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女记者的战地日记(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故事纯属虚构)
【1】2031年4月23日,夜,天气晴。
今夜于我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我趴在帐篷里用硬帆布支起的临时办公桌边,在键盘上敲下我的军旅日记中最沉痛的一页。
有月光和我作伴,但月光里尽是路应其不久前留在我脑海中的笑脸。纳马克萨尔湖微波抚岸,有轻轻的声响,但似乎都是路应其在遥远处向我呼喊。
路应其,我的北大师兄,一位曾经爱过我的帅气的大哥,一个中国的优秀记者,死了。它被一枚导弹炸开的弹片割穿了喉咙。他死时,胸前还紧抱着他心爱的摄像机。
还是在上午11点多钟,我正和蓝军长等首长在赫拉特城内察看战后情况。蓝军长接了一个电话后,对我说:“接到报告,我183师前沿指挥所在不久前的战斗中,遭到美军中程导弹袭击,造成了一些损失,其中有一位央视的记者牺牲了。小卫,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的心一阵紧缩。一个央视记者?是路应其么?上午我们下了飞机后,分手时他是说要去183师的,难道真的是他?几个小时前还那么活蹦乱跳精力旺盛的一个人,他怎么会……
我赶到时,路应其的遗体正要装上飞机运走,说是要运回国内的。我跑上去,揭开盖在他身上的血红的军旗,看他最后一眼。他的喉部缠着白纱布,血迹已被人清洗干净。他的右嘴角稍稍有些斜拉,上下牙关紧咬,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性表情。
183师指挥所当时目击的同志说,本来路记者是在指挥所的掩体中拍摄。后来,指挥所对面阿富汗国防军阵地上的一幕情景吸引了他。好像是一名阿国防军士兵不知怎么了,不愿再战斗,从城边阵地上跑了出去。那士兵跑了大约有七八十米远,阿国防军阵地上一名军官拿起步枪向他瞄准,可能是要射杀他。路记者非要拍下那一幕,但掩体内视角不好,他便往外跑,拉都拉不住。他刚跑出去,一枚导弹在离指挥所不到两米远的地方爆炸了。他身子摇晃了两下,就抱着他的摄像机倒在了尘土中。
听了目击同志的介绍,我半晌无语。路应其,他是一个真正的记者。
战争,有前台冲锋陷阵的英雄,也有后台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都在为共和国倾洒着他们的热血。路应其,他是千万个默默无闻的英雄中的一员。
183师政委交给我一个摄像盘,说是路应其临死时特意交代要交给我的。我在心里暗想,我一定会将这张珍贵的光盘交给央视,让人们都看到一名记者用鲜血拍下的战争情景。
飞机起飞了,在一天已经开始西斜的阳光中,飞成了一幅黑色的剪影。路应其,我的好师兄,我的好大哥,你的灵魂是不是也已飞了起来?
(后来,听蓝军长跟我说,我军师级指挥所被袭,这在此次入阿作战中还是第一次。调查的结果,不是美军用科技手段侦察到183师指挥所的方位,而是当地一名普通百姓充当了美阿军的间谍,向美军提供了具体方位。兵团司令部要求,各部一定要继续重视指挥机关和重要目标的隐蔽伪装,还要尽力做好驻地群众的工作,虽然难度很大但也要做。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过去我军的传统优良作风,能在这次入阿作战中再一次发挥作用,取得成功。)

【2】2031年4月24日,天气阴。
今天上午,反恐突击兵团在赫拉特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兵团所属团(分队)以上军政首长全部参加了会议。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并对会议进行采访。
会上,林立云政委向全军发出号召,要求各部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重视并立即开展驻地群众工作,尽快帮助当地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林政委说,和当地群众搞好关系,和群众打成一片,是我军打得赢站得稳的传统法宝。今天,我们来到一个陌生国度作战,这和我军历史上经历过的任何一次战争都有些不同,群众工作的难度也更大,这对我军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是,难度再大也要做,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勇敢地面对这次挑战。做好这一工作,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意义非常重大。
会后,我从杨晨参谋长那里得到消息,钟晨司令员以兵团司令部的名义向中央致电,建议立即组建中央阿富汗地方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阿富汗我军驻地的地方群众工作。该委员会的组成成员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水利专家和农业专家,负责为我军驻地百姓提供水利建设和荒原节水农业方面的技术援助。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巩固我国与阿富汗人民的友好关系,使阿富我军现驻地成为我军以后西进的稳固后方。
听到这一消息,我很兴奋。要是这个委员会果真能迅速成立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将过去苏军和美军办不到的事情办成,那对以后我国和阿富汗的关系一定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下午,我陪着林立云政委到我军各驻地巡视,看看上午的会议有没有起作用,我军各部有没有响应司令部的号召,真正行动起来。
林伯伯(实际上我应该叫他爷爷,他可是林阿姨的父亲。但我叫顺口了,改不了)已经快58岁的人了,军帽下露出的几缕白发显示着长年军旅的风霜与劳累。他是我军中有口皆碑的“老黄牛”似的人物,是人人敬重的长者。

