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被鸦片害苦了的人们[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3本来广东官府与瑶山这些“化外之民”关系可称相当融洽:瑶民在山里种植的鸦片总归要出山销售,而这产销过程便成了广东各级官员发财的良机,从路卡到重税,再加无数不明眉目的罚款,养肥了政府中无数经办人。
广东的发展得益于走私,这是天下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最近几年,官府干脆在山里张贴盖着大印的告示:对朝廷的所有税赋都必须以烟土代替银两上缴。当然,如何折算是官府的权力――仅此一项,瑶民的赋税便等于翻了数倍不止。
至于朝廷有关禁烟的法令?天高皇帝远,上边还不是根据下边汇报决定赏罚?地方土政策历来重于中央法令,千古皆然。
但是,近来不行了,北京派来了无数密探,广东官府再傻也不会将纵容瑶民种大烟之实情像以往那样明目张胆,且这些直属中央的“特派员”们都在暗处,就是想花钱买平安也无从着手,地方当局不得不收敛一些。
已经通知瑶山各寨了:近期朝廷在广东有重大军事行动,瑶民理应助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种税赋原数翻番!原定上缴“实物”,立改为现银,按市价折算,童叟无欺!
但瑶民不给面子,反而趁机啥都不交了,理由实在牵强:田亩税赋只上缴原来的朝廷规定部分。――别说翻番,这样一来官府所得一下损失了十之**,怎么瑶民也成了刁民?
但凡“刁民”都是政府训练出来的!不要紧,政府若想拾掇百姓,还不是如同家长打孩子?
这种事以往也不是没有过,官兵也曾几次动出瑶山禁烟毁田,但瑶民每次都是武装反抗,而不惯走山路的清兵实在不愿意在荒山与野人般的瑶民血拼,带队将领也早就心中有数:无非是为了加税,犯不上杀鸡取蛋。所以,对阵的结果历次都是瑶民占了上风,有次竟还宰了个官兵全军覆没!
但每次不管胜负,双方却都能达到和谐相处:无非是官民都退让一步,上缴的烟土增加了点,却也达不到官府原来要求的数字。
对于百姓,广东官府有着统一的认识:誓如养猪,总要养肥了再杀,这样才能收益最大化!现在,杀猪过年的时刻到了!

一来是总需要上报点政绩吧?不能借口禁烟之类小事,要冠以围剿反清匪徒巢**!二是借朝廷近期派来广东的绿营大军,以协助清剿白莲教残匪的名义进剿瑶山,既能立功于朝廷,又能趁机发财,一石二鸟,何乐不为?
所以,总督府紧急上奏朝廷:“查:白莲教残渣余孽,钦犯匪首余部现隐藏于瑶山,瑶民被其反清邪术蛊惑,均沦为大清叛民,对其不服王化之举,不严打则后患无穷。臣下当为天子分忧,请命出动王师,乞奏拨饷增兵,一举剪除瑶山悍匪叛贼,昭我天兵龙威,还吾皇清明之治也!”――据说后来总督李鸿宾还因这奏章的末句受到了御史弹劾:“清明之治”?这不是说清明两朝联合执政么?
据说还是一位一位何姓师爷救了李总督,替总督大人上折子解释:“清明之治”,即清除明朝之后政治也!
当时皇帝却没察觉这犯禁之句,觉得下级主动请缨剿灭白莲教残匪,朝廷当然应该高兴,立即下旨表彰,并传令绿营在粤官兵人等予于配合作战;户部立即拨付不菲军费,解到广州前线,朝廷重兵云集,开始了对瑶山的全面围剿。
这次的围剿大军不但有大内高手随军搜捕白莲教匪首,还出动了清军宝贵的火器营,装备有专门攻寨的红衣大炮,而瑶民却不知这次朝廷动了真格的,还是凭险据寨对抗,结果吃了大亏,石木寨子经不住炮轰,瑶山一时硝烟弥漫,血流成河!
清军政策:瑶民男子一律要死的,女人全部要活的,结果瑶民男儿战死无数,少量溃散逃往湖广大锣岭一带;妇女儿童则大部被生俘带到广东,其命运无非是被卖到妓院烟馆,身价当然成了清军将领们的额外收入。
直到战事结束,也没搜索到白莲教匪众的一点影子,这难不倒出征将领,有人头就有战功,朝廷还能分辨白莲教与瑶民的首级有何不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