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洛阳荒寺(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洛阳荒寺(2)
正当张奇石感到一筹莫展之时,他的运气就忽然好了起来,第四天一出门,他就在洛阳城一间规模颇大的寺庙里找到一份专门抄写佛经的差事,主持方丈看上了他的书法,不但食宿具包,兼且每月还能领到寺庙里发的五十文钱。
这对张奇石来说不啻是恩同再造,千恩万谢的出了寺门,急急的把自己在旅舍的行李搬了过来。
自此,张奇石在寺庙里白天抄写经文,晚上在青灯古佛下披衣苦读,有时经文不多时,还能有闲暇外出,到洛阳城的名胜古寺一饱眼福,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寺庙厢房里的烦杂人等太多,晚上吵吵闹闹的难以入眠。
这天又得闲暇,张奇石心想,洛阳城我大半看过了,何处不到郊外看看?他所在的寺庙本来就离城郊不远,出了门就逐北而行,行到一里处,只见荒草蔽野,离黍丛生,废弃荒芜的寺院道观随处可见,屋檐殿宇隐蔽于其中,说不出的荒芜沉寂。
自南北朝至隋唐,历代帝王多崇尚佛教,几乎每朝每代都投入大量的国库税费大肆建造寺庙,其中又以北魏为最,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的寺庙一跃荣登全国之最,数量多不可胜数。隋唐后,虽曾一度出现“毁佛”的政治风潮,寺庙的营建数量得以节制,但北魏扬衔之在他的《洛阳伽蓝记》里,尚称洛阳寺院有一千余所,所记洛阳大大小小的著名古刹,尚有八十处之多,洛阳的寺庙数量,由此可见一斑。
张奇石虽不痴迷佛法,但对寺庙建筑亦甚为喜欢,心想,反正闲来无事,到这些古寺里瞧瞧也不失为一件乐事。于是从容践历观看,转了十几处古寺,却始终不见到一个人影,心里不禁大是伤感,讨道,安史之乱以降,本朝虽已历数十年吏治,但终究难复元气,虽在东都繁华之地,但百姓散佚,门庭寺院废落以至于斯,国殇之痛,何其巨也?
张奇石性喜闲静,又优哉悠哉的游览了几处破落寺庙,忽心生奇想,这里寺庙甚多,兼且环境寂静,实是夜读的佳处,何不索性来此寄宿算了?总胜过夜夜有人吵吵闹闹的好!

主意一定,心里豁然开朗,于是就地寻起居处来。此地寺庙虽多,但大多已破落不可居住,张奇石一直原地转了两柱香之后,猛地发现东边不远处有一处营建精美的古寺殿宇,青砖红瓦隐映于葱郁的树木之。
张奇石不禁大喜,连忙迈步向前行进,刚至寺门,一眼就看见里面殿塔相映,精舍井然,寺中殿宇宏伟壮丽,从建筑规模看来,这应该是一座香火鼎盛的百年名刹,但正殿前的石级里却到处蓬篙齐塔,艾草没人,人迹绝无。
寺门的楹联上,书着三只隶体巨字:古兰寺。
举步再深入庭院,只见东隅绿树葱郁,西厢修竹拱檐,一条石级小径连缀延伸,没入荒草之后,宛然不知通向何处。
而最让张奇石感到奇怪的是,寺庙中央居然还有一个巨大水池,池水幽深不可目测,水面上竟赫然结着青青的野荷,鲜艳的荷花正迎风招展,引得一群不知名的小昆虫自远而来,或点或旋的飞舞于花间莲叶之上。
现在都已经是八月中秋了,怎么还会有荷花开放?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张奇石心里不禁愕然。
不可思议归不可思议,张奇石却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荷花美景,兼且环境幽寂,正是他一生可遇不可求的理想读书处所。
他决定今晚就搬到这里来寄宿,晚了,恐怕就让人给先占了!
晚饭后,张奇石挟着几件简单的行李匆匆的来到古兰寺,收拾好一间窗临池水的精舍,再摆放好自己的随身书箱,已经是暮色苍茫,时值掌灯。
但张奇石显然是被自己这新得的新居弄得心情亢奋了,索性连灯火也不点,就着意兴,再把整个寺庙游览了一遍,确信真的一个人也没有之后,心里不禁又是惊奇有是得意,心道,看来上苍还真是惠顾于我,这样理想的居所,却只为我张奇石一人所有!
夜读完毕,卧榻休憩,忽觉明月东出,清辉入户,精舍内半墙水影滟滟,树影斑驳,煞是可爱。张奇石再无睡意,索性披衣而起,环步于庭院中,只见月光皎洁,水面中浮荷叠叠,荷香袭人,水中的荷花如凌波仙子般迎风起舞,如此良辰美景,真是一生难得几回见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