天府,松江府,苏州府,镇江府一带迅速扩张,这自然侵犯了江浙的世家豪门的利益。而正是这些家族的子弟们构成了东林党的主体。值得庆幸的是,现任的首辅,愚蠢贪鄙的薛国观完全承袭了温体仁的衣钵,素来仇视东林人士,只是这位爷在六月的时候就会被罢,一年之后还将被赐死。接任的首辅范复粹在崇祯朝的十数位(这个政局动荡啊,眼泪哗哗地~)首辅当中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都是首屈一指的,绝对不可能找他这个小小的郡王的麻烦。而且范大首辅身为山东人,更不可能跟东林人一个鼻孔出气。想到这,朱术桂松了一口气,反正依照崇祯皇帝的性子根本就不会允许任何人对商行动什么手脚,那里面可是有着这位皇帝陛下的股份的,每年几十万两的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天下的局势就会变得完全的失去控制,也就是说,只要他低调一点,过了今年的头几个月后,就再也不会有人会注意到他了。
内阁的变化朱术桂还不是很放在心上,不过内廷的任何风吹草动他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来自于后世的他明白,在崇祯朝,最重要的就是这位陛下的信任,否则一切都是扯淡。内廷的几位大佬整天待在皇帝的身边,而他们本身也是崇祯最信任的人了。所以,和这些大太监们搞好关系绝对有必要。
崇祯十二年,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为年纪和精力的原因在数次上书请辞之后获准告老还乡。此后内廷的最受崇祯信任的大太监是曹化淳当年的手下,从信王潜邸时一直待在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对于这位在甲申年陪在崇祯皇帝身边一同殉国的太监,朱术桂还是有着很深的印象。所以他很早就授意商行和王承恩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朱术桂这几年之所以一帆风顺的一个重要原因。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们都在不停地说着他的好话,想不顺都难。
转眼间到了三月,朱术桂的王府依然没有扩建的迹象,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户部,都摆明了要钱没有,要命更是没有的态度。而湖广地方更不可能为朱术桂扩建王府买单。这可不是小数目,没有几万十几万两的银子什么也做不成。至于他自己,更不可能花钱找罪受,他可不想自己的身边整天有长史教谕之类拉着大驴脸的王府属官聒噪。
这一年,整个大明帝国如同被诅咒了一般灾祸不断。延绵了几十年的水旱蝗疫灾害变本加厉的折磨着已然虚弱不堪的明帝国。五月,东南赋税的重要来源的南直隶苏州,松江,湖州等府大水,江南鱼米之乡的粮价竟然骤涨至斗米三四钱,逼近了此时北方地区的粮价。之后,帝国的几大最主要产粮区中,除了江汉平原灾害较轻以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以及整个华北平原均遭受了严重的蝗灾。此外,随着常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帝国在府县城池之外的基层的统治秩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各种烈性的瘟疫就此蔓延开来。
从这一年开始,鼠疫在灾情最为严重的河南开始流行。京师的周边的北直隶顺德府,河间府等地也爆发了大疫,即便是素为帝国最为富庶地区的江苏也未能幸免于难。相比较而言,荆州府的灾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手下们的应对方式让朱术桂感到异常不爽。
“长明,你马上出城,告诉黑子他们,要是不想被饿死就给我组织队伍把蝗虫灭了。让他们别整天都在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把那些破庙都给孤拆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人都给孤送走。什么叫天谴!放着蝗虫不灭那才是真正的天谴!”王府的书房内,朱术桂黑着脸沉声说道。
眼下,夏粮收割的日子说到就要到了.因为今年的蝗虫数量明显比往年多了不少的缘故,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话,虽然不至于绝收,但减产三四成将是没法避免的。朱术桂让迟长明代他自己去巡视了一下各个田庄都在做什么,发现无论是广宁军还是荆州卫名下的各个农场都没有主动去做些什么,假如跳大神,找牛鼻子之类做法不算的话。
在长明的监督下,张小田和杨飞不情不愿地把超过五万的士兵撒到了天地里面抓蝗虫。幸好荆州的蝗灾并不严重,而且军队毕竟在组织上和效率上有优势。几天工夫,田间地头的蝗虫们就全被这些五大三粗的士兵们给灭了。夏粮收割的时候,平均的亩产达到了两石左右。在后世,如果水稻的亩产只有这么一点的话,种地的人基本上就可以上吊自杀了,不过在没有杂交水稻和化肥,灾害不断的明末,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崇祯先后赐给了朱术桂两千顷的田地,另外荆州卫和广宁军的屯田加起来也有个两千顷左右,再加上朱术桂更蒙拐骗偷来的,总计大约有五千顷左右,也就是五十万亩。如此,今年的夏粮,朱术桂的仓库里面多出了一百一十万石的粮食,够几十万人吃上一年的了。明初的时候,粮价低廉,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米,到了宪宗成化年间,因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一两白银最多的时候可以买到四到五石米,到了万历年间,小冰河期的威力开始显现,粮价上涨,一两银子只可以买一石大米(明制一石斤),而到了崇祯年,北地一石米最贵的时候甚至要卖到五两白银甚至是更高。不用说,这些粮食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算算日子,也快了吧?李瞎子同志,本王很看好你哦。”王府的书房里面,朱术桂一个人静静的坐着,手里面把玩着王府里面的裁缝刚刚给婷婷做好的胸罩,脸带猥琐地看着北方,好像要看穿什么……
