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字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屠杀的进行,更多关于马韩的情报飞至周鼎案头
马韩五十四国,国间各不相属,有王自号为韩王。其民种五谷,知蚕桑,作锦布,不知乘牛马。他们居住的草屋土室,形如冢,户在上,不分男女长幼,举家共居其中。
马韩各国除互不相属外,其内部还崛起了一个叫百济的部落。百济部落已先后吞并其周围十余国,大有取韩王而代之之势。
有了具体的情报,周鼎很快调整了马岛和乐浪两地的用兵方略。
乐浪方面,暂时以周吉主军事,赵云副之。周吉守土,赵云攻外。乐浪的军屯兵由张飞帮助,以轮战的方式加以训练,同时自南向北蚕食马韩各部。
乐浪各处兵力也作了调整。增地县留两千兵,乐都留一千,列口留五百,朝鲜留一千,其余兵力在轮战完毕后皆调往与马韩接壤的提奚县。轮战完毕后,由赵云和管亥统领他们,自北向南进攻马韩。
零散的马韩可以任意欺负,而百济吞并其他部落后形成的“大部落”,生存力比马韩强得多。赵云的任务就是清除乐浪附近的马韩部落,然后消灭百济。
相较而言,张飞的任务更重一些。除了轮训军屯兵,蚕食马韩部落之外,因为弁韩无法接纳太多俘虏,张飞还要收服辰韩。周鼎没作具体要求,逼降为上,动武为下,具体用哪种,由张飞自行选择。
除此之外,两地还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军中挑选优秀的低级军官。马岛的学校一直空着,因为有三个弟子在马岛,周鼎想让几个弟子教他们识字。这时候识字是士人的专利,周鼎军中士兵多是贫苦出身,低级军官也是。若不教会他们识字,他们以后的成长很受限制。
周鼎划定了一个期限,最迟要在明年年底之前达成上述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期限相当宽松。张飞和赵云都立了军令状,保证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任务。
至此,乐浪和马岛方面基本上不用周鼎再操心了。政事有孙邵,军事有张飞、周吉和赵云,行动方针已定,各人只需按计划行事。
汉代有一部影响深远的书,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五百四十个部首,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汉字分别归入五百四十部。五百四十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十四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十四大类分为十四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十五篇。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说文解字》还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字典可说是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一大利器,周鼎早就想弄一本可按拼音和部首检字的字典。
在马岛的西北角,有一座小岛。小岛近似方形,东西、南北各二里多,岛上有山有水有林有田,还有蔡邕和他的家人。小岛最近处离马岛约有三里远。
当初周鼎为了给字模找个好字样,就绑了蔡邕。蔡邕自被绑后,就被扔在这座小岛上。岛上有新建的房舍,蔡邕一家人被安置在这里。每隔一段时间,马岛上会有人送来打着方格的白纸,然后取走蔡邕写满字的纸。靠着写字,蔡邕可以维持一家人的衣食温饱。
被囚的日子并非全是苦楚,偶尔也有一些欢乐。对方的要求很怪,除了隶书,还有其它一些奇怪的字体。周鼎的字虽不好,好歹也知道隶书、楷书、行书,还有用于印刷的宋体与仿宋体。周鼎每种略写一些,然后交由蔡邕自由发挥。

除了写字外,蔡邕还喜欢修史。这个要求周鼎无法满足他。史料掌握在汉廷手中,周鼎鞭长莫及。不过,周鼎手中有大量从郑玄和他的弟子处换来的书,每种书周鼎都送蔡邕一本。蔡邕有书为伴,日子好过不少。
得来的蔡邕的字,周鼎叫工匠仿照后世建立点阵字库的方法,把方格细分成若干份,每一份代表一个点,用这些点“肢解”蔡邕的字。几年下来,周鼎手中有了厚厚的一摞字库。凭着这字库,工匠可以完美再现蔡邕的字。
如今要制字典,周鼎又想到了蔡邕。蔡邕也是当世大儒,有《说文解字》在前,相信制作字典对蔡邕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要先教会蔡邕使用拼音。周鼎在家闭关一天,制作了几页字典的样本,叫人送到马岛,交于蔡邕,让他照此制作。拼音的事,周鼎在信中作了解释,又让一名弟子随行。
周鼎制作的样本,可用拼音和部首两种方式检字。字典中的字按照读音排序,每个字后标注有读音、字义及相关联的词组。和《说文解字》相比,只要学会拼音,这样的字典更易使用。
制作字典,仅凭蔡邕一人,显然太慢。周鼎又从三百孤儿弟子中选出二十人,派到马岛,协助蔡邕。
字典的事,周鼎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剩下的只有等待。周鼎开始关注青州内政。
周鼎最初的底线是保有青州东部二十四县。由于和陶谦结盟成功,青州中部也被纳入,底线变成了三十五县。青州西部三郡(国)周鼎也想插一把手,地盘可以不要,人口。
济南和乐安与临菑所在的齐国相连,济南和乐安最远处离临菑也只有三百里,临菑大军随时可威胁两国全境。
平原郡在济南和乐安之外,最远处离临菑有六百多里,与兖州、冀州相接。郡治所在平原县,更是位于青州西部边界。三郡(国)之中,平原离心最严重。
华歆是平原郡高塘人,在高塘有一定的影响力。三郡(国)中,周鼎把第一个目标放在平原。周鼎写信给太史慈和华歆,要太史慈加紧训练新招的兵士,提前派人潜入平原各地作内应。只待秋收之后,兵发平原,以武力收缴平原郡守大印。
按周鼎的要求,曾经在东莱出现的血腥一幕,还要在平原重现。不铲除豪强,豪强控制下的人口就不受周鼎控制。华歆的任务是准备人手接手平原。太史慈夺权杀人夺粮,华歆负责运粮、移民。北海受创太重,急需人口。
移民之外,华歆的家族也要迁至临菑。周鼎已经暗示过,平原为四战之地,就在袁绍嘴边,早晚是要放弃的。
济南在西,乐安在北,可为临菑屏障。这两地主要官员要换成自己人,豪强也要铲除。郡守先由华韵和满宠兼任,各县县令由二人负责寻找,报周鼎同意后任命。
周鼎还有一个想法。临菑所在的齐国,西南面与兖州的泰山郡相连。周鼎准备在迁移完平原的大部分人口后,用平原一郡,换取泰山郡临近齐国的几个县。这样,可使临菑各方皆有屏障。
当然,若事能成,说不定会有别的收获。刘岱身为兖州刺史,不一定会听从袁绍之命。若二人反目,周鼎自可从中受益。
大计已定,周鼎仍然只能等待。不过周鼎喜欢。什么事都有人去做,自己只需动动嘴就好。
可惜的是,权力是毒药,周鼎也不能太过放手。过度放纵会害了别人,最终也要伤到自己。周鼎还得经常去学校,那里才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