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定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一章定策
刘航一席诛心的话,令四大臣肝胆俱裂,齐齐叩地高呼死罪。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爱跪的毛病,刘航隐约已经免疫了,他现在没有剩余的精力耗费在如许细节上。
“不要趴在地下,朕听不清你们的话,起来答话。兵部尚书何在,对于此类紧急战事,兵部可有应急预案?”
王洽才抬起的脑子又迷糊了。
“预案?”
其余三大臣同样一头雾水。
刘航愣了,须臾后支吾道:“嗯,就是根据预想的情形,作出的具体应对条陈。”
王洽这才应道:“回皇上,应急条陈有何用,东奴万万不会照直了我们的应对方略行事的。”
三大臣齐齐点头。
刘航无奈得抚弄着九龙翼善冠垂条,算了,几百年后的东西,一时半会给这些人也说不清预案的好处。
“既然没有,那就现在商量着办。王尚书,兵部打算如何应对?”
王洽沉吟一会,语音飘忽道:“如今唯一的办法是调遣关宁军勤王了。”
中规中距,听过韩广明金力量对比分析的刘航,对王洽的建议不置可否。
“几位大人有何意见?”
韩广拱手道:“皇上,这是如今唯一可行之策了。”
温体仁周延儒亦同声赞同,扯皮可以,若论杀敌,即便看袁崇焕不顺眼的温体仁二人也不得不倚重关宁军。
刘航击掌道:“好,内阁这就拟旨,速速命袁崇焕遣关宁军驰援遵化,为京师备战争取时间,并立即率主力奔赴京师勤王!
此外,依据辫子军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一旦被他靠近北京,京郊百姓万难幸免,朝廷得拿出撤离疏散百姓的预策。
杨习墨,取地图来。”
撤离百姓!
四大臣呆了,从古自今,任何一代王朝京都保卫战哪有兼顾百姓的?
韩广惊疑道:“皇上,时间仓促,整军备战已是惶急,哪有时间疏散百姓?”
王洽道:“皇上,京郊百姓二十余万,光是转移已是耗费精力无数,何况在逃避兵灾这段时日里必然民生凋敝,眼下正值隆冬时节,离了房屋遮挡风雪的百姓们,恐怕冻死的尸骨会堆积如山呐皇上,再则,眼下抵挡东奴南侵乃首要之务,万万不可分散军力财力管理百姓。”
温体仁却是拱手道:“治国之要以民为本,古有汉昭烈皇帝撤退不忘流民,今日皇上备战首重百姓生死,皇上仁爱之名必将流传千秋颂之万载。
王大人莫非以为疏散百姓竟是多此一举?”
王洽怒道:“我兵部只管组织防御,温大学士这话应该对户部尚书毕大人说去!大明看家的可是毕大人!”
刘航摊开地图不耐道:“住口!有废话的功夫不如多想两条点子。温大学士,拍马匹没有用,务虚名处实祸的道理朕懂,朕要疏散百姓不单是保护百姓,更重要的是此举对未来京城的防御极其重要。”
刘航不留情面的斥责,令温体仁大感窘迫,不过以他的城府,这点小事还不能让他心头翻起波澜。
王洽韩广心头一阵快意,温体仁吃瘪他们是乐于见到的,不过短暂的喜悦后,疑问浮出,皇帝治政还行,什么时候对军事也有了独到见解了。
无暇顾及四人的心思,刘航指着地图一个小点道:“遵化孤城必不可守,加上关宁军的驰援,皇太极至多十五日必然攻陷遵化,那时摆在皇太极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攻取距遵化最近的重镇蓟州,或者舍蓟州不取,直扑北京!
我的看法是,皇太极必然放弃比较容易攻打的蓟州而进攻北京,否则,他的十万大军就白白入关了。”
韩广四人听着刘航滔滔不尽,看怪物般盯着他,皇帝善用人不知兵,韩广等人是有过体会的。
崇祯初年,袁崇焕放言五年复辽,朝野不以为然,皇帝居然对袁崇焕深信不疑。要知道,此时辽东已失,后金气候已成,东奴八旗战力彪悍,关宁军虽强,可终究数量不足,难以硬憾东奴铁骑,五年复辽,如此弥天大谎,真不知道皇帝如何就信了。
如今,军事白痴的皇帝竟然分析起战势走向,四大臣如何不惊,刘航出于军人对战争的警醒,浑然不觉有何不妥,径直说自己的。
与唐朝出将入相,制定策略的朝廷大臣大多通晓武备不同,大明以文御武,朝廷高层没有一个武将或曾经的武将,就连兵部尚书也是略读兵书的文士而已,韩广温体仁周延儒对军事一窍不通,默默听着刘航的分析,唯有王洽表示了质疑。
“皇上,臣窃以为东奴攻取蓟州可能更大,蓟州是防备东奴南下的重镇,军资、器械、粮食囤积无数,东奴穷贼而已,用兵不外乎图求财帛女子,蓟州的条件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若舍蓟州取京师,东奴将面对的是坚城利炮的打击,外加关宁军的回援,奴酋皇太极可谓半分胜算也没有,如此劳师动众,这样的结局东奴是不能接受的。”
刘航鼓励的看看王洽,支持着他说完反对的理由,微笑道:“王尚书言之有理,不过你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的分析放在辽东,皇太极自是舍难取易。
如今皇太极举倾国之军来犯,为此不惜将新绥服的蒙古绑上他的战车,他的图谋果真只是钱粮奴隶吗?
