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我们五世同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出东方,我们五世同堂

外公去世以后,外婆一直蜇居在乡下。前几天每每入睡,总是梦到外婆,冥冥之中,外婆一直跟我说要吃香梨。我度量,要香梨吃是假,我已数月未见外婆,期颐老人定是想我想得紧了。于是便趁着这秋高气爽的周日,作兴赶走了早上贪睡的慵怠,下乡拜望了一趟年近百岁的外婆。
母亲是外婆的小女儿,与大姨相差二十三岁。外婆十六岁时初为人母,响应**的号召,外婆加足码力,一口气生了六男四女,是个不折不扣的光荣妈妈。可惜一路走来,这十个儿女如今仍健在的只剩下一男三女了。

外婆现在跟随退休在家的小舅同住。运河湾、古井台、燕竹园、垂杨荫,环境甚好。外祖家已经出过一个高寿的长者了。母亲的伯母在去岁仙逝时,已经九十有七了。昆仑飞雪到眉梢,外婆今年也已九二在望,老人的生活习惯非常科学,早晚早起,三餐规律,荤素均匀,偏爱肥肉,临睡必喝一盅酒,雷打不动。若大年纪但十分注重清洁,穿着朴素简单,全然没有老年人习见的灰尘垢面。除了眼睛稍稍有些散光,并无大恙。闲常喜欢斗斗纸牌,独处时,干脆一个人摆副牌自娱自乐。外婆最让人啧啧称羡的是:心境异常开阔,很少生闲气,为人极是乐善好施。我猜想,这些都是外婆之所以长寿的秘诀吧。

秋日的朝阳真不辜负秋高气爽的雅趣。乡下湛蓝湛蓝的天,碧清碧清的水,墨绿墨绿的树荫,一望无际抽穗的稻田,还有那叽叽喳喳不知名的鸟雀,成群结队你追着我,我追着你的鸡鸭,真是闲赋雅居的好去处。风尘仆仆地到了外祖家,外婆正独自端正着呢。看上去气色甚好。远远地望见是我来了,还不敢答应,及至走近了看清时,方拉住我手舞足蹈起来,那个兴高采烈只有我能体会得来。外婆许久不见我了,一个劲儿地嘘长问短,我一一答应着。她那苍劲的白发,那灿烂的笑容,那慈蔼的眼神,那会心的关切,我的眼睛湿润了,外婆她多么需要我们这帮儿孙膝前承欢啊!


午错时分,我的大舅妈抱着她的曾孙来请我们去吃饭。九十二岁的外婆拄着拐棍,七十四岁的舅妈抱着曾孙,二十七岁的我扶着外婆,十九岁的外甥拥在她曾外祖母的左侧,我一周岁还差四个月的侄孙、外婆第五代的掌门人咿咿呀呀唱着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歌,我们五代同堂,走在乡间林荫的小道上,在窄窄的道路中央,鹤发苍苍的外婆一踱一踱,我们团团簇拥在她的两侧,披着朝阳的霞光,缓缓地,缓缓地,一踱一踱。小道不长,跟着外婆走来小道好远,可我们心灵的距离却是贴得那样的近!我们来自五个家庭,可我们却流着外婆同一样的血!我们一脉相承,骨肉至亲!

外婆是一个福寿双全之人。二姨和母亲对外婆极为孝顺,为我们孙辈立下了榜样。二表姐、三表姐,几个表哥对外婆也敬爱有嘉。而在我的心目中,外婆更是占着很重很重的地位。过不了多久,九月初九就要来了,佳节又重阳,重阳有敬老的习俗,我多么希望耄耋外婆能在重阳之日再一次笑对儿孙满堂,这肯定是外婆的心愿也是我们大家的愿想。苍天易老人不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旬外婆帖花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长宜子孙爱高堂。

我们都正青春年少,暂时还感觉不到日暮夕阳的老人多么亲情的照料,但等得我们有儿子了,有孙子了,有曾孙了,有玄孙了,我们也一定会在内心之中默默地期盼,期盼自己的儿孙们常回家看看!欲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外婆见到我的喜上眉梢不正预示着年老后的我们那不老的期盼么?

日出东方,那乡间小道,那明媚的阳光,我们手挽手,五世同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