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给我 去死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奋斗在汉末
第五章给我去死吧!
周碧跟在袁绍身后,刚转过屋角,就被袁绍拉住跑了起来。出楼阁,过门廊,入庭院,东转西转,一会就头昏眼花,不知身在何处?一路飞奔,上气不接下气,等到停下来时,周碧才有时间喘着粗气环顾了一下四周,周围杂草丛生,身后是个墙角,左边是堆假山,前面栽着十几簇绿竹,透过翠绿的竹叶隐约看得见一条小路。嗯,是个密谈的好地方,也是杀人灭口的好地方,不知道袁绍有没有这个胆量?
袁绍来回扫了几眼,拉着周碧向假山走去,到了假山侧面,有一大两小三块方石,袁绍也不管身旁的周碧了,一**坐在小石头上,思考呆会怎么摊牌。今天的事,实在是太突然了,自己得好好盘算盘算。按理说,自己把《咏雪》作出来,周碧就应该知道自己不是历史上的袁绍了,奇怪的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找我?还有,她是哪个时代的人?
“啊!”袁绍摸着头就一下跳了起来,旁边周碧手里拿着块石头正在那一掂一掂的,很显然,这玩意刚刚和自己的脑袋来了个亲密接触。还好,石头不太大,用的力也不太大。“王海同学,你没得事啥?”周碧刚说完,就看见袁绍两腿一软,直接倒下去摔了个狗啃泥。无他,就因为这两句说的是六年没听到的重庆话。
“啊...吐吐...呸呸...呸”,袁绍边吐着口中的土,边翻过身,也不起来了,就躺在地上才用生涩的家乡话说道:“说嘛,你还晓得啥子,一起说出来,免得本少爷呆会又摔在地上。”
“本小姐还晓得你娃加上这辈子有二十七周岁了,在个垃圾大学读到大三,2007年七月份被人追得去撞宝马。”周碧蹲在袁绍身边,贴着耳朵轻声细语说到。可怜的袁绍直接就傻了。周碧用手在眼前晃了晃,没反应,再拍拍脸,没动静。干脆,拿起石头一拍,拍在袁绍大腿上。
“哎哟!”袁绍嗖的一声坐起来,盯着周碧说到:“你到底是人还是鬼?”
“当然是人,还是那个追得你去撞汽车的人。”
追得我去撞汽车的人?
啥子!
你娃都是那个疯子女人,追老子追得那么紧,害得老子被车撞到这个没电、没网、没望打(重庆崽儿都晓得,打望——专看美女,特别是夏装美女的专用词)的鬼汉末,还说不定哪天就像宰猪羊一样被人宰掉。袁绍怒火如同遇上天然气,‘轰’的一下爆发出来,高声叫道:“老子跟你没完!”一下把周碧扑倒在地,两人就在地上抱做一团厮打起来。袁绍轮起拳头去捶,周碧二指禅就那么一掐;袁绍扇出个巴掌印,周碧留下十条排血沟;袁绍胳膊腿跟蟒蛇似的把周碧勒得死死的,周碧两手反手抱住袁绍一口咬住肩头就不松口。
两人都奈何不了对方,就看谁先受不了,投降了事。
过了半天,肩膀那先是痛,然后是麻,现在是啥感觉都没了。再咬下去,就算肌肉不坏死,也的得破伤风了。袁绍决定投降:“我说,你先松口,我就放手,好不好?”没反应。“那我先松手,你再松口,怎么样?”没动静。袁绍着实怕了,贴着周碧的耳朵求饶道:“你再咬,我这肩膀就要感染了,行行好,大开尊口吧。姑奶奶,求你了。”
今天把本小姐打成的这么惨,不让你娃签上一堆卖国条约,那是绝对不可能松口的。周碧不能开口,只能用行动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在牙上再加了两分力道。
袁逢和周异在偏厅兴高采烈的谈论着刚刚新鲜出炉的对联,直到刘辉从半迷糊的状态清醒过来(刘辉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儿童,这么快就会欣赏文学了),发现少爷和周家小姐都不见了,只得打断两位的雅兴。
