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原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绍也顾不得喝酒了,噔噔噔上了楼,将下人都驱赶出去,“贾诩去招揽孙坚了!”
“哦,这我就放心了,不去投奔孙坚就好。”周碧长长的出了口气,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安稳的放下来。
见周碧还没反映过来,袁绍凑到耳边一个字一个字加重语气道:“我说贾诩是去替我们招揽孙坚。”
“啊!招揽孙坚?”周碧觉得天上的太阳肯定是方的,“贾文和是不是成天日子太清闲了,没事找事。孙坚是那种能招揽的人吗?”
“快让人去把贾诩叫回来!”周碧跳起来咆哮着。
“别激动,别激动,”好不容易将周碧按回榻上,“现在去有什么用,估计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再说,他孙坚能过来把我砍了不成,恩,日后天下大乱的时候倒有可能。”
“贾文和呀贾文和,史书上说你无论大事小事都精明无比,怎么就没看出来孙坚会是甘居人下之辈么?”
刘辉轻手轻脚的来到小园,“晴雪姐,少夫人说什么,我们在外面都听到了。”
“说是让人去把贾诩叫回来,”晴雪低声问道,“贾先生干什么了?少爷刚才急冲冲的跑上楼,就把我们赶下来,脸色十分焦急。”
“没干什么啊?今天来的那个郡司马孙坚知道吗?”
“知道,那两个小丫鬟听说他的事情,都快发春了。”晴雪指着墙角的两个十五六岁的丫鬟说道。
“嗯哼,”说孙坚呢,扯上几个思春的小丫鬟干吗?“听袁金回来说,贾先生是去招揽孙坚。”
过了会,晴雪奇道:“那少夫人的意思是要阻止贾先生。可为什么呢?”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哦,还有外面的一群人都想知道为什么,不然我也不会被逼着进来打探消息。
“兄长。”
袁逢头也没抬,继续写着奏章,“先坐会。”
半晌之后,袁逢终于收笔,将奏章放好,“这么晚来有什么急事吗?”
“绍儿要找的黄忠已经昨日已经到了,暂时任命为北军的一个队正(百石)。”
袁逢点点头,“还有什么事吗?”为了一个小小的队正二更天了还亲自跑过来?
“有,”袁隗面色凝重,“打探宦官口气的人回来说,宦官恐怕不会让绍儿出使大秦。”
“他们要是赞同的话,我才会感到奇怪。”袁逢笑了笑。
“嗯?”袁隗有些纳闷,既然知道还让我派人去。
“不用奇怪,想来我们袁家自高祖安起,为兄已是第四人登上三宫位。若绍儿出使大秦,不论成功与否,袁家、袁本初之名必然更盛,到时三公、九卿如囊中取物般容易。四弟你想,现如今宦官猖狂,皆因天子在他们掌控之中。建宁元年(168年)陈蕃、窦武欲诛杀宦官,差点就成功了,他们时刻关注袁家,还不是怕咱们学陈蕃、窦武。”
“兄长的意思是说,宦官是怕日后绍儿一呼百应……”
“应该是这样。”
“那干脆就别去了。”袁隗一直不太同意让袁绍去大秦,路途遥远、旅途艰难不说,西行路上胡蛮遍地,稍有差池,性命堪忧(注)。
“不,还是要去的。”袁逢坚决的摇了摇头,虽然绍儿没跟自己说的很清楚,但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乱来。“宦官那边好办,小人而已,多送些钱财就足以让他们点头。”
“这……”袁隗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兄长和绍儿非去大秦不可。
“清流那边还有看法?”
“有些大体上同意,其余大都是讲国库空虚,出使大秦耗费颇大,不是很赞同。”既然都打定主意要去,自己也是拦不住,只期望上苍保佑。

“那边不成问题,你去跟更清流那边说,大秦国有比汗血宝马更好的马匹。世宗当年为了几十匹汗血种马,两次远征大宛,军士死伤数万,钱财耗费多少?我就不相信他们舍不得拿出那点钱。”袁逢冷笑道。
“还有比汗血宝马更好的马?”袁隗惊奇不已。
“前些年来的大秦使节醉后被绍儿套出的。”更大的可能是盘古大神告诉绍儿的,绍儿上次还特意将马匹的原产地画出来,叫阿什么伯来着,对,阿拉伯半岛,马叫做阿拉伯马。
袁隗问言点了点头,不论那些使节是否说谎,只要有可能,都可以派个使团出去。毕竟马种不是小事。
哎,世宗当年选回来的数十匹马种、上千匹良马,如今算得上良马的以是所剩无几。
“如此说来,文和是被强迫的喏。”贾诩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叙述完后,孙坚大笑道。
“半强迫吧!”比起那两个南阳的郎中,自己也就半推半就。那两位张先生可是准备自江夏北上京都,如今倒好,先是被带到庐江,现在更被带到会稽,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不知文台可否准备一同前往大秦。”
“容我想想。”孙坚沉吟一会道。出使大秦,的确能让孙坚心动,孙家早已不复往日荣光,自己也是提着脑袋跟海贼干上一仗,才得到一个小小的郡司马。出使大秦不论成功与否,只要自己能活着回来,孙家再次兴旺也不再话下。可,孙坚瞄了眼贾诩,有他说的那么安全吗?西去大秦可不下万里。
贾诩见孙坚老是往自己身上扫,顿时明白有戏,不然也不会深思熟虑后说‘容我想想’。“文台所虑,贾某也略知一二。”当然知道,如果不是本初就了我的命,打死也决不去大秦。谁知道路上能发生什么事?
“哦?文和说说看。”
“文台可认为本初是轻身涉险之人?”
“不是。”若是游学都带上六七十家兵都算轻身涉险的话,普天之下怕没几个人算的上安全。
“可是任性胡为之人?”
孙坚摇摇头,自自己懂事起,就记得长辈没少拿袁绍更自己对比,比来比去,反正自己没得好。恩,也许砍人比他强,下午饮酒时并不见得有多强壮。
“那不就结了,汝南袁家四世三公,本初身为袁氏长子都敢西行,文台所虑为何?”贾诩光捡好的说,毕竟自己是去定了,骗也要将孙坚骗去,多一份保障不是。“那两个郎中乃是南阳名医,恐怕也要被本初拉着一路西行。”
细想一下,袁绍身份尊贵,的确没必要拿自己的性命冒险。只要袁绍不犯大过,日后仕途必然青云直上,三公还说不准,九卿肯定是能当上的。好吧,赌上一赌,成了名留青史,不成,保命的自信还是有的。“此来大事,须询问父母双亲。”袁绍想让我去,得拿点诚意出来才行。
注: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汉朝与罗马并无直接接触,但双方都将对方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文明人。纵观中国史书,中原之外的无不是胡、蛮、夷、蕃,各个国家的国名不是音译就是用地名变化而来,唯独罗马起了一个单字的国名——秦。而罗马帝国为了与汉朝取得联系,更是三番五次的进攻安息(当然安昔人将丝绸价格抬的太高也是重要原因),其中两次攻陷安息国都,都因国内暴乱而撤军(倒霉的犹太人就是在第一次的时候叛乱,激怒了罗马皇帝而满世界流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