八月,出京督师的杨嗣昌出师入蜀,以监军万元吉为前驱,四川本地军队把守各个要塞,而以悍勇的秦军贺人龙、李国奇等部和湖广楚军的张应元、汪之凤、张奏凯等军合力追剿,演绎出了这位大学士耗费大量精力导演出的他此生最为得意的大戏:十面埋伏。说白了就是拿川军当菜板子,而秦军和楚军是菜刀,他本人当刀把子,至于张献忠之流自然就是菜了。
可惜,这把菜刀的质量实在是有问题,楚军因为倚仗土兵的缘故,当地汉军终明一朝就没有出过强军.加之多年的承平,楚军久疏战阵,且多为新募之兵,战力极其低下,杨大学士手中的大刀还没有派上用场就已经崩开了一道大口子。
杨嗣昌本人试图想用自从正德朝之后就没有人获得的“平贼将军”来诱惑贺人龙为其效死命,私底下暗示其可以将“平贼将军”的封号从左良玉那里拿过来给他。只可惜他低估了贺大将军和左大将军的政治智慧,用一块骨头可以让两条狗为此拼命,只是对于人就没那么大的威力了。素来骄横的贺人龙此后对于自己头顶上的杨嗣昌基本无视,看着楚军和张献忠激战而自己却不为所动,以可以媲美蜗牛的速度慢腾腾地向战场移动。张献忠遂抓住机会,本着柿子可软的捏的原则,联合罗汝才(明末的大争之世,这两位生动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部趁势发起进攻。夔州土地岭一战,楚军大败,汪之凤战死,张应元带着被打得鬼哭狼嚎的部下侥幸突围。而张献忠和罗汝才的联军则轻松加愉快地占据了观音岩,据险抵挡后续增援的明军。
九月,趁杨嗣昌忙于围剿进入四川的张献忠所部的机会,被围在四川奉节鱼腹山中的李自成从郧、均间道进入河南。这也可以理解,所谓“擒贼先擒王”,虽然李自成大小也是自封的“闯王”,不过这位王爷此时手下的队伍实在是过于短小精悍。至少,此时在正忙着和张献忠对掐的杨嗣昌杨大学士就对李瞎子很是不以为然。显然,熟读兵法的杨大学士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斩草除根。结果,不仅仅张献忠越打越强,李自成也死灰复燃在中州大地上把明王朝搅和得昏天暗地。
九月,明军再度败于张献忠之手,这一次,驻防在观音岩的张罗联军的对手是监军万元吉和四川巡抚邵捷春两位文臣。。不可否认,素来有以文臣领兵传统的明朝的的确确出了很多儒将,比如正德朝平定了宁王之乱的一代人杰阳明先生王守仁,比如万历朝的熊廷弼,再比如天启崇祯朝的孙承宗,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等等。只可惜,这二位显然不能划归到儒将行列当中,充其量也就是赵括,马谡之流。
邵捷春率部与张罗联军隔大宁河对峙,他听从了部将的“妙计”,分遣部将各带数百人扼守大昌上、中、下马渡三个渡口。本就不多的兵力更加显得分散。张罗联军突然袭击,先攻破上马渡,接下来攻占大昌最后的屏障净壁,留守大昌的副将邵仲光惊慌失措,所部兵马大半溃散,至于邵大巡抚,仗着自己官大一级压死人的优势,早就跑到了夔州。
按照邵捷春的计划,邵仲光需要固守大昌,等待川军名将,力气足以媲美小金刚鳌拜的张令和石柱土司秦良玉率军前来,合围农民军。结果,邵仲光以史无前例的崩溃速度成全了张罗联军,大昌失陷的时候,张令所部还有一天的路程,而距离更远的秦良玉还有几百里的山路要爬呢。
得到了大昌失守的消息之后,年届七旬的老将张令即命令所部停止前进,扼守竹菌坪以阻止农民军进袭开县。多年的承平和安逸的生活使得川军战力低下,将领平庸。而出身永明土司的张令和石柱白杆兵的总瓢把子秦良玉则是其中的例外。两人都出身于西南土司,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身为永宁宣抚司人,天启元年的时候张令曾经以叛军总兵的身份随同奢崇明进攻成都。奢崇明败退之后,张令投降明朝,以副总兵的身份镇守川北。七十多岁的时候,依然可以在马上开五石强弓,且箭术高明,军中号称“神弩将”。
张献忠罗汝才统帅大军前来,与张令所部爆发激战,混战当中,时年二十岁的李定国单枪匹马,以强弓射死张令。明军失去主将,顿时溃败。张令这样一位堪比鳌拜的猛男的战殁,使得川军各部的士气大受影响。当然,事情到这时还远远没有结束。
乘胜进军的张罗联军势不可挡,大名鼎鼎的石柱白杆兵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三万精锐全军覆没,秦良玉仅以身逃,遭受她平生未有的惨败。至此以后,白杆兵元气大伤,再也没能完全恢复。这支曾经在辽东让彪悍的满洲人也心生敬畏的劲旅在邵捷春的“完美指挥”之下竟然得到了如此的结局,正应了一句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此役过后,杨嗣昌围剿贼军于川地的"圆盘战略"完全破产,川鄂交界地带所有的隘口尽陷于张罗之手,蜀中大乱依然无可避免。而更为致命的是,他并没有过于放在心上的闯王李自成得到了珍贵的喘息时机,明末国内战场的分水岭到来了。
(PS:各位兄弟姐妹叔叔阿姨阿姨夫们,虎年一定要老虎倒爬竿——虎B朝天。谁不服干谁,刚刚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