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这体贴,她还向他讲起了自己的家世。
原来,她和蓝菲菲是同母异父的姐妹。外公是一个浪迹江湖的医生,在“文革”中因牵连到一次假药案被打死。那是1970年冬天,母亲接到噩耗后,连夜赶回,在父亲的丧事上竟然呕吐起来。那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母亲不敢找那播种的乡下青年,怕从此滞留农村,便在城里急急成了一门亲,托人调回了城里。结婚三月,母亲就身怀六甲,婆家大怒,将母亲逐出家门。母亲回到娘家,也备受歧视,只得背着姐姐四处寻找生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一位姓蓝的老干部。好心的老干部也曾饱尝妻离子散之痛,便收留了母亲,让她在自己管理的一个厂里上班。为了报答,母亲经常去恩人家中做些家务。这个大她三十来岁的老干部,竟然与母亲日久生情。于是,又有了一个小妞。这就是月月。月月小学还没毕业,父亲也去世了,留下一笔家产。母亲就靠这笔家产,供两姊妹读书生活。姐姐读完高中,便开始了漂泊的社会生活。她这个妹妹却在姐姐的资助下,得以读完大学并留学欧洲。当她学成归来时,姐姐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房地产商了。
对于姐姐的发家史,她并不知晓。只知道她曾经在沿海打工时,认识了一个富商。对于这段经历,姐姐绝口不提。她也小心翼翼,尽量不碰痛姐姐的心。
若不是月月的眼泪,唐达林一定认为这又是哪个破编剧干的事儿。几十年的阅人阅世,告诉他一切都有可能。在动荡年代,比这离奇的事儿多了去。只是没想到,这人会被他遇上。这让他对这姐妹花平添了几分怜惜。
在怜惜中,他忽然觉得蓝菲菲的要求应该认真考虑一下了。说实话,这是一个很棘手的事儿。近年来,滨江开发明显失控,高楼神出鬼没,规划部门成了人们张口即骂的对象。而蓝色海岸地处半岛龙脊,容积率批得并不低,而且已开始销售,此时突然调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真的很难说。但根据他的经验,找出一个理由不是没可能。

于是,在繁复的CBD方案招标之余,他专门调出了蓝色海岸的规划,点着烟寻找灵感。而面图三日,一无所获。正烦着,张震又打来了电话。
“大哥,找到线索没有?”那意思,好像是在破案。
“屁个线索,都是你揽的好事儿。”唐达林一副受人拖累的口气。
“其实,也不难。现在滨江线不是在做形象设计么?为了城市风貌,弄它一个观景台什么的,不就行了?”张震有些激动,“我深入查看了地形地貌和城市控规,蓝色海岸那里还真适合做一个观景台。现在不是流行城市运营么?政府拿不出钱,便让开发商去干。不妨把最高的一栋再拔高,做些观景设施,裙楼商业部分也跟着增大。政企双赢,为何不可?”
“咦?”唐达林桌子一拍,“妙!”
其实,这主意并不是张震的独立智慧。而是他与蓝菲菲在身体碰撞之后脑力激荡的又一成果。拿张震自己的说法,男女交流,贵在形式。形式决定内容。
为了这内容,他们没有少折腾。自从海南回来后,两人就常在一起切磋。有时候,他们要借助一杯酒;有时候,他们要换换地方。但真正起作用的,是姿势。
那天,他们照例小饮。法国帕图斯庄园,口感不错。张震一下肚,下面就有些蓬勃。他索性躺了下去,慷慨地说,今天你上来吧。床头灯光昏暗,墙上竟然出现一个高高的柱状投影。
蓝菲菲吓了一跳,说:“今天怎么这样夸张?简直像个观景台。”
“你说像什么?”
“观景台!”
张震扭头一看,果然惟妙惟肖。他忽然灵光一闪。“哈哈,有了有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