袁绍不见了没事,周碧是客,人生地不熟,万一跑丢了让袁逢怎么给周家交待。还好,门房说少爷和周家小姐都没有出门,众人这才安下心来四处寻找。
待家丁把县衙里里外外寻了个遍,还是不见两人的影子。急得袁逢准备再派人寻一遍的时候,刘辉一拍脑门,想起了少爷和自己经常去的那个墙角,屁颠屁颠的禀报给老爷知道。袁逢想了想,估计,这个臭小子准是带着周家小姐去那玩,“还不快带路。”
袁逢、周异和闻讯赶来的几位夫人,跟在刘辉身后风风火火的赶到花园,顺着小路来到竹林边,刚进竹林袁绍说话的声音就传了出来,怪腔怪调的。张素特别紧张,绍儿该不会是受伤了吧,要不然说话的声音怎么都变了。也不管礼仪了,越过袁逢,快步穿过竹林,却在看见两个小孩子在地上紧紧地抱着,一时立在了原地。恰逢此时,周碧用力一咬,袁绍哭爹喊娘的惨叫一声。
“绍儿(妹妹)快快松手(松口)!”从后面赶上来的袁逢、周异见两个小孩的不雅姿势,几乎同时吼到:“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被大人的声音一吼,周碧倒是把嘴松开了,却只是和袁绍一起愣愣的看着众人,两人还是都抱着对方,丝毫没有松开的意思。
“少爷,周小姐,你们抱在一起做什么,很好玩吗?”刘辉歪着脑袋看了会,唯恐天下不乱,插话道:“要不要我跟你们一起抱抱。”
抱在一起做什么?这不是该你这个小屁孩关心的。好玩吗?当然好玩,没看见都玩得斯文扫地了吗!兴致多高啊!下次换你来玩,袁绍恼怒的想到。再瞪了一眼周碧,起身扯了扯衣袍,把身上大块的土抖掉,雪白的袍服已经变成黄色了,得,刚刚的澡是白洗了。耷拉着脑袋,袁绍走到袁逢身边,想必父亲是火冒三丈了,现在正在气头上,安心挨训就是。好像,这辈子还是第一次挨训。这个周碧,我,我跟你没完……
袁绍不打算有完,周碧这边也不想轻易放过他,周异一到身边,眼泪就像下雨似的,连绵不绝。“哇哇”,小女孩大哭起来:“他,”手指着袁绍,“他说带我到这里来玩,到了这里他说要一起脱了衣服才好玩。娘亲说过,女孩子的身子不能给男孩子看的。碧儿不让脱,要回哥哥身边,他拉着碧儿不让走,还在碧儿身上东摸西摸的,碧儿被他弄得痛了,就和他打了起来。哥哥,碧儿痛,帮碧儿打他,打他。”

袁绍本来低着头,半弯着腰,重心靠前,时刻准备着左耳进、右耳出。可听见周碧这么一说,直接华丽的扑街了,激起好大一片土和尘。咳咳,好大的灰啊。这个,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直接说打架不就结了。你这个疯女人,居然说本少爷非礼你。好,既然你敢这样,看看小爷我是怎么收拾你个小疯子的。跳起来直嚷嚷道:“父亲,不是这样的,她说谎。是她叫我找个隐蔽的地方,说是有话对我说,孩儿才把她带到这里来的。到了这,她说她要嫁给我,我说不行,嫁娶必须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岂是孩儿能作主的。然后孩儿要走,她不让,非要孩儿娶她不可,这才打起来的。”
袁绍这番话把周围的人都闹糊涂了,一个说是非礼,另一个说是逼娶,实在是有趣有趣。
周碧可不觉得有趣,鼻子都快歪了,两只小手扯着袍袖上下、左右几下,把眼泪、鼻涕什么的擦得干干净净,从地上弹起来,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袁绍的鼻子头,“你胡说,本小姐什么时候说过要嫁给你的?那张嘴说过要嫁你的?有哪个听到的?”
