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小节 林青霞写诗及其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名演艺明星林青霞,在电影《东方不败》和《六指琴魔》中成功塑造了“东方不败”和“六指琴魔”等典型形象,她那精湛的演技与飘逸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令人难忘。
在她事业的巅峰时期,不惑之年的她嫁入豪门,淡出影坛,所谓“功成身退”罢!
日前,原籍山东的她回了趟老家,故乡让她感触颇多,不仅写诗,还想做艺术家。
她先到了曲阜。她说自己很想看乙瑛碑,结果被很多人认出来,造成混乱。后来,她说自己摸了碑,感觉很失望,并且还掉下了大颗大颗的眼泪。
随后,她回了青岛老家,并写了生平第一首诗:
《家乡的风》
山东青岛我家乡,
爹和娘的生长地。
我问爹呀我问娘,
是否化成家乡的风?
请你轻拂我的发稍,
让我重温你们的爱。
我问天空我问云,
可否化我为枝上鸟?
随那风儿游老家。
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我人生的每个十年都有转变:20岁拍电影,30岁时认清自己,40岁有了结婚的打算,50岁想追求文化艺术。未来60岁,我想做个艺术家!”
想做艺术家,想做文学家,想做诗人,理想是很好的!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有这样的理想和愿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实现得了!因为你首先得有这方面的天赋及才能。就凭这首所谓的“诗”,我想你60岁、70岁、100岁,这辈子也不可能做成“艺术家”或“文学家”或“诗人”。这哪能称为“诗”!这只不过是几句直白的话连串在一起,一点诗的意境都没有,这样的句子也能称为“诗”的话,那全中国人都是诗人,全中国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全中国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了!
这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梨花体诗”一样,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拆开分行排列,就成了一首诗。诗歌到了如今这种地步,真是文坛的悲哀!也是诗人的悲哀!
“梨花体诗”的创始人赵丽华女士,站在“伟大诗人”的角度,在她的博客里大力吹捧林青霞的这首“诗”,大肆渲染其“直白”的各种好处以及这首“诗”是一首“好诗”的各种理由,并引经据典地引用了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来论证,说余光中的诗就很直白,但他却成了诗坛大家,真是牵强附会!厚颜无耻如赵丽华者,世间少有!
前些年红红火火的《诗刊》、《星星诗刊》等诗歌杂志,如今风光不再,无人问津,杂志社无以为继,勉力支撑,面临停刊和倒闭。前段时间,不是有人打着所谓“拯救诗歌”的旗号,表演“**诗歌朗诵会”吗?当今的中国诗坛为什么会衰败如此?竟然到了用“**”来扞卫的地步,着实令人深思!究其原因,当今的诗歌已经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太过直白如“梨花体”者,就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分段排列,没有一点诗的意境,更谈不上“风”、“雅”、“颂”、“赋”、“比”、“兴”等等诗的基本元素,这样的“诗”还有谁会去读?另一个极端就是晦涩难懂,出现了一些“奇诗”、“怪诗”,就如有些“诗人”所标榜的什么“蒙胧派”、“先锋派”的诗,没有人看得懂,纯粹象猜谜语一样,正如某位“大诗人”所说的,“同一首诗,一千个人读就会有一千种理解,就会读出一千种意思。”说得多么“先锋”!我说这还叫诗吗?干脆就叫“谜语”算了!这种“诗”谁会去读?甚至有些“诗人”自己写的“诗”,你叫他自己说出其诗的意思,他都说不出,真是笑话!着名诗人臧克家看了如今的一些“诗”,都大摇其头,说不知所云,看不懂!连着名诗人都看不懂的诗,试想,普通人能看得懂吗?

90年代,汪国真的诗风靡整个大陆,他的《年轻的风》、《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等曾经令多少少男少女为之倾倒!随之接踵而至的就是席慕容旋风,如《七里香》等,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创造了一个个诗坛永恒不朽的神话,可谓是“有井水的地方读汪、席”!为什么他们的诗能够如此风行?是因为他们的诗既有诗的意境,又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人们读得懂,喜欢读,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当今的诗坛,象这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诗歌不被重视,而一味追求新奇,一味效仿西方,而作出了一首首奇形怪状的诗,这种看不懂的怪诗还有谁去读?刊登这种怪诗的《诗刊》等杂志还有谁去买?这种杂志不倒才怪!我不禁佩服起这些杂志的编辑来,他们可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才的眼光”,如此的“诗”,可能只有他们才能看懂,因为他们是“先锋”的“新新人类”!用句时下流行的话就叫做“前卫”罢!
当今的诗人们,我提醒你们一下,不要一味的追求时髦,当务之急是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当前中国诗坛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沿着汪国真与席慕容的诗歌历程,努力探索出一条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诗意的诗路来!靠那种“**诗歌朗诵”的方式是“扞卫”不了当今的诗歌的,这只能给人们留下一个笑柄而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