一路上,我们看到我军战士们都行动起来了。有的帮着百姓重建房屋,有的在为百姓清扫战火之后的断砖残瓦。农村里,很多战士在帮百姓翻犁积雪快消融的田地,准备即将到来的春种。一些当地百姓面带疑惑和惊奇,远远地站在一边看,似乎对战士们的行为感到很是不解。
我问林政委:“我们的工作真的能起作用吗?据说阿富汗人因为长年战乱,民族意识很强,对外来军队很有些敌意啊。”
林政委说:“应该会有用的。在人的意识中,生存意识是第一位的,它大于民族意识。阿富汗人民长年遭受战火之苦,对外来军队的确有敌意。但战火也让他们一直处在贫困之中,只要我们真诚地帮助他们,让他们的生活真正地得到改善,一天天地好起来,他们就会改变对我军的看法。”
我说:“可这需要时间啊。我军能在这里呆多久?”
林政委微微一笑,说:“天知道。”

【3】2031年4月25日,天气晴。
昨晚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我差一点为此而送命。也许是我的身上流着军人的血液吧,当时身处其中居然并不感觉到害怕。现在回想起来,昨晚那些在身边乱飞的子弹,真要是有一颗要了我的命,还是会留下太多遗憾的,毕竟,我还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
昨晚我又来突击大队营地,在纳马克萨尔湖边过夜。也许是想二叔,也许是想念纳马克萨尔湖夜晚的美丽,我突然不想在赫拉特城呆了,就搭乘一架顺道的直升机来了。二叔知道我,白天喜热闹,夜晚赶稿时爱幽静,便让人专门在纳马克萨尔湖边为我搭了一座比较宽敞的帐篷,还让两名战士专门轮流为我警卫值勤。
我习惯于晚睡,特别是近来要赶稿,睡得更晚。已经快零点了,我赶完一篇明天要发回报社的稿子,眼光离开电脑屏幕,用手揉揉有些发胀的眼睛,望向帐篷小小的“窗子”外面。
我又看到纳马克萨尔湖宁静而幽美的夜景了。此刻,营地战士们除值勤的岗哨外都入睡了。月光清新,湖水轻柔,树枝摇荡,那是自然的恩赐;哨兵的身影在月光下站成黑色的静止的剪影,那是军营特有的抒情。
我走出帐篷,见门外警卫战士横握着枪,一动不动地站着。我有些感动,对战士说:“同志,你去睡吧。我一个普通记者,一个老百姓,有什么好警卫的。”
战士冲我笑笑,说:“卫记者,听人说,你可不是一般的人。首长交代了,一定要保证你的安全。”
又是首长交代。我轻轻叹息了一声,独自在湖边走了一阵又返回帐篷。我想,我也该睡了,明天一早还得出去采访。
突然,门外传来一声大喝:“什么人?”
紧接着,一阵密集刺耳的枪声响起,几颗子弹穿破帐篷从我的身边飞过。我大吃一惊,第一反应是将我的电脑和摄影机抱在胸前,准备冲出去。
这时,一个人影扑了进来,是门外的警卫战士。他喝一声“趴下”,便右手揽住我的背部,将我压倒在地。
门外响起阵阵脚步声和枪声。
等我站起身走到帐篷外时,战斗已经结束,前后大约不到三分钟。我们的特警部队反应的确很快。据战士们说,袭击者一共是5个人,打死3个,逃掉1个,活捉了1个。
那个俘虏被押送到大队部,我也跟了去。二叔早已等着,见我到来,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说:“你这妮子真是命大。要是真有点什么事,二叔可没法跟你爸交代了。”
我笑笑,轻声说:“二叔,我没事,你忙你的。”
二叔又拍拍站在我旁边的警卫战士的肩膀,说:“谢谢你救了她。”
警卫战士一个立正,道:“报告首长,这是我的职责。还有,我失职,没能及早发现敌人。”
二叔冲战士笑了笑,便去审问那个俘虏。那家伙看上去像我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我怀疑是“东突”的残余分子。后来从他身上搜出的东西,证明了我的猜测是正确的。那家伙身上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证。
那家伙还真有点“硬气”,问什么都死活不开口。见此状况,二叔可能是有点生气了,走到他身边,伸出手掌捏在他的肩胛骨上。我见识过二叔掌上的力气,那一掌捏下去,一块砖头都能捏断!我看见那家伙脸上冒出了汗珠。但他还是咬着牙不出一声。
我真的有点“佩服”起那家伙来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信仰”的作用。一种信仰可以让人成为天使,另一种信仰也可以让人成为恶魔。
今天一早听说,昨晚二叔连夜召开了全大队中队以上干部会议,要求全队上下吸取此次被袭事件的教训,充分认识驻地环境和斗争的复杂性,提高警惕,重视平时的侦查与警卫工作。我想,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为这几天因为无战事而有些松懈的我军战士敲了一记警钟。
另外,今天下午我从互联网上看到,国内有影响的报纸和电视台都报道了昨晚我突击大队驻地被袭的事,笔调和语气未免稍稍有些夸张,并口径一致地强调,我军有必要将反恐战斗进行到底。我想,这背后的东西,颇有点儿耐人寻味。
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