“咳咳。”周异看见妹妹的样子实在是不雅,只得出声制止。
“你说,刚才的那句‘走马灯,灯走马不走,灯熄马停步’不是你哥做的,而是你做的,还曾经指天发誓:今后谁能对的最好,就嫁给谁。”喘口气,再抛了媚眼给周碧,接着道:“刚才,在偏厅之中,我对上了,你觉得不论是用词还是雅韵,神形俱合。所以,你告诉我,你要嫁与我为妻。”王公,千年前,哦,不,是千年后,这对联成全了桩美事,今日不妨再捎上小弟我吧!这小丫头片子,瞧着模样还不错,长大后跑不了美人一个。
见袁绍拐弯抹角的扯上了对联和自己,周异不得不开口问自己那个歪着鼻子,正处于爆炸边缘的妹妹:“妹妹,你真的指天发誓过?”不言而喻,这对联真是周碧所做。众人不由得对袁绍的话多信上三分,一个七岁孩童,去脱女孩子的衣服干嘛?就算有,也是天真无邪、过于好奇的表现,算不得淫秽之事。袁逢及张素更是暗暗松了口气,要是绍儿真的去脱周家小姐的衣衫,袁家可要成为士大夫的笑柄了。看来是小孩子打架后在胡乱撒气,想让自己惩治一下袁绍。
周碧握紧了小拳头,瞪大了眼,张着嘴大口大口的出着气。问什么张着嘴呢?因为怕把满嘴奶牙咬碎了!换牙还得有几年,自己还不打算当上几年无齿美少女!这个王八蛋王海,上辈子被你娃非礼了不说。这回被你抓住漏洞,说成是本小姐死皮赖脸的要嫁给你,什么好事都被你占尽了。太可恶了。做了好几次深呼吸,消了消气,静下心来,周碧也没有反驳袁绍的胡说八道,只是沉默了事,算是承认有此事。
为什么呢?因为,周碧这次来,可不是来个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当然,眼泪是打出来的)这么无聊的事情的。说直白点,就是送货上门的。送的货就是自己,上的是袁绍的门。这混蛋虽然随口胡扯,无意之间却是道出了自己的来意。当然,自己的设想之中温馨浪漫些,大庭广众时跪着求婚这类不可能的免了就免了,两人私底下还是行得通的。不想,两人先是大打一通,再被袁混蛋说成是非他不嫁。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袁绍瞄了瞄周碧,那双比牛眼还大的眼睛简直就像两把剑,不知来回在自己身上划了多少遍十字斩了。过了会,见周碧居然默认了自己的胡说,难道她真的打算嫁我。片刻之后,已经习惯了汉末生活的袁绍有点头绪了,女人,没有太多的选择,不管你是皇室公主,还是庶民(李唐时为避讳李世民的民字,才改称百姓)之女,都没有太多选择。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还可以通过奋斗来改变,女人嫁错了怎么改变,没办法改变!而且,不久就是汉末乱世,只有找个有大本事的老公才行。我们两个都是同时代的人,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一致,有共同生活的基础。至于,上辈子的那点龌龊事,在这个特殊时空,没必要纠缠不清,我负责到底就是。呵呵...
“咕隆”、“咕隆”,一片寂静中,几声肚鸣异常响亮,袁绍尴尬的摸了摸肚皮。没办法,才六周岁,身形像**岁的孩子般大了,长的快的结果就是消化特快,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
这时候,拌稀泥的人就该发挥作用,周娇说到:“老爷,时辰不早了,有话还是回屋边吃边谈。两个孩子还得去洗洗,一身的泥。”
“周贤侄以为如何?”袁逢问道。
“县令①大人作主即可。”
“那么将令妹交给本官妾侍,前去洗漱一下。我等就且回偏厅等候。”说完,又拉着脸叫住袁绍、刘辉:“还不快带少爷回屋清洗清洗。”不管怎么说,袁绍都不应该和周碧打架,来者是客。这孩子平日里都是乖巧得很,从不让父母操心的,近日不知是怎么了?
话毕,带头领着众人,由原路返回偏厅,也是快到晚饭的时间,听见绍儿的肚名声,自己也是有点饿了。
⒈东汉官制,两万户以上为大县,县令一千石;两万户以下、万户以上为上县,县令六百石;万户以下、五千户以上为中县,县长四百石;五千户以下为下县,县长四百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