朕这两日看了些东西,东奴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夺位,皇太极虽然胜出,但窥视汗位的力量依然存在,为此,皇太极必须建立谁也撼动不了的威望。
继承汗位第二年,皇太极就打下了朝鲜就是最好的例证,朝鲜陷落后,皇太极的汗位坐得稳了些,不过随之他又进攻关宁防线,妄图再建新功,彻底断了其余三大贝勒的念想,但袁崇焕的阻击打得很好,皇太极在锦州遭遇了比努尔哈赤更大的失败,以至他的汗位再度动摇。要再次稳定汗位,皇太极必须立下更大的功劳,这份功劳甚至得盖过努尔哈赤!
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是完成努尔哈赤一生没有实现的梦想,叩关南下中原!
现在皇太极已经成功得避开关宁防线破入长城以南,如果你是皇太极,你会作何抉择?”
刘航的启发式谈话四大臣闻所未闻,以至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思维被代入刘航预设的轨道,不谙军事的韩广三人也在邹眉思索他的问题,甚至忽略了皇帝今日的异常表现。
喝了口茶水润润喉,刘航续道:“如果我是皇太极,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北京!直扑敌国京都,打得一个强大的对手疲于奔命全力抵挡,即使不能攻取城池,但这样的攻势对敌方朝野军民信心的打击,将是不可估量的,同时自己的威望也会得到空前提升,汗位从此将无可撼动。
简单说,皇太极这次南下打的是政治仗,何况京城近郊人口密集,抢一次足够吃上三五年外加大量奴隶,更能引蛇出洞,诱使关宁军出离不可攻破的关宁锦防线,在野战中歼灭关宁军有生力量,军事收益也颇可观。
如此,我为何不打北京而选择蓟州?”
刘航话音落地,一直扮木鸡的韩广三人顿时恍然大悟,军事不通,玩政治他们是老鸟级,刘航深入浅出的解释,有理有据的剖析,三人连同王洽不得不信服,看刘航的眼光彻底变了。
冒牌皇帝没兴趣解释,总不能说自己是四百年后的军人吧。
王洽同意了刘航的分析,转而依然迷糊道:“皇上,皇太极一定要打京师,京城应该加强防御,若疏散百姓,朝廷的力量定然分散,恐与全力备战的方略相悖。”
刘航道:“疏散百姓即是备战。辫子军十万大军南下,必然轻车简从,补给是他们最大的软肋,依照他们掳掠成性的作为,金蒙联军还会采取就粮于敌的策略,在大明境内以战养战。
疏散了京郊百姓,一把火烧光房舍,坚壁清野,让辫子军冻无所居,饥无所食,他的十万大军人吃马嚼,隆冬时节他能支持多久?
最重要的,我要他一个百姓,一两银子,一头牲畜也抢不着!
他们的下层士兵赖以死战的信念‘抢劫发财’得不到实现,皇太极军心定然不稳,哼,到那时,关宁铁骑雷霆出击,吃不下他的十万大军,也要啃掉他一块骨头!”
刘航越说口气愈是阴森,韩广四大臣不寒而栗,皇帝这招釜底抽薪的计策是他能定出的吗,一夜之间熟读兵书也不能想出如此狠招。
但疏散百姓这条,大明不曾为之,相关经验为零,执行任务的衙吏们如狼似虎,保不齐好好的政策到了这帮人手里就变成扰民之举,民众疏散不成,反激发民变,那时如何是好。
韩广张张嘴想说什么,可终究暗暗叹口气,领旨退下了。
皇帝的脾气他太熟悉了,天子决定的事,谁也不能劝说半分,眼下皇帝沉浸在自己雄伟战略的光辉中,进谏也是无用,温体仁周延儒却是大喜,二人自告奋勇,请下了疏散百姓的重任。
刘航见韩广王洽敷衍着他的命令,温周二人斗志高昂,略加衡算后将差使交给了温体仁,一个对使命充满热情的人总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