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们何不修一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拜读巴金的《爝火集》,《怀念肖珊》一文让我记忆犹新。1936年,三十二岁的巴金凭借《家》蜚声文坛。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多如牛毛。其中一个总是署名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女孩就是肖珊,当时十八岁。一个是而立之年的文坛宿将,一个是豆蔻华年的文学新秀。共同的志趣爱好,十四岁的年龄差距,让巴金对这份感情怀着堤防和困顿。可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肖珊的挚爱帮助巴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患难见真情。1944年5月1日,两情若是久长时,就一定要朝朝暮暮——巴金和肖珊正式结婚了。

巴金与肖珊相亲相爱二十八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在“文革”中,两人唇齿相依,互相关怀,在动荡的年代续写着爱情的坚贞。巴金不知向肖珊隐瞒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肖珊也替巴金承受着铜头皮带的盘问拷打。1972年7月底,备受精神摧残的肖珊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手术前,肖珊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肖珊的嘴,低下了头。一个铮铮铁汉,百炼钢顿时化成了绕指柔,肝胆欲摧。1972年8月13日中午,肖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叨着巴金的名字。天若有情天亦恼,夫妻恩爱成沧桑。肖珊去世后,巴金把她的骨灰就放在自己的卧房,巴金的床头摆满了肖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一往情深深几许?个中缘由天地知!

肖珊与巴金用真情谱写着真爱。时隔六年,巴金举起痛不欲生的笔,怀着满腔悲愤,写下了《怀念肖珊》。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巴金对肖珊的念念不忘、恋恋不舍。用巴金的话说,他不是用文字在感人,而是让肖珊的言行在感人。无疑,肖珊与巴金的阴阳两隔并不能隔断他们的恩爱缠绵。不求曾经拥有,但求天长地久。巴金对肖珊的爱是一生一世的,我坚信,在天堂里的肖珊也肯定深深地爱着巴金,因为爱无国界,爱无时限,爱在心间!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想想巴金与肖珊的百年好合,我们是否也应该对自己的爱情弥足珍惜呢?好多事情物是人非之后,才能想到他们的举足轻重,与其面对着斯草、斯木、斯人、斯事作一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叹,倒不如好好把握住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花好月圆”!


从白蛇许仙的断桥相会,到孟姜女哭倒长城;从牛郎织女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登仙。爱情作为永恒的时代主题历久弥新。为爱至死不渝,为爱舍生忘死。爱情何尝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士啊!有人说大象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勇士,可在爱情面前,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爱情的力量可以催进生存,可以召唤死亡!撼山易,撼爱情难!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千百年来,苏轼的这首《江城子》,读来总让人若有所思。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恨不相逢未嫁时是一种境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境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一种境界,但谁能肯定地说哪种最高呢,那些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陆游与唐琬,都历经了生生死死,让爱情凝结着厚重,享受着尊贵。但是现在,我们红尘中的俗人,虽然也尝试着爱情和幸福,可又有多少爱情经受得了生死两相依的考验,堪称得起永浴爱河、永结同心的经典呢?当然,对于我们,也不必追求爱到“直教人生死相许”,相爱着的双方彼此珍惜彼此,彼此认同彼此就已经足够了。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结婚多年,她早已习惯了他的鼾声,而没结婚之前她是有一点动静也不能入睡的,可后来变成了没有他的鼾声不能入睡!这也许就是爱的感知,爱的炉火纯青的一种境界吧!

爱情可以不问对错,但爱情至少要喜悦快乐。有人说五百年前的一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对于回了五百年眸才能换来的爱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性情男女们,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恩后太阳升。我们何不痛痛快快修一回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